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王氏鼻愈療法”原名“宣肺通竅法”,由清代隴右名醫王連甲(1870-1939)創立,歷經百餘年傳承,至第四代王生梁先生,又發家族之特長,將鼻 炎、鼻竇炎的病例逐個總結,查漏補缺,形成了現在日臻完善的“王氏鼻愈療法”。這是我國第一個完整的純中醫診治鼻炎類疾病的體系。
“王氏鼻愈療法”,採用的是“三大高原交匯處”獨特植物,研製成核心方劑,以28味中藥加減配 伍,以中醫“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為診治原則,適用於治療各種鼻炎、鼻竇炎,能迅速解除鼻塞、鼻癢、流鼻涕、打噴嚏、頭昏、頭痛、嗅覺減退等症狀。“王氏 鼻俞療法”治療以肺臟清陽之氣得以升發,濁陰之物得以下降為治則,有效避免了鼻炎、過敏性鼻炎反覆發作的弊端。經百年臨床,擁有無數的鼻炎治癒患者。受到了國家、行業內部、患者的高度認可。
歷史
清光緒年間王連甲先生(1870-1939年)先生是清代隴右著名的儒醫,從醫數十年,常有鼻塞、流涕、打噴嚏、頭痛者就診,先生辯為鼻炎鼻竇炎症狀。因“肺開竅 於鼻”、“肺臟宣暢,清道自利”,故而先生嘗以“宣肺通竅”之法,配以當地特產植物,患者皆不久而愈。此便是“王氏鼻愈療法”的雛形。
1978年王氏第二代傳人王懷儒先生行醫期間,曾遇到一婦人患者,就醫時頭痛如劈,鼻流臭涕膿血,昏迷不醒,診其脈,脈滑數而無力,辯為腦漏(即現在的慢性化膿性鼻竇炎的急性發作),先生以家傳“宣肺通竅,清熱解毒”之法治療,三日病情減半,半月治癒。
後先生髮現,由於西北氣候乾燥,冬天寒冷,夏季燥熱,再加缺醫短藥,人們感冒都不予治療,發生鼻炎和鼻竇炎的患者居多,於是先生在家傳“宣肺通竅、清熱解毒”的基礎上,辨證施治,制定出了“宣肺通竅法”,這在當時治療上呼吸道疾病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先生受到打擊與迫害,然而這中間先生對於醫學的研究從未停止,並在其間對鼻炎鼻竇炎進行了充分的研究,為之後“王氏鼻愈療法”體系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1978年,先生平反昭雪,其效仿王氏祖先宋朝王祜,親自在院裡植三棵槐樹,創立《三槐堂》,不求家出三公,只希望後人們能將中醫、書法、周易三項事業得以繼承和發揚。這一年先生將“宣肺通竅法”整理成文,至此,“王氏鼻愈療法”開始形成體系。
1993年,王氏第三代傳人王中相先生創辦景泰縣第一家純中醫診所――《濟民診室》。主治鼻炎鼻竇炎、風濕病和一些疑難雜症。
開辦診室期間,王中相先生髮現鼻炎鼻竇炎正在快速年輕化,許多青少年受此症困擾,嚴重影響了孩 子們的學習和成長。於是,先生再父親家傳的基礎上,對“宣肺通竅法”進行了大量的實踐與完善,使之更方便學生治療,也降低了費用,深受家長們的歡迎。這是 “王氏鼻愈療法”的進一步改良,這也使得“王氏鼻愈療法”得以更加完善。
王氏第四代傳人王生梁,在家傳“宣肺通竅法”基礎上,把鼻炎鼻竇炎的病例逐個總結查漏補缺,運用扶正固體,固表祛邪,通竅透邪,滋陰潤燥之原則,至此“王氏鼻愈療法”日臻完善。
王氏第四代傳人王生梁醫師,在家族醫學祖傳“宣肺通竅法”基礎上,對鼻炎多年潛心研究,以中醫 辨證施治為基礎,發家族之特長,將數十年鼻炎、鼻竇炎的病例逐個總結查漏補缺,運用扶正固體,固表祛邪,通竅透邪,滋陰潤燥之原則,形成了治療鼻炎日臻完 善的“王氏鼻俞療法”。
