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現實意義
在2010年12月啟動的國家教改試點中,解決異地聯考列入了試點,進行試點的地區是山東、湖南、重慶三個地區。
異地聯考的突出矛盾,集中在流入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換言之,解決異地聯考問題,無法繞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這些大城市正是異地學生聚焦的場所,異地人口聚集的城市。在北京,根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2008-2009學年度,30073名非北京市戶籍國小畢業生中,最多只有24685名學生在北京繼續讀國中;12599名非本市戶籍國中畢業生中,最多只有5484名在北京繼續讀普通高中。大量孩子在北京讀完一部分課程後,不得不忍痛離開北京、離開家人,回原籍讀書。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非本地學生在北京難以升學,尤其是難以參加聯考。
而在上海,義務教育階段已有40多萬外來務工人員子弟,他們很快就面臨中考問題,如果中聯考問題不解決,這些孩子將有很大部分回原籍所在地求學,產生新的留守兒童問題。
從2008年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地聯考問題,到《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徵求意見,再到《教育規劃綱要學習輔導百問》,“異地聯考”這個議論了兩年多的問題,在2011年兩會上頗有“撥雲見日”的跡象。同時,這個極具統籌性質的改革之舉也讓教育改革有了新的契機。
輿論焦點
教育公平
有網友認為,戶籍制度是導致教育不公的根本原因,異地聯考能夠突破戶籍制度的桎梏,有效促進教育公平。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統計結果顯示,有48%的網友認可這一觀點,支持實現異地聯考。
但是,也有輿論認為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和招生制度的不合理才是教育不公的根源,異地聯考無助於實現教育公平,反而會帶來很多新的問題,譬如大城市人口惡性膨脹,催生新的限制標準,當地人的教育權益被削弱等。政策落實
關於異地聯考政策落實的問題,儘管絕大多數網友力挺異地聯考政策,但是對其落地前景卻持悲觀態度。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統計結果顯示,認為異地聯考政策能夠很快落實的網友寥寥無幾,另有23%的網友認為異地聯考實現難度很大,牽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和事情,絕非教育部門能單獨解決的問題,所以不會有大的突破。
隨遷子女須滿足三條件被指條件苛刻。隨遷子女聯考須滿足3條件:
家長:有穩定工作、穩定住所、穩定收入,繳納各種保險,系常住人口。
學生:要在遷入所在地就讀。
城市:發展需這個行業群體。
分步走方案
2013年12月30日,北京市隨遷子女在京升學考試工作方案正式出台。根據方案,2013年符合相關條件的隨遷子女可以參加中等職業學校考試錄取;2014年符合相關條件的隨遷子女可以參加高等職業學校考試錄取。
北京教育承載力已經接近飽和,加之以往投入是按照戶籍學生配置,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幼稚園嚴重不足、國小入學高峰等問題難免加重,初高中階段連帶效應也將出現。無論異地聯考還是基礎教育,都事關公眾權益和教育公平;再者,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搞不好,即使開放了異地聯考,隨遷子女的教育福利也將受到牽累。因此,對於北上廣等地區來說,異地聯考不可能一蹴而就全部開放,分步走是現實的理性選擇。不過,這個分步走必須給出一個明確的期限。
政策限制
2011年3月,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列席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時透露,教育部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進異地聯考。這意味著數以百萬計的外來工子女不用獨自返回戶籍地讀高中。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擔憂:異地聯考是否會大大增加本地考生的競爭壓力?異地教育一旦放開,如何避免“聯考移民”泛濫?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表示,廣東是全國外來工最多的省份,也是外來工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規模最大的省,其數量達到313萬人,占全國1/3,超過了北京、上海、天津3市義務教育學生數之和。“異地聯考,肯定是個好事情。”全國人大代表、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校長賀優琳、汕頭市金山中學校長李麗麗均表示。
賀優琳表示,他到北京參加兩會之前,收到一封1.5萬人簽名的聯名信,反映在北京上學卻不能在北京參加聯考的事情。這種情況在廣東同樣存在很多外來工子女在廣州上學,卻只能回到戶籍地參加聯考。
“在以前全國一張卷的時期還好。各省命題,回去考等於回去重新學,難度很大。而且小孩獨自回去,安全、開支都是問題。”賀優琳表示,教育部如果真在著手研究,確實令人鼓舞。
“如果真的實行異地聯考,設計操作很複雜,這是對招生資源的重新分配。”賀優琳說,這包括高校的招生指標都要重新洗牌和分配,必須根據每個地方考試的人數進行再分配才合理,否則對廣東戶籍人口又是衝擊和不公。
賀優琳說,國家聯考政策對欠發達地區實行保護政策,而發達地區比如北京的高校多、資源也多,假如放開異地聯考,哪個地方好考,人就湧向哪裡,必然會造成混亂。“像廣東,考生聯考難度已經很大,假如資源不重新分配,只要在當地務工的子女都可以聯考,那考生的壓力更大。”
這也是李麗麗所擔憂的問題。她指出,關鍵是教育資源的配置不均衡,前幾年被嚴查的“聯考移民”現象,就是鑽了招生政策的空子。“實行異地聯考,確實會促進公平,但必須強調可操作性,包括法律層面上有很多問題要做。”
2012年,北京、上海、廣州的異地聯考政策出台。截至2013年1月1日,全國共有27個省市已公布隨遷子女就地中聯考的方案。這其中,浙江、江蘇等地的政策收穫頗多讚譽,多數省份也被指稱“有誠意”,而爭議一致指向最後“堡壘”—北京、上海、廣州。這三者中又以北京推延出台異地聯考方案的表態招致最為激烈的討論。但是北京異地聯考方案未提本科開放時間。
