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拼爹遊戲”,它不是一種遊戲,而是指當今青年在上學、找工作、買房子等方面比拼的不是自己能力,拼的是各自父母。這個社會到處都是遊戲,拼爹遊戲只是其中一個社會遊戲規則,也是一個人的資源。不用去抱怨自己的家庭背景不夠好,假如你覺得你現在去參加這個遊戲還不夠格,那就試著以後讓自己的兒子能去參加這個遊戲。貧二代沒有後台基礎,那么在自己的過程就要去建立社會人脈,積累這個財富,如果不去積累,那么你家世世代代都只能看著別人做遊戲,而你在旁邊做一個貧窮的過客。當前都說:“70後的有存款,80後的有貸款,90後的有老爸。”相信這就是這個社會遊戲的一個註解。
本質
由“貧二代”大學畢業生找工作的辛酸經歷所引發的“拼爹遊戲”,是近來的社會熱點問題,然而這個遊戲早已不僅僅是找工作的大學生在玩了,而實際上是整個社會都在參與。“拼爹遊戲”也早已跟另一家喻戶曉的新名詞——“潛規則”緊密掛鈎,因為,此“爹”非彼“爹”,是指中國人一直隱晦如深的“關係”,而“拼爹遊戲”實質就是一門博大精深的關係學。
按照一般人的理論,除非你是含著金匙銀匙出生的世家子女,否則關係的積累只能從身邊人開始,一點點地擴大你的關係網。並且,很多時候,即使你有錢,也不一定買的得來“關係”。然而,隨著沒有時空界限的網際網路的出現,現實世界的遊戲規則正在發生改變,就如那句經典的廣告語一樣:一切皆有可能。
拼爹遊戲稱網路熱詞也算是有著它獨特的時代背景,先讓我們來看看“拼爹遊戲”的社會學背景吧。拼爹遊戲的本質,其實應該是表明了這個人有著深厚的“關係”,或者叫人脈資源,處在了雄厚的社會資源體系中。在國外的社會學研究中,有個專有名詞是用拼音“guanxi”來表述的,是因為在其他語言中,根本找不到能與之相匹配和媲美的辭彙。關係這個最具中國特色的一個簡單辭彙,包含著無窮盡的社會含義,有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
成因
然而,在當下中國社會,卻有一個詞讓父愛蒙塵。“拼爹”——被抽離了情感的“爸爸”被徹底物化,“我爸是××”成了孩子人前炫耀的身份、人際往來的資本、人生進階的工具。而被“拼”的父親們,肩負著孩子們的期許,奔忙著、掙扎著,疲憊前行。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拼爹的明規則正堂而皇之地進入中國人生活的各個領域,譬如教育,譬如工作,譬如醫療等等。毫無例外,在涉及民生問題的領域,資源的稀缺性注定了它只 能為一部分享有,其直接後果是掌握資源的門檻無形中被拔高,這便為以權力與金錢鋪道的拼爹時代展示了廣闊的騰挪空間。
現在“人們之所以如此關心‘二代’現象,主要因為:一是害怕由於貧富差距造成的資源分配不公日益固化,優質資源日益被少數人壟斷並在社會代際之間遺傳;二是擔心社會競爭的公平性下降,使得社會垂直流動性降低,不同人群之間的流動通道日益狹窄,大部分人會失去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三是疑慮分化後的代際之間是否能夠形成共享的價值觀,從而使社會斷裂得到有效彌合。”
在一系列有關“爹”的事件當中,看得出這個社會兩個板塊的焦慮:一個是一些平民百姓苦於尋找出路而對“代際不平”的不滿,一個是一些既得利益者急於培養接班人而對下一代的放縱。
在2010年的全國“兩會”上,“二代”問題也成為代表、委員們的討論話題。有專家認為,諸多的“二代”所帶來的現實問題和社會現象,已經成為和諧社會建設中無法迴避的挑戰。
在現代社會,權力的來源是人民,不可私相授受。在這種情況下,利用老爹的權力滿足個人慾求,實際上就是在侵犯公權力的領地。由此可見,“官二代”炫耀權力比“富二代”炫耀財富更糟糕。“富二代”炫耀財富,畢竟還是基於法定繼承權的一種延伸——只要不違法,“炫富”不過是個道德問題。當官的兒子“炫權”可就大不一樣了,說直接點,那是拿人民賦予他爹的權力當作泡妞鑽營的工具。這不僅是在冒犯社會公平,還是對現代法治的公然挑戰。
