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盤古城

營盤古城

營盤古城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山國的都城,它是絲綢之路北道的必經之地,相傳西漢時曾在此屯田聚兵,瑞典人斯文赫定、俄國人柯茲洛夫和英國人斯坦因在這裡挖掘了漢木簡、佉盧文木簡以及其他文字合璧的木簡以及漢文錢幣等物。1995年挖掘出了彩棺等價值連城的國寶,又一次引起世界注目。

地理位置

營盤古城位於巴音郭楞東南部、孔雀河北岸,距庫爾勒市137 公里,距尉犁縣170公里,在庫魯克山支脈興地山以南的戈壁灘上, 東經87°47 ',北緯40°56',海
-
拔848.8米。營盤古城周圍地勢平坦,它背靠庫魯克山,面對塔克拉瑪乾大沙漠,東接龍城雅丹奇觀,西連塔里木綠色走廊,是絲綢之路上一座名揚中外的古城,被歷史學家稱為“第二樓蘭”。

組成部分

營盤古城分為四部分,一是城郭,二是大佛塔,三是烽火台,四是營盤古墓地

-

營盤古城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山國的都城,它是絲綢之路北道的必經之地,營盤古城的奇妙之處,在於它是一座圓城,直徑350 多米,為9.5萬平方米, 城牆厚度為5米,高度一般5米,最高處可達7~8米,夯土乾打壘建築,即一層濕土0.5米左右,墊放一層5厘米的樹枝條,又一層夯土,又一層樹枝條,就如同我們現代建築中砌幾層磚放一層鋼筋增加拉力原理一樣,有東、西、北三座城門。最近出土的漢代陶片等文物證明,城內有人類居住的建築遺蹟三四處。

歷史

營盤遺址位於樓蘭古城西200公里左右的孔雀河北岸,其繁盛的時代大體在西漢中、晚期到前涼,即距今1500年左右。這一時期正是“樓蘭道”的興盛時期。營

-

盤重鎮恰好處於塔里木盆地東部交通線的十字路口,它既肩負起扼守“樓蘭道”西端咽喉的重任,同時又溝通著絲路南道鄯善、且末等國與古高昌及天山以北諸國的聯繫。
以後孔雀河突然斷流,依靠這一河流養育的羅布淖爾西北綠洲聚落迅速衰廢,樓蘭地區的政治局勢、交通都因之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營盤重鎮也失去了賴以存在的基礎。但營盤衰廢后,並沒有即刻變得人煙杳無,這是因為它北依庫魯克塔格山,來自山地的冰雪融水還有泉水都可以作為滋養。這裡的地下水位比較高,分布有小的湖泊和綠地,營盤作為一個普通的居民點依然存在了很長時間。
營盤古城位於孔雀河古河道北岸戈壁中,背靠庫魯克塔格山,面對塔克拉瑪乾大沙漠,東接龍城雅丹奇觀,西連塔里木綠色走廊,周圍地勢平坦。
據考證,營盤古城是古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山國(墨山國)的都城;漢代時曾在此屯田聚兵,這也是該古城現在被稱為“營盤”的原因。營盤作為絲綢之路中道的必經之地、交通重鎮,被歷史學家稱為“第二樓蘭”。其廢棄的時間在公元4世紀前後。
在現代探險考古學家的著作里,這個城有許多名字,如“燕平”、“安平”、“因半”“注賓”等,但“營盤”似乎更為通用。其實,這是個連名字也已消失的古城。時間留給我們的,只是一片廢墟,一片墓地。

