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班婕妤(約公元前48-2年)漢代女作家。祖籍樓煩(今朔城區),後遷居長安(今陝西西安)西郊。婕妤並非班的名字,而是漢代後宮嬪妃的稱號。因班曾入宮被封婕妤,後人一直沿用這個稱謂,以至其真實名字無從可考。班婕妤是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現存作品僅三篇,即《自傷賦》、 《搗素賦》和一首五言詩《急歌行》 ,亦稱《團扇歌》。漢成帝初年,班婕妤補選入後宮,初為少使,後成為婕妤,很受成帝的寵幸。一次成帝到後宮遊玩,要班婕妤與他同坐一輛車,然而婕妤卻以古之賢君臣在側,而亡國之主才是嬖女相隨的史實加以拒絕。成帝的母后聽到此事,大為感慨:“古有樊姬,今有婕妤。”
後來班婕妤因受趙飛燕的嫉妒,遭誣陷,受排擠。她向成帝奏請到長信宮去服侍太后,殘度晚年,後死葬於延陵(今西安東南)。
個人家世
班婕妤是越騎校尉班況的女兒,漢成帝嬪妃。班氏為班況之女、班彪的姑母、班固、班超、班昭的祖姑。
人物生平
漢成帝初年,班氏入後宮,初為少使,後受成帝的寵幸,冊封為婕妤。曾生下一個皇子,數月後夭折。她不僅貌美而且有德,一次,成帝想與她同輦出遊,她以“賢聖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不敢奉命,為此得到婆婆王政君的疼愛。晉顧愷之所畫的《女史箴圖》就有描繪這一情景。鴻嘉(前20年—前17年)年間,她曾推薦自己的侍女李平,李平得成帝的寵幸後,亦被封為婕妤,與她平級。後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入宮後,逐漸失寵,為了避免與趙氏姐妹爭鬥,主動請願去長信宮服侍太后。太后死後又為太后守陵。最後孤單而終。
班婕妤與團扇
團扇出現在西漢時期,又稱絹宮扇、合歡扇,是當時妃嬪仕女的飾品。然而在歷代,團扇已幾乎成為紅顏薄命、佳人失勢的象徵,如唐代王建的詞:“團扇,團扇,美人並來遮面。玉顏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至於團扇怎么與淒楚悲涼的人生境況有了關聯,這一切還須從漢代的班婕妤說起。
漢成帝劉驁即位時班婕妤被被選入宮,立為婕妤。班婕妤的文學造詣極高,班婕妤又擅長音律,使成帝在絲竹聲中,進入忘我的境界,對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侍妾,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漢成帝把她放在了知音的地位。班婕妤曾生下一個皇子,數月後夭折。從此,她雖然承寵很長時間,卻再也沒有生育。
班婕妤雖得免罪不究,卻清楚現在宮中,已是趙飛燕姊妹的天下,趕忙繕成一本奏章,遞呈成帝。成帝見她自請至長信宮供奉太后,便即批准。班婕妤即日移居長信宮內,悄然隱退在淡柳麗花之中。每天天光蒙蒙亮,她便開始一個台階一個台階掃地,她看到自己仿佛秋天被棄的扇子,孤寂中無人問津。她閒暇時做詩賦以自傷悼,藉以度過光陰。每次想到飛過的烏鴉身上或許還帶有昭陽殿的日影,不免觸景傷情。她在詩中自比秋扇,感嘆道:“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用潔白的細絹剪裁的團扇,天熱時與主人形影相隨。涼秋時節,則被棄置箱中。後世便以“秋涼團扇”作為女子失寵的典故,又稱“班女扇”。班婕妤如此殘度晚年,漢成帝死後,班婕妤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終其生。唐李益《宮怨》詩:“露濕晴花宮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陽。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王昌齡《長信秋詞》云:“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暫徘徊。”皆描繪了班婕妤當時的苦悶心境。
