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顧左右而言他

王顧左右而言他

王顧左右而言他,拼為wáng 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指離開話題,迴避難以答覆的問題。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①,則②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
王曰:“棄之。”
曰:“士師③不能治士,則如④之何⑤?”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
顧左右而言他。

詞語注釋

1.節選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約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軻,戰國鄒人。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記錄孟子言行的儒家經典著作
2.謂:對……說
3.托:寄,託付
4.妻子:妻子和兒女
5.之:到……去
6.比:等到
7.反:通‘返’,回來。
8.凍:使……受凍。餒[něi],使……挨餓。
9.如之何:對他怎么辦?
10.棄:拋棄,此指絕交
11.‘士師’句:士師,古代的司法官。士師之下有鄉土、遂士等官。後一個“士”當指士師的下屬。治,管理。
12.已:止,這裡指罷免
13.四境:國家
14.顧:四顧、環顧。看。

作品譯文

孟子對齊宣王說:“(假如)大王您有一位大臣,把妻子兒女託付給他的朋友(照顧),(自己)到楚國去遊歷。等他回來的時候,他的妻子兒女卻在挨餓受凍。對待這樣的朋友,應該怎么辦?”
齊宣王說:“和他絕交。”
孟子說:“管刑法的長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屬,那對這個人應該怎么辦?”
齊宣王說:“罷免他。”
孟子又說:“(假如)一個國家沒有治理好,那對這個人又該怎么辦?”
齊宣王環顧左右,把話題扯到別的事情上了。

讀解賞析

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小品。尤其是最後“王顧左右而言他”一句,真是生動傳神,成為了大家常用的名言。
孟子採用的是層層推進的論證法,從生活中的事情入手,推論到中層幹部的行為,再推論到高級領導人的身上。逼齊宣王毫無退路尷尬不已,也就只有“王顧左右而言他”的份了。
孟子本身倒不一定非要出齊宣王的洋相,不過是因為他老東推西擋,東扯葫蘆西扯瓜,不肯表態實施仁政,所以激他一激,逼他一逼,迫使他思考如何抓綱治國,作出選擇罷了。
我們平時在工作中、生活中也常常有被上司或下屬問得一時之間不知怎樣回答的情況,遇到這種時候,你雖然不是“王”,但是,“顧左右而言他”還是可以用來應一應急的罷。不過,反過來的情況是,對待你的上司,尤其是在眾目睽睽之下,你可一定得當心,不要把他逼到“王”顧左右而言他的程度。不然的話,他那時尷尬是尷尬,可下來以後就有你夠受的了。孟子不是最終沒有在齊宣王那裡呆下去嗎?之所以如此,很難說沒有這些使宣王尷尬的因素在內。
所以,孟子的言談和論辯術固然厲害,但我們如果要學習使用,也有一個運用的對象和場合問題需要注意。

作品出處

王顧左右而言他》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下》。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週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本文給我們的啟示是:在進行批評教育的時候,既要觀點正確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時間接的批評比直接的批評要有效得多。

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即“人之初,性本善。”

創作背景

孟子主張仁政,孟子說過:民貴社稷次之君輕這種民本思想《孟子》七章多有論述事實上戰國時代各諸侯忙於稱霸,沒多少閒工夫來考慮百姓利益,反而加重對人民壓迫與剝削。今孟子要站心王天下齊王面前,推銷自己政治主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