異地聯考在京滬由於牽涉教育利益,本地人與外地人的裂縫非但沒有彌合,反而越發深刻,這讓不少教育學者非常心憂。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接受時代周報採訪時表示,異地聯考不是一場戶籍人口和非戶籍人口的對決,他們各自都有利益訴求,都要追求教育公平,這無所謂對錯,而教育公平要通過制度改革來推進。
官方回應
2011年3月10日,在列席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時,針對流動人口子女“異地聯考”,在所在地參加聯考問題,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稱,城市應當為穩定就業者子女就學負責。
隨遷子女聯考方案袁貴仁介紹,各省份高中考試用的課本和試卷不同,16省份自主考試,加上國家命題的統一考試,聯考共使用17份試卷。
針對隨遷子女在接受義務教育之後如何考高中,讀完高中後如何完成聯考,袁貴仁透露,教育部正在研究解決的辦法。
袁貴仁說,有些城市正在研討,如果考生父母能夠在城市站住腳,子女完整地接受了義務教育,就應當考慮到他們高中階段在哪考學的問題。談到該問題解決的時間表問題,袁貴仁表示:“很快會有個方案,我們正在加強調研。”
上海異地聯考有限開放10類非上海籍考生可聯考
2012年,有10類非上海戶籍考生可以在上海市參加全國聯考,2010年只有8類人可以參加,2006年這個數字則是6類。
有專家指出:上海的異地聯考,只是把“戶籍+學籍”聯考報名制度,放寬為“戶籍(或居住證)+學籍”的聯考報名制度,從本質上說,還不是異地聯考。真正的異地聯考是將戶籍、居住證與聯考報名脫鉤,實行基於學籍的聯考報名、錄取制度。上海推行這樣的措施,主要與上海實行戶籍改革有關,當然,從異地聯考推進的步驟看,應先由“戶籍+學籍”雙證報考,放寬到“戶籍(居住證)+學籍”報考,最後發展到學籍報考。
容易引起誤解
對“異地聯考”的表述,袁貴仁稱,這個詞不準確,應當為流動人口子女在流動地如何參加義務教育階段以後的考試問題。“異地聯考”容易誤解為聯考移民,為了爭取更多的入學機會而去聯考,“我們不贊同”。
袁貴仁解釋說,城鎮化建設中,隨著農民工的流動,不少子女要么隨父母進城,稱為隨遷子女;要么留在戶籍地,叫作留守兒童。
重點流入地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加快,未來會有更多的農民工進城,必然有些子女會到城裡。他們隨父母進城,要和當地孩子一樣,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接受義務教育後,他們高中階段考試怎么辦,大學階段怎么辦?袁貴仁表示,這些問題不是最尖銳的問題,現在最尖銳的問題是平等接受義務教育。解決流動人口子女聯考問題,最突出的是如何協調重點流入地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利益。
接納穩定就學
袁貴仁表示,教育部認為農民工進城是個趨勢,也是城市建設所需要的,如果這個城市覺得父母應當和可以在城裡工作,就業證、暫住證齊全,“那么我們認為,城市就要負責他的孩子上學問題。”
袁貴仁表示,農民工在一個城市就業時,同時要想到他的子女就學問題。“如果父母不在這個城市就業,而孩子在這個城市就學,那是不合理的,否則全國就有點亂了。”
袁貴仁說,城市需要的人才,也不只是高端人才,而是包括技工等在內的一般人員。如果城市需要這樣的人,就要負責其子女就學問題。
兩會呼聲
代表建議隨遷子女聯考放開需設門檻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政協原副主席陳萬志表示,諸如北京等大城市應調高放開門檻,可以通過設定條件有序放開隨遷子女異地聯考。
放開隨遷子女聯考方向先明確
陳萬志介紹,此前13位北京市人大代表呼籲放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京聯考,另有上萬名連續多年在京讀書的京外戶口學生家長的呼籲書,“不過試點裡沒有北京”。陳萬志認為,應該放開隨遷子女聯考,“方向先明確下來,其餘就是制度設計的問題”。陳萬志說,很多孩子戶籍不在當地,並且出生成長在北京,卻不讓人家在北京參加聯考,確實不太公平。
大城市放開時應調高門檻
陳萬志表示,如果放開隨遷子女聯考,各地可以根據當地的條件設定一些門檻,比如父母連續在當地工作多少年,連續納稅多少年,學生本身在當地連續就讀多少年,“隨遷子女不是簡單地想聯考”就聯考。
陳萬志提醒說,每年有千萬左右的考生參加聯考,如果一下子全部放開,也會引起很大問題,可能會有生源大省到中西部地區參加聯考,擠占當地考生機會。因此,在制度設計上,需要設定一定的門檻和條件,“不能想過去就過去,更不能快考試了,才轉過去”。
陳萬志認為,門檻設定要根據各地不同條件,“有些城市,特別是大城市,最初的門檻倒是可以設得高一點,比如父母連續納稅時間長一點等”。
隨遷子女聯考放開可上升至立法層面
陳萬志承認,像北京放開隨遷子女聯考,既要考慮北京戶籍人口的需要,也要考慮非北京戶籍人口的需要,實際上需要兩者間的博弈,這種改革不是所有人都滿意的改革,不是增量改革,而是重新切割蛋糕的改革。
陳萬志認為,這項改革需要政治領導人的決心。在討論該問題時,從程式上可以上升到立法層面。“先充分博弈,尊重大多數民意”,讓各地根據各自情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利益,達到一個可行的方案。
異地聯考:百姓呼聲越來越高
“讀書的政策總是會變的,而且相信會變得越來越好。”一度作為中國農民工形象的代表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深圳女農民工肖紅霞對自己的兒子這樣說。與許多農民工一樣,從進城務工的那一刻起,肖紅霞就夢想自己的孩子跟隨自己在工作所在城市完成國小、國中、高中的學業,最終參加聯考。不過曾經“鐵板一塊”的戶籍政策並不允許這樣做。
2009年起,全國兩會上就有代表委員提出“異地聯考”建議,2011年3月,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列席全國兩會時表示,教育部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進異地聯考。2012年3月,異地聯考方案有望年內出台的訊息,再度成為兩會焦點。
應該說,異地聯考是改革開放以來大範圍觸動城鄉不同利益人群的一個兩難命題。支持者認為,突破戶籍制度的桎梏,推行聯考同城待遇,將實現更公平、更合理的教育資源分配,是“有教無類”的理想寫照。反對者擔憂,異地聯考的政策鬆動,會帶來一系列新問題,譬如大城市人口進一步膨脹、本地與外來生源利益失衡等。
具體要求
北京北京“異地聯考”需要五證,2014年起,有居住證明及穩定住所,穩定職業及社保滿3年,子女有學籍且已連讀國中3年,可參加中職考試錄取;後年起,有居住證明及穩定住所,穩定職業及社保滿6年,子女有學籍且連讀高中3年,可參加高職考試錄取,畢業後可參加升本考試錄取。
