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煙色煙管菌
拉丁學名:Bjerkandera fumosa (Pers. : Fr.) Karst.
中文別名:亞黑管菌
分類地位:非褶菌目、多孔菌科、煙管菌屬
形態特徵:子實體平伏生長,反卷部分呈貝殼狀,往往許多生長一起呈覆瓦狀,上表面有微細絨毛,白色至淡黃色或淺灰色,2-7cm×3-8.5cm,厚4-10mm,無環帶或有不明顯的環帶,邊緣厚或薄。菌肉白色或近白色,木栓質,厚2-7mm。菌管近似肉色或稍暗,長1.5-2.5mm,菌管層與菌肉之間有一黑色條紋。管口近白色至灰褐色,有時受傷處變暗色,多角形,每毫米3-5個。孢子長方橢圓或橢圓形,無色,光滑,5-7μm×2.5-4μm。菌絲薄壁,粗3-5μm,具橫隔及瑣狀聯合。
生態習性:生於闊葉樹倒木及枯樹幹上。
分布地區:吉林、河北、遼寧、青海、廣西、黑龍江、湖南、廣西、四川、雲南、江蘇、福建、甘肅、陝西、貴州等。
經濟用途:屬木腐菌,引起木材產生海綿狀白色腐朽。遼寧丹東地方用於治療子宮癌。熬煎或開水浸泡,飯後服用浸出液,日服二次,每千克為一療程。在香菇段木栽培中,往往出現在段木上視為“雜菌”。
盤點質控菌株(一)
要搞好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質控,必須保存有一批標準菌株,作為對儀器、培養基、染色液、試劑和診斷血清的質控菌株,也可作為從事細菌檢驗的工作人員熟悉某些菌株的教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