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下都古城

燕下都古城

燕下都古城是戰國時期的燕國都城之一,位於保定市易縣城東南,介於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間。燕下都城址平面為一不堪規整的長方形,東西長8300米,南北寬約4000米,中部南北縱貫一條古河道(運糧河),河東側有一平行的城垣,從而將故城分為東城和西城兩部分。東城平面近似正方,中間偏北處有一道東西橫貫的"隔牆",把東城又分成南北兩部分。燕下都規模宏大,規劃條理,全城布局圍繞著一個中心,充分體現了戰國中期以後,封建經濟趨向繁榮,與此同時,政治權力日益強盛。

基本信息

簡要介紹

燕下都建於公元前4世紀,約戰國中期,為燕昭王時所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史記·燕世家》記載,周武王滅商紂以後,封召公於燕,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燕國的都城在“薊”,稱上都,在今北京一帶。到了戰國時代,北方的燕國強盛起來,爭霸中原,號稱七雄之一。燕國為了應付南方各國,在今河北易縣建立了一軍事重鎮,稱為“下都”。它界於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間。西依太行山,南臨易水,東部迤連於河北平原,地勢險要,居高臨下,便於防守。
燕下都古城燕下都古城
燕下都故城呈長方形,東西長約8公里,南北寬約4-6公里,總面積約40平方公里,中部有條縱貫南北的古河道,相傳為運糧河。河東岸有一道與河道平行的城牆,把燕下都分成東西兩城,東城平面近似方城,在中間偏北處,有一道東西向的隔牆把東城又分成南北兩部分。東城周長18.5公里,文化遺存十分豐富,是當時人們活動的中心,分為宮殿區、手工業作坊區、市民居住區和墓葬區。宮殿區在城址東北部,有3組建築群組成。大型主體建築武陽台,坐落在宮殿區中心,東西最長處140米,南北最寬處110米,在燕下都夯土建築基址中,規模最為宏大。武陽台以北有望景台、張公台和老姆台,坐落在一條中軸線上。以高大的夯土台作為主體建築物的基址,是戰國中期城市建築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在武陽台的東北、東南和西南,還有3組大型宮殿建築群遺存。手工業作坊區圍繞著宮殿區,墓葬區設在東城的西北部。西城區時為加強東城區的安全而設的防禦性附城,城址內遺存較少。
燕下都古城燕下都古城
公元前311年開始正式作為燕國都城,到燕昭王時達到鼎盛時期。從燕下都的地理形勢和所處的地理位置看,它是燕上都通向齊、趙等國的咽喉要地,為燕國南部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重鎮,延續時間很長。燕昭王在這裡築黃金台招納賢者,燕國很快強盛起來,大敗齊國。燕國即將被強秦滅亡之際,燕太子丹遣荊軻刺秦王,就是在這裡策劃的。現在城內保存著大型主體建築夯土台基“武陽台”,在它之北有“望景台”、“張公台”、“老姆台”等,顯示出當年龐大的建築體系和戰國時代特有的建築風格。周圍分布著許多兵器、鑄鐵、制玉、燒陶遺址,表明當時燕都經濟文化的繁盛。城周圍築有高大的板築夯土城牆,全長40多公里。西城西牆保存較為完整,現存3717米,高出地面最高處約6米。
燕下都周圍有荊軻塔鎮陵塔戰國影視城等與戰國文化相關聯的旅遊景點,構成了戰國文化專項旅遊區,成為國內外文物考古旅遊者的嚮往之地。如今遊人至此,覽千古遺址,看易水東流,遙想當年燕太子丹為荊軻餞行的壯烈情景,不禁使人生髮出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感嘆。燕下都文物保管所建有文物展室,配備了沙盤和文字介紹,工作人員可以為您解說導遊,方便遊覽。

