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

現代教育

現代教育是伴隨著現代社會的形成而出現的人類歷史上一種嶄新的教育形式,是人類社會和教育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現代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程度加強,現代教育不僅培養政治上需要的人才,也培養生產勞動者。現代教育的普及化、民主化使教育向縱深發展。現代教育充分關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融合,對二者在教育內容中所占的比重予以重新調整,注重文理結合,力求實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教育內容現代化,教材編寫、更替速度加快,最新的一些科學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反映在教材中,體現出強烈的時代感。現代教育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教育系統。幼兒教育、國小教育、中學教育、大學教育、研究生教育各級銜接緊密,層次清楚;職業教育、普通教育相互促進。

概念

現代教育現代教育

現代教育是伴隨著現代社會的形成而出現的人類歷史上一種嶄新的教育形式,是人類社會和教育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現代教育的產生和發展是受教育系統內外多種複雜因素制約的,但歸根結底是由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的。這是歷史唯物主義在現代教育產生和發展問題上的基本觀點。

關於現代教育的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界定。

有的人從外部條件入手,把現代教育蚧定為“適合現代生產體系、現代經濟體系、現代文化體系、現代科學技術、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的教育概念、形態和特徵”。

有的人從內部因素看問題,將其界定為“教育者以大生產性和社會性相統一的內容,把受教育者社會化為能適應現代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相統一的現代社會的人的活動。”

綜合起來看,可以將現代教育表述為:“從資本主義大工業和商品經濟發展起來到共產主義完全實現這一歷史時期的、致力於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該定義力圖揭示現代教育的共性。不同的文化傳統、社會制度和不同的發展階段的現代社會都會以自己的獨特個性來表現和實現這一共性。從這個意義上說,資本主義的現代教育與社會主義的現代教育,英國的現代教育與美國的現代教育既有著共同的趨勢又有著不同的特色。現代教育是一個複雜的、多樣的、動態的綜合與統一的概念。

教育的社會性

是教育的根本屬性,是為類所特有的現象,它是通過人類社會特有的產物——語言文字來進行的,是人類社會特有的。教育自從生產勞動中分離出來後,擔負起獨立的社會職能,成為專門傳遞社會生活經驗和培養人的活動,最終目的使人社會化。

特點

第一,現代教育具有鮮明的生產性。現代教育不僅培養政治上需要的人才,也培養生產勞動者。由於現代生產是機器大工業生產,必須要具備一定素質的勞動者才能勝任工作,學校只有時刻關注社會生產的實際,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隨著科學技術在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意義越來越大,內容日益豐富,形式日益多樣。
第二,現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眾化道路。1763年普魯士頒布了“強迫教育法令”,規定5~13歲兒童必須接受義務教育,這標誌著人類社會對學校教育的需求發生了一種質的變化,意味著人類教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學校在整個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教育普及化既是工業化社會生產的客觀要求,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教育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受教育機會均等”、“教育機會均等”等一系列觀念充分反映了現代社會教育民主化的要求。人們不僅僅滿足於接受教育,而且要求辦教育,要求參與教育活動和決策,力求使教育避免因過分集權造成決策的隨意性。人們越來越強烈地要求接受教育,因為受教育不僅僅是謀求職業的手段,更是進入不同社會階層的有效而合法的途徑。教育民主化還表現在學校教育系統內部,表現在實行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方面。
第三,現代教育內容日益科學化。現代教育充分關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融合,對二者在教育內容中所占的比重予以重新調整,注重文理結合,力求實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教育內容現代化,教材編寫、更替速度加快,最新的一些科學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反映在教材中,體現出強烈的時代感。
第四,班級授課制成為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班級成為學校的基本單位,班級教學逐步發展,成為世界各國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班級教學形式取代個別教學是一種巨大的步,班級教學雖然注重統一的要求,注重“一律”,但同時也注重因材施教。現代班級教學中,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完善學生的人格,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班級教學形式使得學校教育效率大大提高。在班級教學中,注重教學方法科學化,教學手段現代化、高效化。各種教學方法特別是注重發展學生思維的教學方法被廣泛用於教學,一些現代技術被廣泛用於教學,這些技術手段的運用,大大增強了教育的功能。同時,現代教學手段的套用,正在引起教學體系的深刻變革。
第五,現代教育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教育系統。現代學制逐步形成並完善,各級各類學校教育逐步系統化。幼兒教育、國小教育、中學教育、大學教育、研究生教育各級銜接緊密,層次清楚;職業教育、普通教育相互促進。西歐的英、法、德等國形成較早的現代學制,我們稱之為“雙軌學制”。現代教育辦學形式多樣化,學校體系複雜化,出現了名目繁多的學校與教育。學校已形成開放的系統,具體表現在大教育觀念的誕生,學校不再壟斷教育,在制度和組織形式上不再封閉,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等也不再是封閉的。