文學貢獻
班婕妤原有詩文集一卷-,《隋書•經籍志》著錄,然已散失。今存作品,除《自悼賦》和搗素賦外,尚有怨歌行。怨歌行一作《團扇歌》。
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作合歡扇,團圓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飈奪炎熱;
棄捐莢笏中,恩情中道絕。
鍾嶸《詩品》評此詩說“《團扇》短章,辭旨清捷,怨深文綺,得匹婦之致。”沈德潛《古詩源》評語中,也說它“用意微婉,音韻和平”
怨歌行見於《昭明文選》和《玉台新詠》,《樂府詩集》載入《相和歌•楚調曲》。幾乎梁陳以來的所有選本都題作班婕妤詩。《玉台新詠》而且有序說“昔漢成帝班婕妤失寵,供養於長信宮,乃作賦自傷,並為怨詩。”《古詩源》中也有類似的題解。可是,《漢書•外戚傳》只說到班婕妤作賦自傷,而無“並為怨詩”之說。《文選》李善注則謂:“《歌錄》曰:‘《怨歌行》,古辭。’然言古者有此曲,而班婕妤擬之。”劉勰也說它“見疑於後代”。(見於《文心雕龍•明詩篇》)看來,此詩無外乎兩種可能:一是本篇古辭,班婕妤別有擬作;二是本篇為班婕妤所作,原有古辭是傳。不過,此詩的情調,團扇的托喻,都與班婕妤的身世不無吻合之處。
她最有名的一首詩是《長信宮怨》。
賞析班婕妤自請前往長信宮侍奉太后,之後曾作賦自傷悼,其辭曰:
承祖考之遺德兮,何性命之淑靈,登薄軀於宮闕兮,充下陳於後庭。蒙聖皇之渥惠兮,當日月之盛明,揚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寵於增成。既過幸於非位兮,竊庶幾乎嘉時,每寤寐而累息兮,申佩離以自思,陳女圖以鏡監兮,顧女史而問詩。悲晨婦之作戒兮,哀褒、閻之為郵;美皇、英之女虞兮,榮任、姒之母周。雖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茲?歷年歲而悼懼兮,閔蕃華之不滋。痛陽祿與柘館兮,仍襁褓而離災,豈妾人之殃咎兮?將天命之不可求。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暗莫而昧幽,猶被覆載之厚德兮,不廢捐於罪郵。奉共養於東宮兮,托長信之末流,共灑掃於帷幄兮,永終死以為期。願歸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餘休。
重曰:“潛玄官兮幽以清,應門閉兮禁闥扃。華殿塵兮玉階菭,中庭萋兮綠草生。廣室陰兮帷幄暗,房櫳虛兮風泠泠。感帷裳兮發紅羅,紛綷縩兮紈素聲。神眇眇兮密靚處,君不御兮誰為榮?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視兮雲屋,雙涕兮橫流。顧左右兮和顏,酌羽觴兮銷憂。惟人生兮一世,忽一過兮若浮。已獨享兮高明,處生民兮極休。勉虞精兮極樂,與福祿兮無期。《綠衣》兮《白華》,自古兮有之。
詩從入宮受寵寫起,一直寫到顧影自憐,自己愛惜羽毛,而摒絕繁華,效法古代貞女烈婦,甘願幽居長信宮中,孤燈映壁,房探風冷,想起舊日與皇上的恩愛之情,不覺珠淚飄零,令人肝腸寸斷,一個接一個的白晝,一個接一個的夜晚,無情地吞著花樣的年華,最後寫到只希望百年之後能夠埋骨故鄉的松柏這下。飽含無限的淒槍情懷,使人不忍卒讀。
人物評價