由此再看“拼爹”現象,其根源就在於權力濫用。用“拼爹”代替“拼搏”的物質遊戲,扭曲了親子關係,侵蝕一代人的成長教育;加劇了階層固化,動搖著社會和諧發展的根基。這是家庭之痛,時代之殤。
要實現社會公平,杜絕“拼爹”,遏制權力濫用才是治本之道。試想,李啟銘倘若明確知道他爹也不能讓他免於法律懲處,事發當時他大概不會衝口而出“我爸是李剛”。遺憾的是,許多人在這時候大概巴不得也有這么一個爹。在這種對權力名為痛恨實為尊崇的社會思維下,“拼爹”遊戲仍然會盛行下去。
國外解釋
美國社會學家莫頓借用《聖經》里的故事,提出了“馬太效應”值得讓人警惕的現象,他將之歸納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而享受著這種效應的人,猶如在進行著一場社會資源的饕餮盛宴,而在這個盛宴之外的人,連殘羹冷炙都爭取不到。
社會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關係”又與所有人都發生緊密的聯繫,是每個人無法脫離於其中的一個社會網路。其實,這些“關係”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卻是關係的世襲,它將帶來無法估計的社會破壞力。在這個的差異下,窮似乎是一種宿命,不是僅僅有自強不息和奮鬥就能夠達到的,貧二代很容易受制於先賦資源匱乏,及後天競爭力不足,延續著代際貧窮的惡性循環。於是,每次這種“關係”發揮了重要功效後,都讓這個拼關係過程中失利的一方,心生嚴重的失衡。
拼爹遊戲使得人們進入品爹時代。遏制馬太效應,不讓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贏家通吃現象肆意橫行,提供一個最大限度是由個人能力競爭,而不是靠社會關係資源比拼的平台。讓窮人能夠通過自身奮鬥改變命運,這其實反應的是一個社會流動現象。社會流動分為向上和向下流動,一個充滿生機的社會,必然要有合理的雙向的社會流動,窮人可以憑自身實力,不用太費力可實現向上流動,而紈絝子弟也會因為個人能力不足自然地向下流動。至少,奮鬥改變命運,應該成為一種社會公理,只有如此,這樣的社會資源世襲盛宴才會越來越少後,社會的公平和正義才能得以實現。
社會反映
有網友說,不過只是社會遊戲規則,不用去抱怨自己的家庭背景不夠好,假如你覺得你現在去參加這個遊戲還不夠格,那就試著以後讓自己的兒子能去參加這個遊戲。
網友“李沐陽”認為,社會畸形的“拼爹遊戲”最直接的影響是,決定了“貧二代”應聘者的工作境遇。
“拼爹實際上就是赤裸裸的就業歧視,就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換。”網友“燕歸來”認為,應該好好殺一殺這種攀比風氣。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認為,“拼爹遊戲”網路名詞背後是一個強大複雜的關係社會,“再完美的社會都有不公平,再不公平的社會也有窮人出頭。既然不具備‘拼爹遊戲’勝出的籌碼,不如努力成為‘拼二代’。‘拼二代’群體越來越多,‘拼爹遊戲’自然會逐漸退出。”
網友們對“拼爹遊戲”的態度,並沒有像對“富二代”等詞一樣憤怒,相反不少網友對其均處之泰然,認為其是當前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並認為“貧二代”要通過自身不斷地努力和奮鬥去擺脫“貧二代”的稱謂,“人從出生開始就不是公平的,貧二代只有學會吃苦、奮鬥,而這過程中不公平的事情會更多,其中坎坷也隨時打擊自己的信心,但是沒辦法的,改變不了就只有接受。我們只有變得更堅強。”
前不久,有媒體曾針對年輕人做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83.5%的年輕人覺得身邊有很多人想加入“拼爹遊戲”,此外,有80.4%的年輕人認為“拼爹”成功的機率要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