上海持居住證C證人員子女只能在上海參加中職考試,只有持A證者的子女才可以在上海就地中聯考。而根據上海《居住證管理條例》,在該市有合法穩定職業和合法穩定住所,並參加上海本地社會保險的外來務工人員可辦理居住證C證,積分達到規定分值的可辦理居住證A證。
廣東2014年起,在廣東具有合法穩定職業、合法穩定住所並連續3年以上持有居住證、按國家規定參加社會保險累計3年以上的進城務工人員,其隨遷子女具有廣東中職學校3年完整學籍的,可報名參加高等職業學院招收招生考試,可與廣東省戶籍考生同等錄取。2016年起,經縣(市、區)人民政府主管部門認定的在廣東具有合法穩定職業、合法穩定住所並連續3年以上持有我省居住證、按國家規定在廣東省參加社會保險累計3年以上的進城務工人員,其隨遷子女在廣東省參加中考並在父母就業所在城市具有高中階段3年完整學籍的,可在廣東省報名參加聯考,並可與廣東戶籍考生同等錄取。
寧夏考生本人須在寧夏國中和高中學校連續就讀滿6年(截止日期按考生參加普通聯考當年8月31日前推計算),具有寧夏高中階段學籍和寧夏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考生父或母(其他法定監護人)在寧夏具有連續6年以上(含6年)合法穩定職業、合法穩定住所,並在寧夏累計繳納3年以上社會保險參保費。
方案衝刺
2012年3月3日,列席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開幕會的教育部長袁貴仁透露,異地聯考改革方案將很快出台,現在已經進入“最後衝刺階段”。
袁貴仁說,我們鼓勵各省市結合實際,儘快推出異地聯考方案,有些省市確實存在難度的,教育部將具體協調。同時,異地聯考也不意味著完全開放,而是存在“條件準入”:一方面要考慮城市的承載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長滿足在當地工作等條件。
談及方案公布時間表時,袁貴仁爽快地表示:用不了十個月。
2012年8月31日,中國政府網刊發了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及公安部的《關於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意見》的通知。根據檔案,在因地制宜的方針指導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隨遷子女升學考試的方案原則上應在2012年年底前出台。
根據意見,北京、上海等人口流入比較集中的地區則要進一步摸清底數,掌握非本地戶籍人口變動和隨遷子女就學等情況,抓緊建立健全進城務工人員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有關隨遷子女升學考試方案。對符合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條件的隨遷子女淨流入數量較大的省份,教育部、發展改革委採取適當增加高校招生計畫等措施,保障當地聯考錄取比例不因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參加當地聯考而受到影響。
最新動態
北京
異地聯考方案年底前將出台
2012年10月15日是市教委承諾給予回執的最後一天。上午,市教委將“政府信息公開告知書”交給家長代表。
對於“關於北京市異地聯考研究情況、實施時間和隨遷子女聯考資格認定問題”,“政府信息公開告知書”回復,北京市發展改革、教育、公安、財政等相關部門正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研究起草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京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實施方案,“經市委、市政府會議審定後,原則上於2012年年底前出台。”
對於“關於2013年非京籍高三學生是否有在京報考考試資格問題”,告知書回覆:“2013年我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需按照教育部工作規定,由北京教育考試院制定、發布。據了解,我市尚未接到教育部關於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請隨時關注北京教育考試院網站發布的信息。”北京市2013年聯考報名於12月1日至5日進行網報。北京教育考試院稱,《北京市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報名通知》已明確報名條件。報名參加北京2013年聯考的考生須具有本市正式戶口,外地轉京戶口限於2012年12月5日前在京落戶者。
山東
2014年起山東允許非戶籍考生就地聯考
山東發布《山東省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決定從2014年起穩步推進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規定凡在山東省高中段有完整學習經歷的非戶籍考生均可在山東就地(所就學的高中段學校所在地)報名參加聯考,並與山東省考生享受同等的錄取政策。
實際意義不大
1、設定一定門檻條件:有高中段完整學習經歷方可報名;
2、山東省分數線遠高其他省份,對外省考生吸引力不大。國內最早放開“異地聯考”政策的山東省將於2014年度聯考首次接納非戶籍考生。山東省教育廳總督學徐曙光介紹,非戶籍考生在山東參加聯考必須符合幾個條件,首先必須是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其次必須具有山東省高中段學校學籍,再次必須是具有完整學習經歷的合格畢業生。符合條件的考生總數預計不超過1.5萬人。
在2012年被視為“異地聯考”破冰之年後,2014年正式踏入“異地聯考”第一年。最受關注的北京、上海等地也出台了具體方案。
福建
兩年後將率先放開“異地聯考”
福建省教育廳發出訊息,從2014年起,凡在福建高中有3年完整學習經歷的非戶籍考生,可在福建就地報名參加普通聯考。專家認為,由點到面逐步推開“異地聯考”是種穩妥的做法,但推進異地聯考仍需要考慮協調好本地生源與外地生源的利益等問題。
廣東
三年內試行異地聯考“僧多粥少”背後的博弈7月,廣東省政府頒布《深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工作方案(2012—2014年)》,明確規定在2014年前,廣東將試行異地務工人員子女在輸入地就讀學校參加中考、聯考,探索省內高職高專院校接受外省戶籍考生的入學申請。這意味著,廣東將在3年內試行讓外地學生在粵中考、聯考,在廣東就讀中學的外地學生不必再回到戶籍所在地參加考試。
廣東異地聯考政策出台
廣東省異地聯考政策正式向社會公布,廣東從2013年開始分步實施隨遷子女就地升學考試,2014年起符合條件的考生可在廣東借考,2016年起可在廣東參加錄取。作為異地聯考的重要配套政策,各地市異地中考政策將於2013年3月底前出台。
