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缺素症

玉米缺素症

玉米缺素症指玉米缺氮磷鉀鋅硫鐵硼錳鈣時所表現出來的病理症狀。

玉米缺素症玉米缺素症

玉米概述

種中文名:玉蜀黍

玉米缺素症玉米缺素症

種拉丁名:Zea mays L.
種別名 :玉米、包穀、包蘆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玉蜀黍屬
屬拉丁名:Zea
玉米籽粒根據其形態、胚乳的結構以及穎殼的有無可分為以下9種類型。
1.硬粒型 也稱燧石型。籽粒多為方圓形,頂部及四周胚乳都是角質,僅中心近胚部分為粉質,故外表半透明有光澤、堅硬飽滿。粒色多為黃色,間或有由、等色。籽粒品質好,是我國長期以來栽培較多的類型,主要作食糧用。
2.馬齒形 又叫馬牙型。籽粒扁平呈長方形,由於粉質的頂部比兩側角質乾燥得快,所以頂部的中間下凹,形似馬齒,故名。籽粒表皮皺紋粗糙不透明,多為黃、白色,少數呈紫或紅色、食用品質較差。它是世界上及我國栽培最多的一種類型,適宜製造澱粉和酒精或作飼料。
3.半馬齒型 也叫中間型。它是由硬粒型和馬齒型玉米雜交而來。籽粒頂端凹陷較馬齒型淺,有的不凹陷僅呈白色斑點狀。頂部的粉質胚乳較馬齒型少但比硬粒型多,品質較馬齒型好,在我國栽培較多。
4.粉質型 又名軟質型。胚乳全部為粉質,籽粒乳白色,無光澤。只能作為製取澱粉的原料,在我國很少栽培。
5.甜質型 亦稱甜玉米。胚乳多為角質,含分多,含澱粉較低,因成熟時水分蒸發使籽粒表面皺縮,呈半透明狀。多做蔬菜用,我國種植還不多。
6.甜粉型 籽粒上半部為角質胚乳;下半部為粉質胚乳。我國很少栽培。
7.蠟質型 又名糯質型。籽粒胚乳全部為角質但不透明而且蠟狀,胚乳幾乎全部由支鏈澱粉所組成。食性似糯米,粘柔適口。我國只有零星栽培。
8.爆裂型 籽粒較小,米粒形或珍珠形,胚乳幾乎全部是角質,質地堅硬透明,種皮多為白色或紅色。尤其適宜加工爆米花等膨化食品。我國有零星栽培。
9.有稃型 籽粒被較長的稃殼包裹,子粒堅硬,難脫粒,是一種原始類型,無栽培價值。
我國玉米質量的國家標準,根據玉米的粒色和粒質分為四類:
黃玉米:種皮為黃色的玉米。
白玉米:種皮為白色的玉米。
糯玉米:富含粘性的玉米。
雜玉米:以上三類玉米中混有本類以外的玉米超過5.0%的玉米。
玉米種植及利用史
一、種植史
玉米,亦稱“玉蜀黍”、“包穀”、“包蘆”、“珍珠米”等。據考證,玉米原產於南美洲。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經開始種植玉米。由於玉米適合旱地種植,因此西歐殖民者侵入美洲後將玉米種子帶回歐洲,之後在亞洲和歐洲被廣泛種植。大約在十六世紀中期,中國開始引進玉米,十八世紀又傳到印度。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大洲均有玉米種植,其中北美洲和中美洲的玉米種植面積最大。
二、玉米分類
玉米分類主要有兩種方法:按種皮顏色分類和按品質分類。具體如下:
1、中國新修訂的國家標準和美國標準都是依據種皮顏色將玉米分為黃玉米、白玉米和混合玉米。
黃玉米。種皮為黃色,並包括略帶紅色的黃玉米。美國標準中規定黃玉米中其他顏色玉米含量不超過5.0%。
白玉米。種皮為白色,並包括略帶淡黃色或粉紅色的玉米。美國標準中將淡黃色表述為淺稻草色,並規定白玉米中其他顏色玉米含量不超過2.0%。
混合玉米。我國國家標準中定義為混入本類以外玉米超過5.0%的玉米。美國標準中表述為顏色既不能滿足黃玉米的顏色要求,也不符合白玉米的顏色要求,並含有白頂黃玉米。