婕妤並非班氏的名字,而是漢代後宮嬪妃的稱號。因班曾入宮被封婕妤,後人一直沿用這個稱謂,以致其真實名字無從可考。漢制,皇帝的配偶分為“後”、“妃”、“嬪”三等,“婕妤”是眾嬪之首,但地位很低,連稱“妃”的資格也沒有。相傳班婕妤是越騎校尉班況的女兒,也就是《漢書》的撰寫者班固和出使西域的名將班超的姑母。《漢書•外戚傳》說她少有才學,工於詩賦,漢成帝時被選入宮,初為少使,不久定為婕妤。晉朝顧愷之在他所畫的《女史箴圖》中,描繪了西漢成帝與班婕妤同乘一駕肩輿的情景,圖中人物宛然,細節體物精微,所畫婦女尤端莊嫻靜。“女史”指宮廷婦女,“箴”則為規勸之意。可見圖畫本意在勸導嬪妃們慎言善行,普天下女子也可以此為鑑。班婕妤成了婦德的某種化身。梁代的鐘嶸《詩品》中評論的惟一女詩人班婕妤:“從李都尉迄班婕妤,將百年間,有婦人焉,一人而已。”班婕妤算得上一個出類拔萃的才女,但宮廷女子的作用本來就是討皇帝的歡心,是否有才倒不重要。才女固然有些許妙文傳世,然而總是有點讓人敬而遠之。會做詩的班婕妤,終是敵不過會飛舞的趙飛燕。班婕妤堪稱古代婦德的楷模,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她又未嘗不是為此所害。
作品一覽
怨歌行
漢·班婕妤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如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
棄置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搗素賦
漢·班婕妤
測平分以知歲,酌玉衡之初臨。
見禽華以麃色,聽霜鶴之傳音。
佇風軒而結睇,對愁雲之浮沉。
雖松梧之貞脆,豈榮雕其異心。
若乃廣儲懸月,暉水流請,
桂露朝滿,涼衿夕輕。
燕姜含蘭而未吐,趙女抽簧而絕聲。
改容飾而相命,卷霜帛而下庭。
曳羅裙之綺靡,振珠佩之精明。
若乃盼睞生姿,動容多制,
弱態含羞,妖風靡麗。
皎若明魄之生崖,煥若荷華之昭晰;
調鉛無以玉其貌,凝朱不能異其唇;
勝雲霞之邇日,似桃李之向春。
紅黛相媚,綺徂流光,
笑笑移妍,步步生芳。
兩靨如點,雙眉如張。
頹肌柔液,音性閒良。
於是投香杵,扣玟砧,
擇鸞聲,爭鳳音。
梧因虛而調遠,柱由貞而響沉。
散繁輕而浮捷,節疏亮而清深。
含笙總築,比玉兼金;
不塤不篪, 匪瑟匪琴。
或旅環而舒郁,或相參而不雜,
或將往而中還,或已離而複合。
翔鴻為之徘徊,落英為之颯沓。
調非常律,聲無定本。
任落手之參差,從風飈之遠近。
或連躍而更投,或暫舒而長卷。
清寡鸞之命群,哀離鶴之歸晚。
苟是時也,
鍾期改聽,伯牙馳琴,
桑間絕響,濮上傳音;
蕭史編管以擬吹,周王調笙以象吟。
若乃窈窕姝妙之年,幽閒貞專之性,
符皎日之心,甘首疾之病,
歌采綠之章,發東山之詠。
望明月而撫心,對秋風而掩鏡。
閱絞練之初成,擇玄黃之妙匹,
準華裁於昔時,疑異形於今日;
想嬌奢之或至,許椒蘭之多術,
熏陋制止之無韻,慮蛾眉之為魄。
懷百憂之盈抱,空千里兮吟淚。
侈長袖於妍襖,綴半月於蘭襟。
表縴手於微縫,庶見跡而知心。
計修路之遐敻, 怨芳菲之易泄。
書既封二重題,笥已緘而更結。
漸行客而無言,還空房而掩咽。
自悼賦
漢·班婕妤
承祖考之遺德兮,何性命之淑靈。登薄軀於宮闕兮,充下陳於後庭。蒙聖皇之渥惠兮,當日月之盛明。揚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寵於增城。既過幸於非位兮,竊庶幾乎嘉時,每寤寐而壘息兮,申佩離以自思,陳女圖以鏡監兮,顧女史而問詩。悲晨婦之作戒兮,哀褒閻之為郵;美皇、英之女虞兮,榮任姒之母周。雖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茲?歷年歲而悼懼兮,閔蕃華之不滋。痛陽祿與柘館兮,仍襁褓而離災,豈妾人之殃咎兮,將天命之不可求。
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日晻莫而昧幽,猶被覆載之厚德兮,不廢捐於罪郵。奉共養於東宮兮,託長信之末流。共灑掃於帷幄兮,永終死以為期。願歸骨于山在足兮,依松柏之餘休。