按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教育廳等部門關於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我省參加升學考試工作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的要求,廣東的“異地聯考”政策將分三步實施
第一步,2013年起,通過積分入戶我省的異地務工人員、高技能人才,其隨遷子女不受入戶年限、就學年限等限制,可在我省報名參加聯考,並可與我省入戶地戶籍考生同等錄取;
第二步,2014年起,經縣(市、區)人民政府主管部門認定的在我省具有合法穩定職業、合法穩定住所並連續3年以上持有我省居住證、按國家規定在我省參加社會保險累計3年以上的進城務工人員,其隨遷子女具有我省中職學校3年完整學籍的,可在我省報名參加高等職業學院招收中職學校畢業生招生考試,並可與我省戶籍考生同等錄取。
新辦法
而最新《辦法》與“三步走”內容一致,實施時間、所設條件相比都沒有變化。
在最新《辦法》“第三步”的條件闡述中,仍然規定:符合參加聯考升學考試準入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按要求辦理報名手續在廣東省參加聯考的,與廣東省戶籍考生同等錄取。
不過,《辦法》對“隨遷子女在父母就業所在城市具有高中階段3年完整學籍”的表述略作修改,加上“或”字,改為“隨遷子女在父親或母親就業所在地市具有高中階段學校3年完整學籍”。而《辦法》在其他相關條文中,相關稱謂也表述為“父親或母親”,使條件闡述更為清晰。
廣東《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廣東省參加高校招生考試實施辦法(試行)》
廣東省教育廳公布《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廣東省參加高校招生考試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新方案仍執行2012年“三步走”政策,明確隨遷子女2016年起可報名聯考,明確了“合法穩定職業”、“合法穩定住所”的標準。其中,在廣東省合法租賃住房的,也屬於有“合法穩定住所”,這意味著,細則正式實施後租房者若其他條件符合政策要求,其子女可在粵報名聯考。
河南
異地聯考方案將適時發布
2012年7月5日,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為河南省高校的校長書記作了一場關於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報告會。報告會上,杜玉波稱,異地聯考方案獲國務院同意,將適時發布。
杜玉波表示,4部委即將出台一個“關於做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意見,這個意見國務院已同意,將適時發布。意見將根據城市功能定位、產業布局、城市資源承載能力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流入地連續就學的年限來確定具體方案。
他透露,這個意見肯定會根據城市功能定位、產業布局、杜玉波還提出,自主招生高校應向農村地區傾斜,給農村考生更多上大學的機會。
我國有2.53億農民進城務工,他們的子女也隨遷進城或在流入地出生。據統計,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的有1260.97萬人,其中在國小就讀的有936.74萬人。
上海
居住證積分達規定值有望在滬聯考
上海市政府法制辦昨日發布訊息,上海就《上海市居住證管理辦法(草案)》公開徵求意見。上海擬對居住證進行“積分制”管理,持《居住證》A證的人員,其子女可在上海參加中考、聯考。這是四大直轄市中,首個對異地聯考予以正式回應的城市。上海居住證分C證和A證兩類,只要在滬居住半年以上者就可以獲得C證,但要取得A證不僅需要1年以上的居住年限,還需要達到規定的積分。C證持有人子女只能在上海就讀中職學校,無權在滬聯考,只有持A證者的子女才能就地聯考。亦即只要父母積分不夠,隨遷子女就將喪失在滬聯考的權利。由於上海明確規定只有繳納社保才能獲得居住證,上海也成為第一個在擬出台的異地聯考方案中對隨遷子女家長的社保繳納情況作出明確要求的省市。
徵求意見稿中規定,在上海有合法穩定職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參加上海市社會保險,且積分達到規定分值的境內來滬人員,可以申請辦理《居住證》A證,積分未達到規定分值的人員可以申請辦理《居住證》C證。《居住證》積分制,是指通過設定指標體系,對每項指標賦予一定的分值,積分指標體系由基礎指標、加分指標、減分指標等指標組成。指標體系由市人社局會同發展改革、教育、衛生、公安、工商、稅務等部門制定並調整公布。
安徽
聯考無戶籍門檻只要高中完整學籍
安徽省“異地中聯考方案”21日公開徵求意見,非安徽戶籍學生只要有“高中階段完整學籍”,就可在安徽參加2013年聯考,享受與安徽籍考生的同等錄取條件。
徵求意見稿提出,各地要加強對考生報考資格的審查,防止“考試移民”。不過作為人口輸出大省,“聯考移民”的可能性並不大。安徽省教育廳副廳長李和平解釋說,在保證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安徽參加聯考的政策實施過程中,如果有考生為此到安徽來考試,由學生學籍所在地部門進行審核,審核通過的考生才接受他考試。李和平說,在安徽省的外省籍高中學生約2000人,預計這些學生中有幾百人在安徽參加聯考。這對於安徽的幾十萬考生而言,影響不大。
之所以要求有三年完整的高中學籍,李和平說,因為是分省考試,分省命題,分省錄取,如果在安徽沒有接受三年完整的教育,他整個的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與聯考之間的距離可能會存在一些差距,這樣不利於這個學生髮揮他在高中階段學習的水平。
此外,凡在安徽省具有國中學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同樣不受戶籍限制,與學籍所在地的學生同等享有參加中考升入高中階段學校的權利。
湖南
湖南省異地聯考中考實施辦法24日正式出台
1、報考門檻更低,手續更簡便,實現外籍生源全覆蓋,報考只須提供其父母的居住證。
2、本省戶籍隨遷子女聯考報考,在學籍所在地和戶籍所在地均可。
今天,備受關注的我省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聯考和中考的實施辦法正式出台。我省方案門檻更低,不僅實現了外籍生源的全覆蓋,而且隨遷子女報考手續更簡便,只須提供其父母的居住證即可。
這個名為《湖南省關於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由省教育廳、省發改委、省公安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部門,在廣泛調查研究、多方徵求意見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制定,由省政府辦公廳轉發。《實施辦法》2013年1月1日正式實施。