2、按品質分類,玉米可分為常規玉米和特用玉米。所謂特用玉米,指的是除常規玉米以外的各種類型玉米。傳統的特用玉米有甜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新近發展起來的特用玉米有優質蛋白玉米(高賴氨酸玉米)、高油玉米和高直鏈澱粉玉米等。由於特用玉米比普通玉米具有更高的技術含量和更大的經濟價值,國外把它們稱之為“高值玉米”。
甜玉米。通常分為普通甜玉米、加強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甜玉米對生產技術和採收期的要求比較嚴格,且貨架壽命短。我國現在已經掌握了全套育種技術並積累了一些種質資源,國內育成的各種甜玉米類型基本能夠滿足市場需求。
糯玉米。它的生產技術比甜玉米簡單得多,與普通玉米相比幾乎沒有什麼特殊要求,採收期比較靈活,貨架壽命也比較長,不需要特殊的貯藏、加工條件。糯玉米除鮮食外,還是澱粉加工業的重要原料。我國的糯玉米育種和生產發展非常快。
爆裂玉米。
高油玉米。含油量較高,特別是其中亞油酸和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達到80%,具有降低血清中的膽固醇、軟化血管的作用。此外,高油玉米比普通玉米蛋白質高10-12%,賴氨酸高20%,維生素含量也較高,是糧、飼、油三兼顧的多功能玉米。
優質蛋白玉米(高賴氨酸玉米)。產量不低於普通玉米,而全籽粒賴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80-100%,在我國的一些地區,已經實現了高產優質的結合。
紫玉米。是一種非常珍稀的玉米品種,為我國特產,因顆粒形似珍珠,有“黑珍珠”之稱。紫玉米的品質雖優良特異,但棒小,粒少,畝產只有50公斤左右。
其他特用玉米和品種改良玉米。包括高澱粉專用玉米、青貯玉米、食用玉米雜交品種等。
三、利用史
1、玉米利用概述
就玉米利用而言,大體經歷了作為人類口糧、牲畜飼料和工業生產原料的三個階段。
口糧消費占玉米總消費的比重大約在5%左右,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比例有逐步降低的趨勢。玉米是三大糧食品種之一,為解決人類的溫飽問題起到很大作用。時至今日,玉米仍然是全世界各國人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在“玉米的故鄉”墨西哥,“國菜”玉米餅的年消耗量達到1200萬噸之多,人們無論貧富貴賤都非常喜歡食用;在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玉米也被作為補充人體所必需的鐵、鎂等礦物質的來源為人們廣泛食用;在某些貧困國家和地區,玉米依然是人們廉價的裹腹之物。
飼料消費是玉米最重要的消費渠道,約占消費總量的70%左右。該項消費可以看作是生活水平和人口數量隨時間變化的一個函式: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初期,恩格爾係數較高,人們對肉、蛋、禽、奶的強勁需求拉動了畜牧業和飼料業的大發展,導致飼用玉米需求大幅度增加,成為玉米增產的主要動力;在生活達到一定水平後,恩格爾係數下降,對肉、蛋、禽、奶等的需求將保持平穩,此時飼用玉米消費將僅與人口數量成正比。
作為工業原料使用也是玉米消費的主要渠道。玉米不僅是“飼料之王”,而且還是糧食作物中用途最廣,可開發產品最多,用量最大的工業原料。以玉米為原料生產澱粉,可得到化學成份最佳,成本最低的產品,附加值超過玉米原值幾十倍,廣泛用於造紙、食品、紡織、醫藥等行業。以玉米澱粉為原料生產的酒精是一種清潔的“綠色”燃料,有可能在21世紀取代傳統燃料而被廣泛使用。
庫存亦是玉米需求的一種形式。處於糧食安全的考慮,各國總要儲備一些糧食。世界玉米庫存量一般占消費量比重的20%左右。近年來我國玉米庫存約600~700萬噸。