重曰:潛玄宮兮幽以清,應門閉兮禁闥扃。華殿塵兮玉階苔,中庭萋兮綠草生。廣室陰兮帷幄暗,房櫳虛兮風冷冷。感帷裳兮發紅羅,紛綷縩兮紈素聲。神眇眇兮密靚處,君不御兮誰為榮?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視兮雲屋,雙涕兮橫流。顧左右兮和顏,酌羽觴兮銷憂。惟人生兮一世,忽一過兮若浮。已獨享兮高明,處生民兮極休。勉娛情兮極樂,與福祿兮無期。綠衣兮白華,自古兮有之。
人物評價
總評
班婕妤相貌秀美,文才頗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引經據典、出口成章,她經常開導漢成帝;班婕妤還擅長音律,既寫詞又譜曲,她的詞曲有感而發,使漢成帝在絲竹聲中受益匪淺。對漢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她的侍妾,也是他的良師益友。班婕妤的賢德在後宮中也是有口皆碑。因她不干預朝政,謹守禮教,深受時人敬慕,有“古有樊姬,今有婕妤”之稱。
班婕妤算得上一個出類拔萃的才女,但宮廷女子的作用本來就是討皇帝的歡心,是否有才倒不重要。會做詩的班婕妤,終是敵不過會飛舞的趙飛燕。班婕妤堪稱古代婦德的楷模,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她又未嘗不是為此所害。
班婕妤的一生可以看作是古代後宮嬪妃生命歷程的一個標本。她的人生從繁華到蕭瑟,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歷代帝王后宮嬪妃們的普遍人生境遇。她們或許憑藉才華美貌,能贏得帝王的一時喜愛或寵信,但終會因人老色衰或其它種種原因而被無情地拋在一邊,漸漸被忘卻。更言之,班婕妤的生命歷程,也是男權社會中女性悲劇命運的縮影。
鍾嶸《詩品》將班婕妤列入上品詩人十八位之列。西晉博玄詩讚她:“斌斌婕妤,履正修文。進辭同輦,以禮臣君。納侍顯得,讜對解份。退身避害,雲邈浮雲。”
歷史評價
傅玄:“斌斌婕妤,履正修文,進辭同輦,以禮匡君,納侍顯德,讜對解紛,退身避害,志邈浮雲。”
左芬:“恂恂班女,恭讓謙虛,辭輦進賢,辯祝理誣,形圖丹青,名侔樊虞。”
軼事典故
團扇出現在西漢時期,又稱絹宮扇、合歡扇,是當時妃嬪仕女的飾品。
班婕妤由於趙飛燕姐妹誣陷迫害,為自保請求居住深宮,作《團扇歌》。之後歷代,團扇幾乎成為紅顏薄命、佳人失勢的象徵。而團扇與淒楚的人生境況的關聯,就是源於漢代的班婕妤。
班婕妤移居長信宮後,悄然隱退在深宮之中。每天長信宮門打開,她便開始一個台階一個台階掃地,生活刻板而單調。她感到自己仿佛秋天被棄的扇子,孤獨寂寞。便作詩賦以自傷悼,藉以度過光陰,常常觸景傷情。她在《團扇歌》(亦名《怨歌行》)中自比秋扇,感嘆道:“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用潔白的細絹剪裁的團扇,天熱時與主人形影相隨。涼秋時節,則被棄置箱中。後世便以“秋涼團扇”作為女子失寵的典故,又稱“班女扇”。
家庭成員
班婕妤兄弟有班伯、班游、班稚等,都以學行馳名。
班稚的兒子為班彪,班彪又生子班固、班超,女班昭。班彪、班固、班昭均為東漢著名史學家,班超為東漢名將。
陵寢墓地
今陝西省鹹陽市漢成帝延陵東北約600米處,有班婕妤墓,當地民眾稱為“愁女墳”或“愁娘娘墓”。班婕妤死後陪葬於延陵附近。班婕妤墓形如覆斗,底部周長320米,高14米,頂邊30米。陵基周圍曾出土雲紋瓦當和其他漢代磚瓦殘塊。有7座陪葬墓布其東翼。
史籍記載
班固《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
影視形象
1996年電視劇《漢宮飛燕》李建群飾班婕妤
2007年電視劇《王昭君》翁虹飾班婕妤
2008年電視劇《母儀天下》田野飾班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