《實施辦法》規定,外省籍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可通過中考錄取到流入地普通高中學習,或憑國中畢業證書通過註冊入學進入流入地中等職業學校學習;自高中一年級起(含高一的第二學期)在流入地普通高中學校就讀,取得就讀學校學籍,並參加了湖南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應、往屆畢業生,可參加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對口招生考試。另外,湖南省戶籍隨遷子女參加聯考,既可在學籍所在地報考,也可在戶籍所在地報考。其報考時,需提供相應的學籍或戶籍證明材料。
山西
2012年11月份,山西省尚未出台“異地聯考”的相關政策,預計明年不會“破冰”。
山西省2013年聯考報名的相關政策表明,聯考報名仍限定為常住戶籍在我省,並符合其他條件的中國公民。外省籍考生因工作或學習需要申請在山西省借考的,須經戶籍所在地省級招辦同意後,方可在山西省辦理借考手續參加考試。凡山西省戶籍的考生不得在外省(市、區)借考。堅決杜絕“聯考移民”考生報名。對外省遷入山西省戶籍考生報名資格審查仍執行2010年規定:考生單遷落戶一年以上,且高中三年在我省就讀;考生單遷落戶不足一年,且國小、國中、高中均在我省就讀;因購置商品房戶口遷入一年以上。符合這些規定條件者,方可報名。省招考中心負責人表示,山西省並不是“聯考移民”的熱點省份,涉及的學生也並不多,異地聯考在山西省可能暫不實行。
江西
江西省教育考試院30日公布隨遷子女異地聯考政策,外省籍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該省高中階段具有一年以上學習經歷並取得學籍的,可在江西就地報名參加聯考,享受與本省考生同等錄取政策,該新政將於2014年開始實行。
江西省教育考試院稱,做好外省籍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地參加聯考工作,是促進教育公平的客觀要求。
該省規定,外省籍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我省高中階段具有一年以上學習經歷並取得學籍的,
據介紹,符合條件的外省籍考生可憑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到學籍地(或居住地)縣(區)招考辦報名參加聯考,高中階段學籍由設區市教育行政部門出具證明。
江西異地聯考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發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四部委關於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2〕46號)精神,結合江西省實際情況,江西省就做好外省籍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地參加聯考工作,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重要意義
隨著異地務工人員規模不斷擴大,隨遷子女完成義務教育人數不斷增多,隨遷子女參加聯考等升學問題日益突出。進一步做好外省籍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地參加聯考工作,是堅持以人為本、保障異地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受教育權利、促進教育公平的客觀要求,對於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二、主要原則
按照“積極解決,條件準入,因地制宜”的總體原則,堅持有利於保障異地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公平受教育權利和升學機會,堅持有利於促進人口合理有序流動,統籌考慮異地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升學考試需求和人口流入地教育資源承載能力等現實可能,積極穩妥地推進我省隨遷子女升學考試工作。
三、具體政策
外省籍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江西省高中階段具有一年以上學習經歷並取得學籍的,可在我省就地報名參加聯考,並享受與本省戶籍考生相同的招生錄取政策,自2014年開始實行。
四、報考辦法
凡在江西省高中階段具有一年以上學習經歷並取得學籍的考生,可憑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到學籍地(或居住地)縣(區)招考辦報名參加聯考,高中階段學籍由設區市教育行政部門出具證明。
五、組織領導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隨遷子女升學考試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密切協作配合,各地招生考試委員會要統籌做好隨遷子女升學考試工作,教育部門要加強中國小電子學籍網路化管理系統建設,及時了解隨遷子女基本信息,會同有關部門做好考生報名組織、考試實施以及招生錄取等工作。發展改革部門要將隨遷子女教育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公安部門要加強對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及時提供外省籍務工人員及其隨遷子女的居住等相關信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及時提供外省籍務工人員的就業和社保信息。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對隨遷子女升學考試政策的宣傳解讀,做好輿論引導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重慶
2012年12月19日,市教委公布了重慶異地聯考方案。從2013年開始,外來務工人員需在重慶有合法穩定工作和住所(含租賃),無社保納稅門檻,隨遷子女需在重慶高中就讀並具備三年完整學籍均可報考。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已經公布異地聯考方案的省市都將從2014年開始實行,重慶市也成為全國最早實施異地聯考方案的省市。
滿足兩條件可在渝聯考
