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甲本

王甲本

王甲本王甲本(1901-1944),字立基,1901年8月生於雲南省富源縣。青年時立志從軍報國,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第十四期,他學習刻苦認真,頭腦冷靜,在軍事方面頗有才華。抗日戰爭中先後任國民革命軍陸軍98師副師長、師長,79軍副軍長、軍長,升任中將。1944年9月7日,他於一場大型戰役中,陣亡於湖南東安。1944年11月7日,國民政府追認王甲本將軍為抗日烈士,並追晉為陸軍上將。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王甲本,字立基,1901年生於雲南省富源縣中安鎮一軍人世家。其父王國棟曾就讀於雲南講武堂,與朱德范石生同學,曾參加過1911年的雲南重九起義和討伐袁世凱等活動,在朱德手下任過滇南副鎮守使。

1917年,其母病故,不久其父也患神經失常症病逝。王當時在省立第三師範學校讀書。

1918年,王甲本父母雙亡後,得家族中四叔王懷仁資助,經父親好友范石生介紹考進了雲南陸軍講武堂第14期炮兵科,並於當年12月以全優的成績畢業,在滇軍統帥第一軍顧品珍部下當兵,走上了報國之路。王甲本跟隨顧品珍,因作戰勇敢,深得器重,擢升排長、連長。

1921年,王甲本投奔乾爹范石生的16軍,在47師先後任營長、301團團長。並參加了討伐陳炯明沈鴻英等戰役,參加北伐轉戰各地,戰功卓著。

1929年,范石生16軍被改編為51師,王甲本任51師151旅少將旅長

1935年,被陳誠派往南京陸軍大學學習,並進入陸軍大學甲級將官班深造。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陸軍98師副師長,師長夏楚中。

1937年8月13日,王甲本奉命前往南京擔任警衛。8月14日,凇滬會戰拉開序幕,王甲本率98師開赴上海前線,並於當日投入戰鬥。戰鬥中,王甲本將軍身先士卒,親上火線,親率一線官兵與敵浴血奮戰,戰功顯赫,以勇猛著稱全軍。凇滬會戰後,王甲本升任98師師長。

1938年,奉命率98師轉戰皖南,贈新四軍羅炳輝部子彈20萬發,並與新四軍配合,攻下孫家鋪等車站,占領宣城。

1939年3月至5月率部參加南昌會戰,後轉駐湖南湘潭。

1939年秋,率部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立下戰功。戰後升任79軍中將副軍長兼98師師長。

1941年秋,第二次長沙會戰開始,任長沙外圍作戰總指揮,殲敵無數。撈刀河戰役,率98師重創日軍精銳,98師傷亡上千人,題“是為國殤”以紀念。戰後因功受獎,被譽為“硬戰將軍王甲本”載入軍事會議手冊。1941年10月後,繼夏楚中後擢升為79軍中將軍長兼98師師長,時年40歲。

1942年,第三次長沙會戰期間,密切配合友軍堅守長沙。1942年1月5日,王甲本率98師於瀏陽河斃敵第三師團第18聯隊土屋鏡次及部下上千人,甲本集屍葬之,並立“倭寇萬人冢”石碑,“甲本葬敵”在日本一直傳為佳話。

王甲本王甲本曾在雲南陸軍講武堂上學

1943年5月,指揮79軍參加鄂西會戰。率暫6師、98師和194師機動殲敵,重創日軍,打了幾場漂亮仗,被授予二等雲麾勳章,79軍獲贈“我武維揚”旌旗。

1943年10月,率79軍參加常德會戰,屢出奇兵,戰功赫赫。

1944年6月,奉蔣之令,千里馳援衡陽。7月在衡陽外圍同敵作戰,由於友軍配合不力,日軍防範嚴密,無法擴展戰果。8月8日,衡陽守軍方先覺第十軍彈盡糧絕而投降,遂奉命撤往冷水灘布防阻擊日軍。

1944年9月7日,日軍數千人化裝成友軍和農民,襲擊王甲本軍部。王甲本將軍本想親自指揮部下某團殲滅該部鬼子,但部下一團長緩報軍情,師長拉走部隊,致使王將軍到達預想作戰戰場時,不見自己部隊,卻和日軍主力數千人遭遇。危急關頭,王將軍親率手槍排掩護軍部轉移,與數十倍於己的敵人血戰,最後和敵人拼起了刺刀,慘死於敵人的刺刀之下,時年43歲,成為做國抗戰史上犧牲在刺刀戰場上的最高級別將領。

長沙會戰

王甲本在長沙會戰中王甲本在長沙會戰中

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日軍主力一部企圖在長沙附近磨盤州偷偷渡河撤退,被我軍發覺。王甲本將軍親率其屬下第二九四團全體官兵迅速奔襲,在磨盤山北岸建立起防禦工事,阻擊日軍。敵人向我方陣地展開了瘋狂的進攻,王甲本身先士卒,率官兵與日軍浴血奮戰,激戰30餘小時。敵我雙方短兵相接,不時發生肉搏戰。王將軍指揮若定,全體官兵團結一致,共同殺敵,這一仗共斃傷敵千餘人,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為第二次長沙會戰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第三次長沙會戰,王甲本將軍擔任長沙外圍守備指揮官。他在整個會戰期間,日夜戰鬥在指揮所中,並親自巡視陣地,詳細了解前線戰鬥局勢的發展和部隊的傷亡、士氣等情況,適時地作出了正確的兵力調整。

