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三)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 屠懼,投以骨。 2.一屠暮行,為狼所逼。

(原文)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解釋)

久之:過了好一會兒
斃:殺死
止:通"只"
以刀劈狼首:以,用
投以骨:以,把

(翻譯)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裡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隻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隻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擔心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麥場,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裡,覆蓋成小山(似的)。於是屠夫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卸下擔子拿起屠刀。兩隻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過了一會兒,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閒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多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柴草堆的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鑽進洞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鑽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狡猾,可是一會兒兩隻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僅僅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文學常識(答案)

選自《聊齋志異·狼三則》。蒲松齡,字留仙,又自劍臣,號柳泉,清代文學家。

(作者)

蒲松齡一生熱衷科舉,卻始終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觸。他畢生精力完成《聊齋志異》8卷、491篇,約40餘萬字。內容豐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將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會化,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繼承和發展了我國文學中志怪傳奇文學的優秀傳統和表現手法,情節幻異曲折,跌宕多變,文筆簡練,敘次井然,被譽為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此書是“專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為蒲氏故居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評價過蒲氏“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書名解析)

聊齋為蒲松齡書房的名字 志為記錄 異為異事
聊齋志異連起來就是 在一個叫聊齋的書齋里寫下奇異有趣的故事。

(練習)

一.詞句解釋
①詞
其一犬坐於前 坐:
止有剩骨 止:
②句
目似瞑,意暇甚:
二.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作者------------,字----------,號----------,---------(朝代)------------家
三.拓展閱讀
1.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隨尾行數里。屠懼,示之以刃,(狼)少卻;及走,(狼)又從之。屠思狼所欲肉者,不如懸諸樹而(明)早取之。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狼乃止。屠歸。昧爽(拂曉)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疑慮徘徊)近視,則死狼也。仰首細審,見狼口中含肉,鉤刺狼齶,如魚吞餌。時狼皮價昂,直(價值)十餘金,屠小裕焉。
緣木求魚,狼則罹(遭遇)之,是可笑也。(選自《狼》第一則)
2.一屠暮行,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顧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
非屠,烏能作此謀也!(選自《狼》第三則)
三事皆出於屠;則屠人之殘,殺狼亦可用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