根據方案,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具備以下條件,可以在重慶參加普通聯考:在重慶高中階段三年連續完整的學籍並就讀;普通高中學生家長(父親或母親)還應在重慶有合法穩定職業、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中職學生家長不作條件限制;符合重慶市普通聯考其它報名條件。
“不管父母是在工地務工還是擺麵攤,都算合法穩定的職業,只要能夠提供所在街道或相關部門的證明即可。”周旭解釋說,對於合法穩定的住所,租房者要能夠提供房屋租賃證明。
方案還規定,對在重慶市中職就讀的學生,報考對口高職本專科招生考試實行完全放開戶籍限制,只要具備三年完整學籍,不論其父母是否來重慶,均可在重慶市報考。
在一些已經公布的外省市異地聯考方案中,有的省市要求學生家長提供在當地的納稅證明或社保繳納記錄證明等,記者注意到,重慶市的異地聯考方案中,沒有對此做出要求。“考慮到外來務工人員的實際情況,比如有些來打工的農民工可能還達不到納稅的條件,我們就沒有設定這方面的門檻。”市教委主任周旭解釋說。
河北
2012年12月21日,備受關注的河北省關於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正式出台。《方案》對外來務工隨遷子女在河北省的聯考報名條件作了詳細規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執行。
條件:學生有兩年以上高中學籍,家長有《就業失業登記證》和居住證就可報名
根據《方案》規定,流入河北省的隨遷子女在父母經常居住地接受高中段教育,至畢業時具有兩年以上連續就學記錄的,同時提供家長《就業失業登記證》、居住證和高中段學籍證明,即可在河北省參加聯考。具體報名、審核、錄取辦法由省招生委員會確定。流入河北省的隨遷子女在河北省報名參加聯考後,與河北省考生享受同等的招生錄取待遇。
此外,對於隨遷子女參加中考的,《方案》規定,隨遷子女在河北省參加中考享受與當地常住戶籍人口子女同等待遇,具體報名、審核、錄取辦法及條件由各設區市根據本地實際制定。
浙江
2012年12月28日社會廣為關注的浙江外省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地升學政策,正式公布,並確定於2013年開始實施。浙江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的《關於做好外省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浙江省參加升學考試工作意見》,對外省籍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浙江參加升學考試的政策條件予以了明確。
浙江異地聯考考生需具備的條件
外省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通過浙江省國中畢業生學業水平考試或符合浙江省流入地國中升高中條件,進入浙江省高中階段學校學習,並取得在浙江省完整的高中階段連續學習經歷和學籍,符合浙江省聯考報名的其它條件,在2013年起可就地報名參加聯考。
具體要求,從高一年級開學時就在浙江省高中階段連續學習,在省電子學籍系統進行高中電子學籍註冊且按規定完成高中學業,中間不中斷(因故經批准同意休學的除外)。
隨遷子女的聯考報名時間和辦法與本省籍考生相同。在網上報名後,需持本人身份證明、完整的高中學習經歷和學籍證明,到就學高中所在地進行聯考報名信息現場確認;其參加高校招生考試和錄取,與浙江省戶籍學生享受同樣政策待遇。
在公眾的翹首期盼下,官方劃定的異地聯考方案公布期限進入“最後一天”。包括京滬粵在內的14省區市已先後劃定各自的“門檻”。其它省份的相關政策仍在制定中。
與其它省份相比,京滬粵三地的異地聯考“門檻”明顯更高。其中,北京和廣東的方案都強調過渡和漸進。而上海,則一如此前多方預料,將異地聯考與居住證制度掛鈎。
北京的“過渡方案”規定,符合條件的外地戶籍學生開始可以參加中職考試錄取,2014年開始可以參加高職考試錄取。大學本科部分的錄取則尚未公布放開的時間表。此外,符合條件的外地考生還可在京借考,回原籍錄取。
在上海,根據該市此前公開徵求意見的《居住證管理辦法(草案)》,持居住證A證的人員子女按照規定可在上海參加中聯考。而外來人員如想辦理A證,需要在上海有合法穩定職業和住所、參加上海市社會保險、且積分達到規定分值。
在京滬粵之外,同為人口流入大省,且教育資源豐富的浙江劃定的異地聯考“門檻”相對較低,僅要求考生擁有該省內高中三年連續學習經歷和完整學籍,未對其父母的工作、住所及社保等條件做出任何限定。
人口輸出大省“低門檻”特徵明顯
與京滬粵三地相比,一些人口流出大省因政策推行壓力較輕,推出的異地聯考方案通常未對家長的住所、收入、社保提出要求,“低門檻”的特點顯著。
譬如,勞動力流出大省的江西,僅要求隨遷子女具有高中階段一年以上學習經歷並取得學籍,且未對家長工作、社保等提出任何要求,系已知條件門檻最低的方案。
河北省的異地聯考方案“低門檻”特徵亦十分明顯,僅要求考生在流入地具有兩年高中學籍,家長也不需要提供社保繳納證明。
此外,山東、福建、安徽三省的異地聯考方案也僅要求考生擁有當地高中三年連續學習經歷和完整學籍,未對父母的條件做出要求。
而黑龍江、遼寧、重慶三地除要求考生具有高中階段完整學籍外,還提出“父母有合法穩定職業、合法穩定住所”的條件。吉林則在上述條件之外,還要求提供父母在當地三年以上的社保繳納證明。
湖南則要求考生自高中一年級起(含高一的第二學期)在流入地普通高中學校就讀,取得就讀學校學籍,且需要提供父母在當地的居住證。
多省份方案仍在制定如何落實受關注
官方要求的公布時限將至,但除上述省份外,多地異地聯考方案仍在制定中。其中天津、內蒙古、江蘇、雲南、廣西、海南等省區市此前均曾宣稱會在2012年年底前出台。而山西、陝西、河南、湖北、寧夏、青海、甘肅、西藏、貴州、四川等省份則尚未明確細則出台的時間。
新疆雖未公布實施細則,卻也已明確了異地聯考的“門檻”,規定隨遷子女就地聯考要有條件準入,包括家長、學生和所在城市三方面需要符合基本條件。
即使是在已經出台異地聯考方案的地區,如何實現政策的全面落實也頗受關注。據報導,在首個發布異地聯考實施細則的省份黑龍江,一些中學仍執行原有學籍政策,致使外地戶籍的高中生無法註冊學籍,也就無法在該省參加聯考。黑龍江的異地聯考方案也因此被指“光有政策無落實”。
此外,不少省份在其異地聯考方案中對考生父母的條件多有要求,“拼爹”意味明顯。譬如,一些省份要求考生家長提供數年的社保繳納證明以及居住證,這顯然與當前很多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實際享有的工作待遇不符。
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曾坦言,異地聯考的難點就在“既有要解決的問題,又有不能碰的問題”,“既要解決隨遷子女的考試問題,又不能影響北京、上海當地考生的權益”。
分析指出,在高教資源不均、戶籍制度牽絆、生源利益難調的多重背景下,異地聯考這項關乎數千萬考生的政策,似乎注定難以一步到位。如何在限制聯考移民和促進教育公平兩者之間兼顧各方利益,需要政府強大的政治決心和高度的政治智慧。