趨勢

第一,教育終身化。大教育觀的形成是具體的標誌。終身教育理論、創新學習理論逐漸成為教育的指導思想,在未來的學習化社會中有更多的受教育的機會。教育為尚未存在的社會培養人,將會更加關注整個社會對每個人的教育影響力。教育終身化也是對現代教育進行全面而深刻的總體性改革的構想,是一種全方位的教育建構,即建構一種教育機構,“這種機構要利用工業與技術上的效率去獲得知識,同時又要培養集體的創造力以促進人類關係的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會生存》,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182頁。)。
第二,教育社會化。這不僅表現為“教育社會”、“學習化社會”的構想,同時也表現為教育與社會的聯繫普遍化、直接化,教育問題和社會問題交叉呈現。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等專職機構的事,而且是全社會的事業。學校與社會各部門建立了密切的聯繫,並以各種方式影響社會事務與文化。教育問題不是以純粹的教育問題出現,而往往和社會問題糾纏在一起,只有通過最終解決社會問題,才能解決教育問題,或者說,二者只能同時解決。
第三,教育生產化。教育不僅生產人才,也生產知識。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教育與生產緊密結合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產學合作;一種是教育、生產、科學一體化。在發展過程中,將會加快學校科研成果的物化速度,會利用社會力量培養更多的高質量的滿足生產要求的人才,如聘請企業專業人才到高校兼任專業課教師,高校專家到企業擔任顧問,使二者之間人才交流更為頻繁;將會產生更多的類似於“矽谷”、“中關村”、“筑波科學園”等形式的“科學公園”,在高技術領域展開激烈競爭。其次表現為教育本身生產化,其前提是“教育本身具有產業的屬性”。
第四,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已成為許多國家主要的教育政策。教育‘民主化’是目前全球教育系統演變的一個基本趨勢。”(米亞拉雷:《現代教育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250頁。)教育民主化是指全體社會成員享有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會,受到越來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第五,教育國際化。表現為教育領域的國際比較研究加強。在尊重文化差異的條件下,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與借鑑逐步頻繁。在信息化社會中,全球的競爭與合作同時存在於一個世界,各國注重國際教育的競爭,把教育重點擺在提高教育質量上,以培養“國際人”為目標。同時,教育也呈現出這樣的趨勢:學生和教師的國際間流動更為頻繁,跨國校際關係越來越密切,國際學術會議日益增多。在競爭與合作中,各國教育立足於本國實際和民族特色,不斷吸收先進的辦學經驗、教學教育經驗,發展和完善自身的教育。另外,教育國際化也表現為國際間的教育援助有所加強。教育從民族的、狹隘的觀點轉變為全球的觀點,教育已開發國家主動派一些專家和學者到別國進行各式各樣的教育援助。
第六,教育現代化。首先表現為教育觀念的現代化。各種先進的社會思想都直接反映到教育領域,並成為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背景在支撐、左右著教育研究取向。教育的社會功能日漸增強,社會地位日益提升,教育越來越被看成是社會大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的子系統。教育日益注重其培養出來的人才質量,注重學生情感世界的塑造,注重培養出富有高度社會責任感、高尚審美情趣和非凡創造力的新人,注重教育在國家創新體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為適應科學知識的日趨綜合化和分化的趨勢,教育內容表現為日益大學科化和專業化,不僅打破舊的學科界限,而且教材編寫速度加快,內容更替頻繁,充滿著時代氣息。現代傳播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傳統意義上的空間與時間概念發生了根本變化。傳播技術廣泛套用於教育,使得教育、教學的形式,甚至教育體制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教育現代化不只是一種狀態,更是一個過程。
第七,教育多元化。不僅指研究的問題、取向多元化,也指研究的方法多元化。教育研究方法呈現出統一性及多元性,更加關注教育研究的社會性和價值標準,更加關注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如教育實驗、行動研究及利用數學方法和計算機技術促使教育研究數學化、形式化。民辦教育、公辦私營、企業或個人投資辦學、國民合辦等辦學形式的出現,不僅豐富了教育體系,同時也為教育民主化創造了條件。教育不僅尊重個體的主體意識,而且尊重獨特文化的生命力與魅力,注重各種文化的保持與更新。教育多元化還表現為評價方式與標準的多樣化、教育內容與形式的多樣化等方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