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瘡走黃

疔瘡走黃

疔毒迅速走散內陷,入於血分;,現神識不清等症,局部腫勢漫溢者,稱為「疔瘡走黃」。多由熱毒熾盛或早期失治,或擠壓碰傷,或過早切開,邪毒擴散所致。主要表現為瘡頂黑陷,無膿,腫勢散漫,迅速向四周擴散。伴有寒戰高熱,頭昏痛,煩燥,胸腹脹悶,四肢無力,舌紅絳,苔黃糙,脈洪數或弦滑數;或伴有噁心嘔吐,舌硬口乾,便秘或腹瀉;重證可有神昏譫語、痙厥等症狀。皮膚常見瘀點或瘀斑,或全身發黃,也可因膿毒流注而有「附骨疽」,「肺癰」等並發證,類於敗血症。

簡介

疔瘡走黃 病證名。疔毒走入血分之險證。

症狀

疔瘡之毒邪迅速走散而入於血分,使全身出現寒慄高燒,神志昏憒等險證者。多因患疔瘡毒甚,正氣內虛

診斷要點

多先有疔瘡病史,其中以顏面部疔瘡及爛疔合併走黃者多見。 瘡頂忽然陷黑無膿,腫勢軟漫,迅速向周圍擴散,邊界不清,皮色由掀紅轉為暗紅。顏面部疔瘡並發者,還可見面目俱腫,口鼻腫脹等症。 全身寒戰,高熱多在39℃以上,頭痛、煩躁、胸悶、四肢酸軟無力;或伴噁心、嘔吐、口渴喜飲、便秘腹脹或腹瀉;或伴咳嗽、氣喘、脅痛、痰血。病情嚴重者,可出現神昏譫語、痙厥等症狀。 血白細胞總數在15000以上,中性白細胞80%以上,血培養多有細菌生長。 可有流注、附骨疽、肺癰等並發證。 疔瘡毒邪走散稱為走黃,其他瘡瘍引起瘡毒走散,稱為內陷。走黃來勢急暴,正盛邪實;內陷來勢較緩,除邪實之外,尚有正虛的一面。

辨證分析

本病是由疔瘡火毒熾盛,早期失於治療未能及時控制毒勢,或擠壓碰傷,過早切開,或誤服辛熱之藥及食酒肉魚腥,或艾灸疔頭,更增火毒,以致機體失去護場,疔毒走散,人於營血,內攻臟腑而成。臨床以疔頭忽然暗黑,腫勢蔓延,心煩作躁,神識昏憒為主要表現。

從臨證實際而論,凡生疔瘡,皆可能發生走黃。然相對來說,顏面部疔瘡,因其所生之處,血脈豐富,經脈繁多,又為諸陽所聚之所,爛疔因其病勢急暴,化腐甚巨,故走黃者較多。疔系火毒之患,火為陽邪,其毒人於營血,必耗傷營陰,擾動血分。內走臟腑,最先受累者為心、肝二髒。火毒攻心,神明則亂;火毒傳肝、動風痙厥。或毒氣人里,漸伏漸深,氣血不能流通,陽郁於內,可有真熱假寒之症。或火熱亢極,灼傷陰液,甚而劫灼真陰,而有亡陰之變。或疔毒隨氣血流行,橫竄逆走,四散經絡,聚結而成流注或附骨疽。治療以涼血清熱解毒為原則。

診斷與治療

疔瘡走黃,現代醫學稱為膿毒敗血症。該病是生疔瘡後,正氣內虛,疔瘡火毒熾盛,不能驅毒外出,或因早期失治、誤治,如對疔瘡捏擠、碰撞、按壓(尤其是顏面部的疔瘡)等錯誤治療方法,致使毒邪擴散,其毒由血分內攻臟腑引起的一種急性危險證候。
疔瘡走黃有局部症狀和全身症狀。局部症狀是在原發病灶處,瘡頂忽然塌陷紫黑無膿,周圍皮膚暗紅不鮮,腫勢軟漫並迅速向四周擴散,此是正虛邪盛、毒不外泄反向內攻之證;全身症狀有高熱、寒戰、頭痛、煩躁不安、胸悶,苔多黃糙,脈多洪數或弦滑,此為邪在氣分兼入營血氣血兩燔之徵象。疔瘡走黃之火毒擴散走竄之途徑並不只限於營血,重者可出現內攻臟腑的“七惡”病變。如《瘍科心得集·瘍證總論》云:“外證雖有一定之形、而毒氣之流行亦無定位,毒入於心則昏迷,入於肝則疼厥、入於脾則腹脹疼,入於肺則喘嗽,入於腎則目暗、手足冷,入於六腑各有所象,兼證多端,七惡疊見。”診斷疔瘡走黃應以全身症狀為依據。有的病人局部症狀雖然嚴重,但無明顯全身走黃徵象,不能診為已經走黃;有的局部症狀不典型,但全身已現走黃狀態,應診為疔瘡走黃。
治療疔瘡走黃應以清熱、涼血、解毒為主,方劑選用五味消毒飲、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三方加減。藥用雙花(金銀花)30克、生地15克、紫花地丁15克、菊花15克、連翹15克、赤芍12克、丹皮10克、黃連8克、黃芩12克、水牛角30克(先煎代犀角)、梔子9克。毒入心包出現神昏譫語者加服紫雪丹或安宮牛黃丸;毒入於肝者加羚羊角、鉤藤、雲苓等;有黃疸者加茵陳;毒入於脾大便秘結加大黃、元明粉;嘔吐、口渴者加竹葉、石膏以清胃熱;毒入於肺加鮮竹瀝、川貝母、花粉等;毒入於腎可選用參附湯、生麥飲以固氣生津,回陽救逆;毒入營血發斑時加丹皮、紫草等隨證加減。
為防止疔瘡發生走黃,患疔瘡後要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特別是面部的疔瘡,千萬不要亂擠亂捏。對疔瘡不要過早切開,但一旦辨為有膿要及時切開,少食辛辣、溫熱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疔瘡走黃是嚴重的全身性感染,是危及生命的外科險證,患者應及時去醫院診治,治療時一定要中西醫結合治療,萬萬不可粗心大意。
註:文中疔瘡,“疔”是指各種疔毒如眉心疔人中疔鎖口疔、紅絲疔等;“瘡”是指各種瘡、癤、癰、疽如署癤、頸癰、百會疽等;文中中藥劑量為成人量,兒童酌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