四川
2012年12月31日晚,勞務輸出大省四川在全國西部省份中率先公布了《四川省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從2014年起,隨遷子女可在四川省內就讀地參加中、聯考。
記者了解到,該《方案》適用於進城務工人員及其他非本地戶籍就業人員隨遷子女(以下簡稱隨遷子女)初、高中畢業後在就讀地參加升學考試。進城務工人員包括有用人單位的進城務工人員,從事個體、私營或靈活就業的其他進城務工人員。
《方案》中明確規定了隨遷子女在就讀地參加升學考試的條件:凡父母在四川省有合法穩定職業和住所(含租賃),在父母就業和居住地就讀滿一定年限並取得國中階段學籍的學生可在就讀地報名參加中考;凡在四川省就讀的國中、高中畢業學生均可在當地報考在四川省招生的中等職業學校。
在備受關注的“異地聯考”報考條件方面,方案中規定:凡父母在四川省有合法穩定職業和住所(含租賃),在父母就業和居住地具有高中階段學籍和3年完整學習經歷且符合普通聯考其他報名條件的學生可在就讀地報名參加普通聯考。
湖北
湖北省異地聯考方案2012年最後一天正式公布,2013年起,外省戶籍進城務工人員及其他非本地戶籍就業人員隨遷子女(下稱隨遷子女),具有省內高中階段教育學籍並在省內完成三年高中階段教育學習,且監護人有合法穩定職業、在現居住地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的,可在湖北參加聯考。
2012年12月31日發布的《關於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湖北省參加升學考試實施辦法(試行)》規定,2013年起,湖北開始接收應屆、往屆隨遷子女在湖北參加普通聯考、高職統考和技能聯考報名。考生除符合普通聯考報名基本條件外,還要符合學籍、學習經歷及其監護人的職業、居住地的要求。
2013年湖北省戶籍考生聯考報名已結束,符合條件的外省籍隨遷子女,可在2013年2月26日至3月1日補報。2014年及以後外省籍隨遷子女的報名,與湖北省戶籍聯考考生同步。符合報考條件的應屆隨遷子女在學籍所在學校報名;往屆隨遷子女在其父(母)或法定監護人工作所在地縣(市、區)教育考試機構報名。
家長看法
京籍家長
找到王波是在“2013聯考論壇”。他在論壇上發表了一個“我想和‘異鬧’心平氣和談談”的帖子,跟帖無數。
王波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教育部信訪辦門口的請願活動自己也參加過幾次,但後來不再去了,因為那裡“想表現自己或者出於各種目的想出名的人太多,有律師、社會活動家,還有‘奇裝異服’的小青年”,何況,2013年聯考報名還是不允許“非京籍考生”報考,至少自己兒子考試的時候少了不少潛在的競爭對手。
王波坦言,異地聯考給自己家庭帶來的是壓力。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他按部就班地上學、畢業、工作、結婚、生子,在孩子上學前,他還沒有太多顧慮,但他無時無刻不感到壓力,時常有種喘不過氣的感覺。“人口太多,在北京生活越來越多不便,如果異地聯考的口子一開,帶來的壓力將是空前的。”
具體到教育層面,當外地孩子還只是面對中考和聯考壓力的時候,北京的孩子面對的是入托壓力、幼升小壓力、小升初壓力,中考和聯考相對來說已經是重壓後的緩衝了。這些壓力,對家長而言,就是能力、時間和財力。對孩子而言,就是耐力和體力。
“異地聯考牽一髮動全身,現有教育資源已不能滿足現有人口的需求。我們的孩子上國小要考試,所以從幼稚園就開始學英語,學奧數、學圍棋、學跳舞。進國中更是拼爹,拼孩子的毅力。除了交錢,還要看孩子有什麼證書。有需求,就有市場,隨之而來的是民間辦學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教師到處走穴。據我所知,國小生大部分都在上課外班,甚至個別孩子僅奧數班每周就報了4~5個,孩子家長更是生活在疲於奔命之中。”
王波說,自打兒子上國小起,他們夫婦就幾乎沒睡過一個懶覺,包括周末。因為兒子的英語較弱,從國中起,他就給兒子報了每周一、三、五晚自習後的“課外輔導”,周六日是奧數和航模的交叉進行。王波曾考慮過讓孩子學一門藝術,比如鋼琴、小提琴,但因為家庭經濟條件所限,實在無力負擔每小時幾百元的課時費。
即便這樣,王波計算了一下,妻子每月7000元左右的工資都花在了孩子上學上。
日益枯竭的北京水資源、日益擁堵的交通、日益買不起的房子……在王波看來,北京再也承擔不起人口“日益增多”了。
王波說,之所以發帖子希望和“異鬧”心平氣和地談談,就是考慮到“非京籍家長”也分兩類人:一種是自己都無法立足,卻強拉硬拽地要孩子也待在北京;另一種是在北京工作了很久,盼望家庭團聚,盼望孩子可以在北京聯考。
王波表示,自己支持後者,只是擔心政策推進得太快,變成“虎頭蛇尾”或是“半吊子工程”。“異地聯考的口子一開,恐怕很多人削尖了腦袋也要把孩子送到北京來學習,包括有錢的、有權的,結果恐怕就是真正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人的孩子沒學上了!”王波激動地說,“這不是試驗品或是爛尾樓,這賭的是孩子的後半生、是一個家庭的希望!”
王波苦笑著說,兒子比自己想得開,曾公開反對自己去參加“請願活動”,“沒必要。”兒子告訴王波,北京近幾年的聯考錄取率都在80%以上,10個人里有8個能上大學,自己肯定沒問題。
但王波追求的是讓兒子不僅上大學,還要上好大學,上一本、上一本里的名校。對此,兒子更是不以為然,認為與其削尖腦袋進名校,不如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對於畢業後北京大學生依然面臨就業壓力的現狀,兒子說自己不排除先去二線城市打拚幾年的可能。
非京籍家長
找到陳恆是在騰訊QQ上的“北京隨遷子女聯考群”。這個群里,每天除了大量的發泄不滿的信息外,更多的是有關異地聯考的一切新的政策動態,其敏感度可比媒體。
2012年12月19日,非重慶籍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聯考方案公布當天,就引發了群里的大討論。有人稱之為“直轄市的破冰之舉”,有人趕緊將條件與自己比對打分說“看見了希望”,但也有很多人悲觀地說:“現在的聯考制度還不如古代的科舉考試來得公平。”
群里也不光是高三的家長和考生,一些高一、高二、國中孩子的家長也在群里交流經驗。一位網名叫“柏拉圖”的家長,孩子才一歲,他在群里說:“對我的孩子來說,聯考還很遠。但作為父親,我希望通過我的推動,讓孩子獲得在北京聯考的權利。”
群管理員給記者介紹了一位“群里不愛發言但是大家都覺得他‘最吃虧’的陳先生”。
陳恆的“最吃虧”,緣於自己被非京籍家長公認的“最好的條件”:家庭收入高,擁有北京綠卡、有房、有車、有穩定工作,是非京籍家庭中在北京享受到的待遇最好的。但是,在孩子聯考問題上,“綠卡不綠”。
2013年48歲的陳恆,是美國留學生,回國後在家鄉湖北工作,2000年被派到北京總部工作,妻子和當時6歲的女兒也一同到了北京。因為在外企工作,根據當時北京市的政策,陳恆很快便擁有了有“北京綠卡”之稱的北京市(留學人員)工作居住證,女兒也順利地在北京念了國小、國中,和京籍學生享受同等待遇。