他命第九十八師固守霞凝港撈刀河一線,不久,日軍主力在飛機大炮支持下進攻王部陣地,並派出有力部隊偷襲陣地右側,想一舉突破我部陣地。形勢萬分危急,王甲本將軍接到戰區長官部的電話命令,親自率領第二九二團從側翼攻擊日軍,遲滯日軍行動,阻止日軍突破防線,以待主力集結長沙布防,消滅日軍。

在王甲本率領部隊攻擊前進的過程中,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敵機9架不斷對我戰鬥隊形進行狂轟濫炸,王將軍不避艱險,親自指揮戰鬥,命令第二九二團團長率兩個營全線強占兩側制高點,堅決阻擊進襲的日軍。在王將軍的正確指揮和其殺敵報國勇氣的鼓舞下,全體將士誓死堅守陣地,僅憑藉臨時挖掘的簡易工事和劣勢的裝備,使敵人寸步難行。深夜,王甲本得悉日軍改變策略向我撈刀河主陣地加強攻擊的敵情後,他果斷地命令第二九二團只留下一個營擔任陣地右側掩護任務,主力迅速返回撈刀河指揮所一線,作增援戰鬥準備。日軍主力數萬之眾,向我撈刀河主陣地數次猛攻,王部兵力處於劣勢,但在王將軍的適時調動廠,憑著堅固的陣地以及嶽麓山炮火的支持和全體官兵的殺敵鬥志,激戰了兩天三夜,我主陣地巍然不動,日軍遺屍遍野,傷亡甚眾,已成強弩之未,只得狼狽撤退。在戰區長官部的統一部署下,全軍展開追擊,王甲本將軍又率第二九四團奮勇出擊,猛追敗退的日軍直至汨羅江北岸,殺敵無數,繳獲甚多。後在戰區作戰總結會上,王甲本軍長因殺敵報國而立功受獎,並得到“硬仗將軍王甲本”的光榮稱號,受到全軍的普遍讚揚。

浴血衡陽

王甲本軍長在衡陽之戰中壯烈犧牲王甲本軍長在衡陽之戰中壯烈犧牲

1944年5月,日軍在中國戰場發動豫、湘、桂戰役,企圖一舉打通粵漢、湘桂兩鐵路線,逼迫中國政府投降,並使其在中國大陸占領區連成一片,與南洋各日軍據點連成一片,抵抗盟國軍隊的進攻。

面對日軍的大規模進攻,中國抗日軍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由於各種原因,1944年6月19日,中南重鎮長沙城失守,第七十九軍在王甲本將軍率領下奉命經湘鄉、谷水、婁底趕赴邵陽、廉橋一帶,受第四方面軍司令官王耀武將軍節制,控制衡(陽)寶(慶)(即邵陽)公路,策應衡陽前線對敵作戰。

7月中旬,日軍攻至衡陽,第十軍陷於重圍,軍長方先覺向重慶連電告急。蔣介石電令王甲本第七十九軍直接歸大本營指揮,擔任解衡陽之圍的重要任務。王甲本將軍率第七十九軍馳援衡陽,向西北挺進,攻擊日軍圍城部隊側背,想一舉打開重圍,殺出一條血路,援救友軍。在王將軍的周密部署下,第七十九軍突擊部隊數次猛攻衡陽外圍日軍。經過激烈戰鬥,突破日軍重圍,一度攻到衡陽西北城區附近。

王甲本王甲本軍長在衡陽之戰中壯烈犧牲

王甲本在城西北雞窩山徹夜觀察敵情,研究解圍辦法,調整作戰部署,但因日軍兵力強大,無法擴展戰果。衡陽守軍激戰數十晝夜後,傷亡很大,彈藥奇缺,無力配合解圍部隊發動攻勢。

1944年8月8日,衡陽城經過40餘天激戰終於淪於敵手。王甲本將軍奉令率第七十九軍從衡陽外圍西渡地區迅速向南轉進到湘南東安冷水灘和紅爐寺一線阻擊日軍,屏障我廣西大後方的安全。王將軍率部奔襲300里,趕到指定地點集結待命。

從9月1日起,日軍沿湘桂鐵路兩側發動鉗形攻勢,與駐守在冷水灘一線的我第七十九軍展開激烈戰鬥。9月6日,王甲本將軍親臨前線指揮作戰,帶領軍部直屬部隊進駐東安縣附近的一個小村莊,這時全線戰事異常激烈,各陣地不時報警。9月7日拂曉,日軍便衣部隊向第七十九軍軍部準備進行襲擊,王甲本將軍當機立斷,決定軍部立即向西轉移,命令警衛營加強警戒,其他各部遞次出發,然後他親自率領軍部手槍排在前開路。當他率部行至山口鋪附近時,不期正與日軍部隊遭遇,雙方立即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王甲本將軍鼓勵士兵沉著射擊,寧死不當俘虜,但由於寡不敵眾,我方士兵又僅有手槍等短程武器,手槍排士兵不久就全部壯烈殉國。當日軍逼近王甲本將軍時,他拚死戰鬥,用手槍擊斃幾名日軍,又赤手空拳與日軍肉搏。他的頭部、胸、頸都被敵刀砍傷,兩手血肉模糊,最後被敵人刺刀刺中腹部,壯烈犧牲。

