生產力布局的技術經濟論證

生產力布局的技術經濟論證

正文

比較分析各種生產力布局方案的經濟效果,在滿足規定條件的前提下,從國民經濟整體考慮選擇效果最優的布局方案。又稱生產布局技術經濟論證
生產力布局技術經濟論證的原則主要是:①從國民經濟的全局出發,進行綜合平衡與綜合研究,恰當評價其經濟效果;②充分考慮地區的自然和經濟技術具體條件;③重視巨觀或微觀的經濟效果隨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這一現象,分析近、遠期利益的關係。生產力布局技術經濟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的技術經濟評價;基層生產單位區位方案的技術經濟論證;不同生產部門或企業成組布局的技術經濟論證;大地區布局的技術經濟論證。
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方面 對於工業而言,著重礦產資源的保證程度、利用適宜程度和開發條件優劣的評價。對儲量規模及其分布特點、品種質量及其加工特性、賦存特徵和開採技術條件以及聯繫其他有關條件進行具體分析,研究它們對礦山勘探與建設投資、勞動生產率、資源採收率、開發強度與服務年限以及產品成本、加工費用等指標的影響。
對於農業而言,著重土地資源和有關水文、氣候等自然條件的評價,分析對農業生產起制約作用的水分、熱量、地形等因素對不同利用方式的經濟效果的影響。
對於交通而言,著重地形、水文及其他自然地理條件對建設各種運輸線路的適宜性和難易程度的評價。
基層生產單位區位方案方面 基層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單位的布局,其企業規模、採用技術與選定區位三者之間的關係更為密切。
各部門選廠定點工作是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內容包括:①建廠地點選擇。對基本建設和生產經營的基本數據和要求進行比較,考慮政策、物資流向和地方的自然條件、基礎結構和社會經濟環境等,提出可能的建廠地點。②原料燃料基地的選擇。根據國家有關的技術政策和地區資源特點,比較採用不同原料燃料路線和不同來源地進行生產的經濟效果。③廠址選擇。④比較各個區位方案的經濟效果。在原、燃料供應和銷售地區既定前提下,選擇按產品到達消費地計算的完全勞動消耗最低和建設投資最低的地點。需要比較的技術經濟指標不僅包括到達消費地的單位產品成本和單位生產能力投資,還包括附加投資償還年限、勞動生產率以及原材料單耗、資源採收率等。
農場的墾荒建場至少需要論證以下內容:①不同方案的建場工程量和單位面積開墾投資;②不同方案外部建設條件的利弊比較;③根據土地和水、熱資源的適宜性,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作物布局方案的實物和產值收益;④開墾建場後,對自然條件變化的影響和相應技術措施的分析比較。
鐵路選線至少需要包括以下內容:①各新線建設方案吸引的客運量、貨運量及其種類構成;②採用線路等級和牽引動力;③建設投資;④建設工程量和建設時間;⑤運營收益;⑥對地區經濟的促進作用的比較。
不同生產部門或企業成組布局方面 若干工業企業在一個地點或城市工業區結合布置,特別是幾個在原料、燃料、半成品及成品利用方面或生產工藝方面有密切聯繫的企業集結成一定的企業群,需論證的主要內容有:
①工業聯合化及其對工業組成布局的影響。研究各種聯合企業布局的因素和特點,結合地區具體條件,論證不同專業方向和內部組成的聯合企業的最優規模。
②工業地域綜合體和綜合性工業基地的類型、結構和發展方向。需要結合重點建設地區的資源和各種建設條件,進行不同類型和結構的工業地域綜合體的投資效果、運營費用和資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的論證。
③工業企業空間集中的限度和城市合理規模。
此外,進行不同生產部門之間的地域組合論證。例如農業-工業綜合體的建立和布點,港口-工業基地和鐵路樞紐-工業基地等的布局。
大地區布局方面 相當省以上地區的生產力布局,包括地區經濟發展方向、地區間分工協作和區內最優部門結構等內容。主要包括:①地區的自然資源經濟評價。②地區主導生產部門的選擇及其發展方向的技術經濟論證。③工業基地和經濟中心等級體系布局最佳方案的技術經濟論證。④地區綜合運輸網的技術經濟論證(見交通運輸布局)。
技術經濟論證的步驟和方法 一般步驟是:①進行現場調查研究,收集原始資料和數據;②建立比較方案;③分析各比較方案的前提條件及制約因素;④對各比較方案的經濟效果進行數量分析;⑤結合各比較方案的定性分析,得出技術經濟證價結論,作為決策依據。
由於生產力布局方案是多種因素和條件相互作用的產物,近20年來作為技術經濟論證主體的經濟效果計算,越來越多地使用數學方法和電子計算機。計算中要求正確地確定計算指標,並使所採用的各項指標具有可比性;建立各種方案的指標及各種變數之間的數量關係,編製圖表或列出各種經濟數學模型;進行表上作業、圖解或進行數學運算,求出最優解(一般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綜合分析,推薦最優方案。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