自“王氏鼻俞療法”的產生到今日,已經治癒鼻炎、鼻竇炎患者數萬例。這在我國此類疾病的中醫治療領域也是一個奇蹟。王生梁醫師也成為我國國內治癒鼻炎類疾病最多的中醫醫生之一,被患者譽為國醫“鼻炎王”。
總則:
一、祛邪通竅消除症狀(祛邪通竅):外界病邪侵入鼻絡,日久則病邪滯留鼻部深處,導致鼻塞、流涕、打噴嚏、頭痛等症狀久治不愈。徹底去除體內的殘留病邪,是治癒鼻炎的重要環節。
二、宣肺通氣治病求本、去除病根(宣肺通氣):“肺開竅於鼻”、“肺臟宣暢,清道(鼻)自利”,各種鼻炎的發病都和“肺”髒關係密切,“宣肺通竅”等法是從根本上治癒鼻炎病的關鍵。
三、調理臟腑防止復發(調理臟腑、經絡):王氏認為鼻部直接與9條經絡相連,與脾、腎等5個臟腑相通,這些臟腑和經絡的功能失調,是引起鼻炎復發的核心。“恢復臟腑、經絡正常功能”是防止鼻炎復發的必要手段。
四、平衡陰陽防止再發(平衡陰陽):系統治療之後,患者的症狀消失、臟腑調和、功能恢復正常。指導患者進行飲食的自我調護、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維持體內的陰陽平衡。 “王氏鼻愈療法”詳細分為六類,22型。是目前最為系統的中醫治療鼻炎體系。
施治理論
肺主鼻,鼻為肺之竅,又為肺之官o《素問・金匱真言論篇》說:“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靈樞・五閱五使》說:“鼻者,肺之官也”。肺氣通於 鼻,肺氣充沛,則肺鼻互相協調,完成其生理功能。鼻為呼吸之氣出入之門戶,故鼻竅通暢,呼吸之氣出入暢利,則肺氣通利,如《嚴氏濟生方・鼻門》說:“夫鼻 者,肺之所主,職司清化。調適得宜,則肺臟宣暢,清道自利。”肺主宣發肅降,肺氣清利,則嗅覺靈敏,如《靈樞・脈度》說:“故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 香矣。”肺的功能失調,容易導致鼻病的發生,如《靈樞・本神》雲。“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諸病源候論・卷二十九》說:“肺臟為風冷所乘,則鼻氣不 和,津液壅塞而為鼻�。”另一方面,鼻病亦可影響肺的宣發肅降功能。鼻為肺之外竅,肺臟有病,常反映於鼻部,故通過診察鼻部的病症,可判斷肺臟的病變。如 《醫學心悟・卷首》有“故鼻頭……赤色者,為肺熱”“若見鼻孔煽張,為肺氣將絕之症也”等論述。鼻病多從肺論治,臨床上針對鼻病常有疏風宣肺、益氣固表、 溫補肺臟、養肺潤燥等治法。
適用範圍
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鼻竇炎、小兒鼻炎、腺樣體肥大、肥厚性鼻炎、老年鼻炎、乾燥性鼻炎、萎縮性鼻炎等各種鼻炎及術後復發性鼻炎。以及各種鼻炎引起的頭痛、鼻息肉、黃鼻涕、噴嚏、鼻塞、鼻出血、咽乾、嗅覺失靈、鼻乾、鼻癢眼癢、打鼾等症狀和併發症。
獨特療效
1、“鼻為肺之竅”------中醫理論認為,人是一個整體,人體的五官七竅與五臟有密切的關係,互為配屬,互相影響,而鼻與肺配屬,鼻竅疾患的根本原因責之於肺,欲完全治癒此病必調理好肺臟的功能。
2. “宣肺”------肺臟有一項重要的功能是“宣發肅降”,若肺臟正常則清陽之氣得以升發,濁陰之物得以下降,而患有鼻炎 鼻竇炎患者大多肺臟失宣,致使呼吸系統功能紊亂,濕熱痰淤阻塞鼻竅而發病,故而通宣肺氣是治療該病的根本所在。
3. “通竅”-------由於濕,熱,痰,瘀等邪氣閉阻清竅,患者發為頭痛,頭昏,流涕不止,嗅覺減退,噴嚏連天等。故通利鼻竅各道方可治療該病的各種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