症狀

玉米缺素症玉米缺素症
一、缺 幼苗矮化、瘦弱、葉叢黃綠;葉片從葉尖開始變黃,沿葉片中脈發展,形成一個“V”形黃化部分;致全株黃化,後下部葉尖枯死且邊緣黃綠色;缺氮嚴重的或關鍵期缺氮,果穗小,頂部籽粒不充實,蛋白質含量低。二、缺磷 嫩株敏感,植株矮化;葉尖、葉緣失綠呈紫紅色,後葉端枯死或變成暗紫褐色;根系不發達,雌穗授粉受阻,籽粒不充實,果穗少或歪曲。三、缺鉀 下部葉片的葉尖、葉緣呈黃色或似火紅焦枯,後期植株易倒伏,果穗小,頂部發育不良。四、缺 幼苗上部葉片發黃。葉脈間出現黃白相間的褪綠條紋,下部老葉片尖端和邊緣呈紫紅色;缺鎂嚴重的葉邊緣、葉尖枯死,全株葉脈問出現黃綠條紋或矮化。五、缺鋅 嚴重的幼苗出土後在2周內顯症,葉片具淺白條紋,後中脈兩側出現1個白化寬頻組織區,且中脈和邊緣仍為綠色,有時葉緣、葉鞘呈褐色或紅色。六、缺硫植株矮化、葉叢發黃,成熟期延遲,與缺氮症狀相似。七、缺鐵 上部葉片葉脈間出現淺綠色至白色或全葉變色。八、缺硼 嫩葉葉脈間出現不規則白色斑點,各斑點可融合成白色條紋;嚴重的節間伸長受抑或不能抽雄及吐絲。九、缺鈣 當土壤缺鈣時,幼苗葉片不能抽出或不展開,有的葉尖粘合在一起呈梯狀,植株呈
玉米缺素症玉米缺素症
輕微黃綠色或引致矮化。十、缺錳 幼葉脈問組織慢慢變黃,形成黃綠相間條紋,葉片彎曲下披,別於缺鎂。
一、缺 是因有機質含量少,低溫或淹水,特別是中期乾旱或大雨易出現缺氮症。二、缺 低溫、土壤濕度小利於發病,酸性土、紅壤、黃壤易缺有效磷。三、缺鉀一般沙土含鉀低,如前作為需鉀量高的作物,易出現缺鉀,沙土、肥土、潮濕或板結土易發病。四、缺鎂 土壤酸度高或受到大雨淋洗後的沙土易缺,含鉀量高或因施用石灰致含鎂量減少土壤易發病;五、缺 系土壤或肥料中含磷過多,酸鹼度高、低溫、濕度大或有機肥少的土壤易發生缺鋅症。六、缺硫 酸性沙質土、有機質含量少或寒冷潮濕的土壤易發病。七、缺 鹼性土壤中易缺鐵。八、缺硼 乾旱、土壤酸度高或沙土易出現缺硼症。九、缺 是因為土壤酸度過低或礦質土壤,pH5.5以下,土壤有機質在48mg/kg以下或鉀、鎂含量過高易發生缺鈣。十、缺 pH大於7的石灰性土壤或靠近河邊的田塊,錳易被淋失。生產上施用石灰過量也易引發缺錳。

病因防治方法

(1)應根據植株分析和土壤化驗結果及缺素症表現進行正確診斷。(2)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對玉米按量補施所缺肥素。(3)也可在缺素症發生初期,在葉面上對症噴施葉肥。用惠滿豐多元素複合有機活性液肥210一240ml,對水稀釋300—400倍或促豐寶活性液肥E型600—800倍液、多功能高效液肥一萬家寶500—600倍液。

玉米缺素症玉米缺素症
玉米缺素症玉米缺素症
玉米缺素症玉米缺素症
玉米缺素症玉米缺素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