建築特色

營盤古城的奇特之處,在於它是一座圓形城,直徑180米。現在城牆還保存著基本輪廓,厚度約5米,殘高3米至7米,夯土乾打壘建築,即一層濕土0.5米左右,

-

墊放一層5厘米的胡楊樹枝條,又一層夯土,又一層樹枝條,就如同我們現代建築中砌幾層磚放一層鋼筋增加堅固程度的原理一樣。營盤有東、西、北三座城門。城內所有的建築都已坍塌無存,地面平坦如初,裸露著塵土。
中原漢文化的傳統建築特色是方城,如樓蘭古城、交河故城高昌故城等;而營盤古城的巨大價值,在於它是西方文化的傳統建築特色,是圓城。目前我國在塔里木盆地相繼挖出幾座圓城,如尼雅古城、安迪爾古城,而城牆連影子都不見了,營盤古城兩千多年來竟然保存得如此完整,這真是一件莫大的幸事。它的存在,證明了東西文化的交融在塔里木盆地諸多建築藝術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它是古代東西方文明的融匯點和碰撞點。各種外來文化的兼收並蓄,使中華文明更加博大精深。
圓形古城北邊有一座上圓下方的大佛塔,高有10餘米,直徑為10餘米。大佛塔北邊有兩座烽燧(也稱為烽火台)。再往北,是一大片寸草不生的台地,台地南緣布滿了墓葬,總數在150座以上,占地約6萬平方米。

盜墓

-

營盤這座西域古城和西漢重鎮重新被人們記起,竟然是緣於盜墓。歷史上,這裡發生過多少起盜墓事件,有多少人來這裡盜過墓,已經沒法說清楚。這裡有多少文物流走,有多少古人死後不得安生,也沒法再說清楚。

-

1989年,中國考古工作者第一次到達這座古城進行文物普查,發現墓地被嚴重盜掘,這才對9座被盜的墓進行搶救性清理。
據當時記載,那片公共墓地上,每一座墓都插有兩三根至七八根胡楊木桿,也許是一種標誌,也許有一種宗教含義,遠遠望去,墓地像一片枯死的胡楊林。瘋狂的盜墓使“營盤”這個名字在沉寂百年後的考察中突然被重視起來。
1995年科考隊路過時發現古城墓葬再次被大面積盜掘,總計120餘座墓葬被盜掘,墓地到處散亂著棺木板子、人的頭顱和人體各個部位的骨骼,令考古工作者憤怒而惋惜。至此,國家正式開始陸續組織搶救性清理。
所幸的是,還有32座墓沒被盜掘,在這些墓中,考古人員發掘、採集文物約400件,這些文物分別具有漢晉時代中國中原地區、中亞地區、波斯、希臘、羅馬等各種不同的藝術風格,可謂收盡天下寶物。尤其是那個墓主戴著麻質貼圖面具的15號墓,更是震驚天下。
考古學者宣布:營盤墓地是羅布泊地區發掘面積最大、文化內涵極為豐富的一處墓地。這次考古重大收穫及營盤遺址在絲綢之路交通上的重要地位,引起國內乃至國際學術界的強烈關注。

營盤古城遺址

羅布泊出發,科考隊又循著古鄯善國人向北遷徙的路線,向北行樓蘭道,到達了位於羅布泊西北的辛格爾。“辛格爾”是維語,意思是“雄性的世界”。此

-

地依泉而建,有號稱“羅布泊第一泉”的一眼泉水,這裡也是古樓蘭時期老迪坎兒鄉人的墓地。是從羅布泊往北第一個到達的地方,僅存的幾間破房子向世人展示著羅布泊的蒼涼,這裡曾是核試部隊廢棄的營房。
科考隊沿古樓蘭道考察,來到了營盤古城遺址。營盤古城位於古絲綢之路,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在絲綢之路重要地位,可與樓蘭相媲美。這裡曾發現了漢晉時代的絹、綺、絲繡、織金錦、漢代鐵鏡、具有中亞藝術風格的麻質面具、波斯安息王朝的玻璃器以及具有希臘羅馬藝術風格的各類毛紡織品等文物。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郭物告訴記者,位於庫爾勒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境內的營盤古遺址是樓蘭的入口,從若羌、扞泥北上到營盤,這裡也是墨山國之路,樓蘭道西北接墨山國之路。墨山國之路的北端,當然是漢魏的柳中(今鄯善縣魯克沁鎮)。這條由魯克沁出發,向南越庫魯克塔格入羅布淖爾地區的道路,雖然由於自然環境的惡化,早已不能如漢魏時代那樣暢達,但自古以來,始終就是溝通羅布窪地與吐魯番盆地的捷徑。鄯善國的遺民跟隨沮渠安周遷往高昌時,可能走的就是這條墨山國之路,穿過沙漠,翻越庫魯克塔格山口走這條墨山國之路遷徙,所以這條路也叫做“吐魯番歧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