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生活與美學》】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哲學家、美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著,又譯《藝術和現實的審美關係》,是其1853年寫成的碩士學位論文,1855年初版。在1888年第三版序言中作者指出,該書的實質是“證明藝術作品決不能和活生生的現實相提並論”。在書中作者堅持批判黑格爾派客觀唯心主義美學觀,直接繼承、發展了別林斯基的現實主義美學觀,並提出自己的美學觀點:(一)提出“美是生活”的著名定義。認為“任何東西,凡是顯示出生活或使我們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二)在藝術與現實的關係上,充分肯定現實高於藝術,現實美高於藝術美。認為藝術是現實的“抄本”,現實的“代替品”,藝術僅僅作為現實的代替品才獲得存在的價值,即提出“代替說”;(三)認為文藝是“生活的教科書”,並有三大社會作用:再現生活、說明生活、判斷生活;(四)論及崇高和悲劇。認為“一件事物較之與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指出悲劇是人的難關或死亡,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並認為生活與藝術中的悲劇事件由一定的客觀條件決定,是社會現象的產物。並反對輕視喜劇,充分肯定喜劇對現實諷刺與鞭撻的社會作用;(五)認為藝術的內容只是自然和生活中一切能使人發生興趣的事物,批判了“純藝術論”的虛偽實質。在典型問題上,認為作家必須捕捉人物性格的特徵,使人物具有鮮明生動的個性,不能用自然主義方式和抽象的概念創造典型,認為藝術創造的典型可直接從現實生活移入,不需要集中、概括和理想化。認為現實生活的美是客觀的美、本質的美、內容的美,藝術與現實的區別不在內容,只在形式,形式的完美在於理念與形式的一致。
該書是美學史上第一部試圖用唯物主義觀點撰寫的美學著作,對俄國和我國的美學思想的發展影響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