祭奠英烈

王甲本抗日烈士——王甲本上將

後續部隊趕來後,裝殮了烈士的遺體。王將軍犧牲後,舉國震動。在武岡縣,第七十九軍召開了全軍追悼會,紀念英勇犧牲的王甲本軍長,各界人士的輓聯花圈掛滿了會場,全軍將士痛哭流涕,大家一致表示繼承抗日英雄王甲本將軍的遺志,狠狠打擊日本強盜。

八路軍總司令朱德派人送來輓聯:

“東安縣裡悲霞日

玉霽亭邊混共天”

橫批是:抗日民族英雄王甲本

追悼會後,王甲本將軍的遺體被埋葬在東安縣山口鋪芭蕉村張家沖後山坡上。每年清明節,都有許多人民民眾來到這裡掃墓,悼念為國捐軀的抗日英雄,教育後人發揚這種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王甲本將軍為國捐軀後,1944年11月7日,國民政府追認王甲本將軍為抗日烈士,並追晉為陸軍上將,王將軍故鄉的富源縣中安鎮改名為“立基鎮”,該鎮的北大街被命名為“甲本街”,中安鎮國小被改名為“立基國小”,人民永遠懷念這位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而壯烈犧牲的英雄。

無墓碑之墓

在東安縣井頭圩鎮芭蕉村張家沖後山,有一處土堆高0.8米、底徑3米的墳墓,自西向東坐落在一個小山坡上,周邊遍植蒼松翠柏,這就是國民革命軍79軍軍長王甲本烈士之墓。

人物評價

早年從軍救國,王甲本將軍刻苦努力,作戰勇敢,頭腦冷靜,頗有軍事才華。他愛兵如子,治軍有方,一生清廉正直,倍受官兵愛戴。

他在28年的軍旅生涯中,足智多謀,作戰勇敢,身先士卒,身經百戰,屢立戰功,從排長始,逐級提升。抗日戰爭中國民革命軍第79軍中將軍長,為國家民族的生存,戰死沙場,以身殉國。豫湘貴戰役犧牲後,追晉為上將

國民黨抗日殉國將士一覽表(師級以上)

八年抗戰,國軍陸軍陣亡、負傷、失蹤三百二十一萬多人,空軍陣亡四千三百多人,毀機二千四百六十八架,海軍艦艇損失殆盡,其中有幾乎兩百個將軍陣亡殉國!
佟麟閣 上將(追授) | 趙登禹 上將(追授) | 郝夢齡 上將 | 劉家麒 中將 | 吳克仁 中將 | 高志航 空軍少將,驅逐司令 | 夏國章 中將 | 吳國璋 中將 | 饒國華 上將(自殺) | 肖山令 中將 | 姚中英 少將 | 司徒非 少將 | 劉震東 中將 | 王銘章 上將(追授) | 鄒紹孟 少將 | 趙渭濱 少將 | 范庭蘭 少將 | 劉桂五 少將 | 周元 中將 | 李必蕃 中將(自殺) | 黃啟東 少將 (自殺) | 方叔洪 中將 | 付忠貴 少將 | 馮安邦 中將 | 林英燦 少將 | 李國良 中將 | 張諝行 中將 | 王禹九 少將 | 陳安保 中將 | 張唐聚 少將 | 韓炳宸 少將 | 馬玉仁 中將 | 丁炳權 中將 | 鄭作民 中將 | 關鍾毅 中將 (自殺) | 張自忠 上將(追授) | 張敬 少將 | 戴民權 中將 | 王竣 中將 | 梁希賢 少將(自殺) | 陳文杞 少將 | 唐淮源 上將 | 寸性奇 中將 | 金崇印 少將 | 石作衡 中將 | 賴傳湘 中將 | 朱實夫 少將 | 李翰卿 中將 | 武士敏 中將 | 朱士勤 中將 | 郭子斌 少將 | 戴安瀾 中將 | 王鳳山 少將 | 胡義賓 少將 | 張慶澍 少將 | 周復 中將 | 張少舫 少將 | 高道先 少將 | 江春炎 少將 | 彭士量 中將 | 許國璋[國民黨抗日殉國將士] 中將(自殺) | 孫明瑾 中將 | 盧廣偉 少將 | 李家鈺 上將 | 陳紹堂 少將 | 周鼎銘 少將 | 王劍岳 少將 | 王甲本 中將 | 闞維雍 中將(自殺) | 陳濟恆 中將(自殺) | 呂旃蒙 少將 | 齊學啟 中將 |胡旭盱 少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