文化遺產

燕下都古城燕下都古城
燕下都文物遺存十分豐富,從民國初年開始,出土文物10萬餘件。齊侯四器、銅龍等珍貴文物引起了國際轟動。建國後出土的戰國銅人和大銅鋪首銜環被專家定為國寶。這些文物以其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填補了多項歷史空白。城南叢葬墓群,是全國唯一的人頭叢葬墓,並排著14座人頭坑,每個坑清理出人頭2000多個,上下疊壓,千奇百怪。他們的四肢軀幹何處,他們是哪次戰爭的殉葬者?這些都成為千古之謎。1964年到1978年對東城墓葬區的發掘,即出土文物3800多件,其中很多文物是很精緻、很珍貴的。在老姆台東出土的青銅立鳳蟠龍紋鋪首(宮門上的裝飾品),高74.5厘米,重22公斤,上面刻有龍、鳳、蛇等禽獸圖案,為考古文物所罕見。由此也可推測宮殿規模之宏偉寬大。1965年,在武陽台附近發掘了一個叢葬坑,墓中出土文物1480件,其中鐵制兵器,如劍、以及鐵盔、鐵甲散片占絕大多數。經過對其中劍、矛、戟等7種9件兵器的分析,其中6件為純鐵或剛製品,3件為經過柔化處理或未經處理的生鐵製品。這說明,在戰國晚期,我國就能製造高碳鋼,並懂得了淬火技術。燕下都淬火鋼劍的發現,比《漢書》記載的王褒上漢宣帝書中的“清火淬其鋒”的時間提早了兩個世紀。東城內文化遺存豐富,布局較清楚,城垣大多埋於地下,牆基寬度為40米,隔牆寬度為20米。西城內文化遺存甚少,但保存在地上的城垣頗多,城垣殘高有達6.8米的,寬度和東城相同,也是40米。夯築,夯築8-12厘米,最後的23厘米,夯窩排列甚密,用穿棍、穿繩和夾板夯築的痕跡很是明顯。居民區別於分散於東城的東北、東部、中部和西南部,西城的東南角亦居住一部分,居民區的文化內涵比較複雜,有等級區別。墓葬區在東城西北角,分“虛糧冢”、“九女台”兩大部分。主要的出土物是成組的大型陶器,器形仿春秋以來的銅器,如成組的編鐘、列鼎、豆、壺、、鑒、盤、尊等。燕國貴族墓葬的發掘,在我國考古史上還是首次,這座墓葬的年代初步推斷為戰國早期。 戰國晚期,鐵制兵器已很普遍。1965年冬在武陽台附近發掘了一個叢葬坑,坑內發現身首分離、互相疊壓的人骨22具。遺物1480件,其中鐵制器物占65.8%,如劍、戟、矛、以及鐵盔、鐵甲散片;銅器占32.5%,如戈、劍、弩機、鏃以及明刀幣等。對九件鐵兵器進行了考察,其中六件為純鐵或鋼製品,三件為經過柔化處理或未經處理的生鐵製品,證明我國在公元前三世紀初葉,塊爍法已經流行,並已創造了用此法得到的海綿鐵增碳來製造高碳鋼,還掌握了淬火技術。燕下都大批淬鋼的發現,將我國掌握淬火技術的年代提早了兩個世紀。
燕下都遺址,是我國現存一處較完整、文化遺存極為豐富的大型戰國都城遺址。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3月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同年,國家文物局又將其列入百項重大遺址保護項目。

美食

燕下都古城燕下都古城
百泉清真風味食品:主要集中在百泉清真風味食品一條街上,位於清西陵景區內的112線上,以經營涮羊肉為主,所用羊肉選取自然放養的山羊,當日屠宰加工,久涮不老,細、嫩、鮮、香。同時還有羊肉串、燉羊排等。南湖野生魚:選用南湖自然生長的鯉魚草魚白鰱,單體重量5公斤以上,肉質鮮嫩,蛋白質胺基酸含量高,不使用人工飼料,為綠色食品。根據顧客要求,可以分段食用,採用燒、燉、涮、羹等不同的烹調方法,以魚頭和魚籽最有特色。
易縣農家飯:易縣的山野菜品種很多,有香椿木洛芽山韭菜等,散養柴雞及柴雞蛋為天然綠色食品。加工採用最簡單的方式,保持最天然的風味,主食用小米、玉米等粗糧製作,體現天然保健的時尚理念。

住宿

易縣旅遊的特點是住游一體,為您節省往返時間。各景區均有檔次不同的旅遊接待設施。也可通過縣城中轉,供您自由選擇。接待床位6000張,價格適中。
燕下都古城燕下都古城

參考價格:
普通間:3-4人間,公共衛生間洗浴,20元左右/床
標準間:120-200元/間
高 套:500-800元/套
農家旅遊住宿:10元/位
主要賓館:
龍湖度假村(二星級)電話:0312-4715571
易縣人民政府招待所(0312-8212803 8221767 8211358)

相臨景點

燕下都古城燕下都古城
清西陵 ;直隸總督署博物館白洋淀滿城漢墓淶源風光開元寺塔狼牙山古蓮花池涿州野三坡冉莊地道站遺址大慈閣聚龍洞定州貢院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涿州雙塔漢中山王墓鳴霜樓龍潭景區腰山王氏莊園阜平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北嶽廟石佛國家森林公園戰國城天生橋紫荊關抱陽山大龍門城堡開善寺清真西寺 ;三義宮光園昌利農業旅遊示範園曲陽橋鄉淮軍公所永福寺龍潭湖自然風景區天橋瀑布群白石山仙人峪龍門天關競秀公園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藥王廟義慈惠石柱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倒馬關

保定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保定市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自然風光秀美,是兼有平原、湖泊、濕地、丘陵、山地、亞高山草甸的地區。並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的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清代衙署直隸總督署;有出土金縷玉衣、長信宮燈的西漢靖王滿城漢墓等47處國保、89處省保、456處市(縣)保,1600餘處不可移動的文物點。
景點古蓮花池;直隸總督署;中山陵;燕下都古城;道德經幢;紫荊關;燕山;狼牙山;雲蒙山;北嶽廟;大茂山原始森林;定州塔;賽桂林;定州窯遺址;藥王廟;白洋淀;野三坡;百里峽;拒馬河;白草畔;白石山;閣院寺;甸子梁;冉莊地道戰遺址;盤古村自然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