談起女兒,陳恆臉上有抑制不住的驕傲。陳恆的女兒學習成績一直不錯,琴棋書畫無所不能,並且很早就表現出了英語方面的天賦,北京外國語大學一直是小姑娘的目標。不過進入高二後,班主任老師的一次約談改變了女兒的人生軌跡。老師提醒陳恆:因為沒有北京戶口,孩子無法在京參加聯考,回家鄉考試,教材和試卷都不一樣,又要遠離父母,所以建議孩子儘早轉入學校的國際部,早早為出國做打算。
但這和陳恆原來的構想完全不一樣。“不是不捨得錢,而是希望孩子可以在中國接受本科教育後再出國。”陳恆說,讓他更擔心的是,國際部的風氣不好,因為不需要戶口,幾乎任何人都可以報名,這些家境普遍優越的孩子在突然沒了聯考壓力後變得互相攀比、甚至早戀。陳恆說,自己的女兒屬於比較乖巧的孩子,剛剛轉入國際部的時候,非常不適應,經常抹眼淚,一年多了,雖然情況逐漸好轉,他們兩口子也在盡力為她描述國外的美好學習生活,可在自己心裡,不放心和擔心的因素比女兒多得多。
2013年北京聯考不允許非京籍生源報名,就連此前一直呼聲很高的擁有“綠卡”的人也被擋在了門外,這讓陳恆很失望。
知道訊息的當天,他和妻子一夜無眠。面對女兒失望的神情,陳恆突然感覺自己很失敗。但他仍對2014年的聯考政策充滿希望,畢竟馬上北京就要出台異地聯考的細則了,陳恆給自己打分,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他都認為女兒有參加北京2014年聯考的資格,到那時候“是復讀一年還是出國要看政策的變化”,陳恆說。女兒的想法和陳恆一樣,如果後年可以在北京參加聯考,她願意復讀一年。
對於那些“打擊異鬧”的言論,陳恆並不放在心裡。他說,自己的日子過得挺明白,假設有一天自己的老家湖北變成分數低、高等教育資源豐富的地區,這些拚命反對異地聯考的家長估計會第一時間變成異地聯考的擁護者。
社會評價
門檻設定
社保“門檻”多為3年
記者發現,北京、天津公布的是“過渡方案”;而貴州、安徽均為“暫行”;遼寧、湖北、海南等則稱之為“試行”方案。同時,新疆的方案只針對2013年非新疆戶籍往屆中職畢業生,滿足條件參加高職聯考;內蒙古也是出台2014年前的方案。在門檻上,安徽、福建、浙江、山東、江西五省份未對需“異地聯考”的考生父母(或法定監護人)提出條件。
社保方面,北京、上海、廣東等11省不同程度地對考生父母提出了社保要求。其中,天津、上海社保年限尚未明確,其餘省份社保年限多為3年。
另有8省份並未明確提出父母或監護人的工作要求,有6省份未提及父母或監護人住所要求。
而學籍“門檻”上,多是對學生提出3年學籍要求,但江西提出只要高中一年學習經歷並獲得學籍即可,河南只提到獲得學籍,並未提及學習年限的時間限制。
【解讀】
熊丙奇:“異地聯考”出台過渡、暫行或試行方案,體現出各地積極探索的態度,但也說明這是當地政府正在尋找平衡點。
此時,地方在推行過程中,如果遇到開放導致了聯考移民或本地戶籍人口的不滿情緒問題,也可隨時對“門檻”進行調整。
即使未提出試行或暫行方案的地區,也可能會根據推行程度來調整具體的門檻。
而這些門檻設定,就包括學籍、父母身份和報考學校層次等。這背後是流動人口的多少,以及教育資源的差別和權衡聯考移民的問題。
實施年限
20省2012年有條件放開
有20省份在2012年就將有條件放開“異地聯考”。這些省份涉及安徽、江蘇、廣西、雲南、重慶、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黑龍江、吉林、遼寧、天津、廣東(高職)和新疆(往屆中職生考高職)和內蒙古。其中有的省份實現了隨遷子女滿足條件後與當地考生同等報考錄取條件,而有的省份則還只能針對高職(天津、廣東和新疆),或省屬高校(雲南的部分非滇籍隨遷子女考生),而不能填報高水平大學。
而貴州、福建、上海、四川、寧夏、陝西(高職)、山東和海南則要等到2014年有條件放開“異地聯考”。
【解讀】
熊丙奇:在“異地聯考”的執行上,各地在公布方案後,應該給地方一個適應期限,設立實施年限,從決策的角度看,是沒有問題的。
但關鍵問題是,在過渡期結束後一些地方能不能拿出正式方案。
等到了各地制定的“異地聯考”時間節點,就要看各地能不能真正落實各自的政策承諾。
更進一步的問題是,各地應該進一步加大異地考開放的力度。除了現有的方案要執行之外,還要推行能夠解決“異地聯考”治本之策。
開放程度
超20省異地生無差別招錄
除了上海和廣東,有23個省份在制定“異地聯考”政策時,將最終的目標設定在與省域內考生的考試錄取問題上,無差別或無特別限制性對待。
這22個省份包括山東、河南、河北、黑龍江、吉林、遼寧、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貴州、安徽、福建、內蒙古、山西、陝西、江蘇、廣西、雲南、四川、重慶、甘肅和海南。
只不過有些省份對這種無差別對待,提出了前提條件。比如海南省則需要考生有6年學籍,其父母有6年社保、6年居住。
2014年2月21日,教育部副司長杜柯偉表示,繼2013年12個省市率先實施隨遷子女當地聯考後,2014年,北京、天津、陝西、內蒙古、上海、福建、江西、山東、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8個省區市也將陸續解決這一問題。
尊重地方意見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5日下午參加完江蘇團審議後,剛離開座位即被記者們團團圍住。
異地聯考實施方案,是記者們最關心的問題。對此,袁貴仁說,關於異地聯考,國務院去年8月轉發了四部委意見,現在半年多時間,總體進展比較順利,各省市區政府積極回響,而且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制定了實施方案。除了西藏,今年其他所有省市區都制定了工作方案,有26個省開始解決中考問題,9個省包括江蘇開始解決聯考問題,其他很多省份將在2014年解決。教育部作為職能部門,尊重各省市區政府的實施辦法,因為各地情況不同,他們因地制宜,考慮了種種因素。初步解決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義務教育用了10年,我們解決中考、聯考問題才半年多時間,現在要完全解決、人人滿意,不太可能,但這個進度是好的。
袁貴仁說,異地聯考方案不會使本地學生的考試利益受到損失。
對於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或許會取消的傳言,袁貴仁表示還沒有確定。英語考試有一定級別也是有其科學性的,中國怎么考核英語,我們會有更具體更科學的、符合國情的考試辦法。會儘可能解決好母語和外語的關係,在重視學習外語的前提下更加重視母語教育。
針對研究生收費,袁貴仁說,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沒有看到檔案的全文,該收的收,該補的補,該獎的獎,為了這項政策,中央每年要多投入200多億元。不能光看到收費,也要看到補的和獎的,把這三項合起來算總賬,學生是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