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鵲歌

據《彤管集》記載,韓憑本為宋康王舍人,其妻何氏貌美,康王欲奪之,乃捕舍人築青陵之台。何氏作《烏鵲歌》以見志,遂自縊死。歌分兩首:其一寫烏鵲有高飛之志,非網羅所能束縛。其二以烏鵲不樂鳳凰作比,自銘不樂宋王之志。

烏鵲歌
拼音:
解釋:1.古歌名。

【原文】

鳥鵲歌南山有烏,北山張羅。烏自高飛,羅當奈何!烏鵲雙飛,不樂鳳皇,妾是庶人,不樂宋王!(《古詩源·卷一》)
編輯本段

【背景】

相傳列國時,宋康王郊遊至下邳城東,見桑園中的採桑女個個卓有風姿,百看不厭,於是下令在桑園中築台,起名青陵台,王在台上整日看採桑女。有一天,王在青陵台上見一採桑少婦,窈窕秀麗,楚楚動人,王驚為絕代。於是令從人詢問,知是下邳窮士韓憑之妻何氏(又有稱花氏)。當即一面傳地方官令憑獻妻,一面命侍從備車奪取。韓憑無奈,與妻商量再三,無計可施,兩人抱頭痛哭,依依不捨。何氏以歌回答丈夫:“南山有鳥,北山張羅,鳥自高飛,羅當奈何!鳥鵲雙飛,不樂鳳凰,妾為庶人,不樂宋王。”次日早,憑見妻升車而去,心如刀絞。何氏被奪後,潛遺憑書,其辭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不料宋王得之,以示左右,眾人莫解其意。傳示老臣蘇賀,對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來也;日出當心,心有死志也。”俄而,憑弔死於村後柳樹,家人將其葬於樹下。宋王得知甚喜,迫何為妃。何氏早已成竹在胸,詐稱:“請王讓我登青陵台祭奠亡夫,然後方能侍奉大王。”宋王應允。何氏身著素服,乘車登台,遙對夫墓,跪拜哭祭畢,猝然跳台身亡。遺言於帶:“王利其生,妾利其死,願以屍骨賜憑合葬。”宋王怒,命於憑墓西五里掘穴埋之,且道:“爾夫婦相愛不已,若使冢合,則吾弗阻也。”鄉人同情韓憑夫婦不幸遭遇,於是在兩人墓前各栽柳樹一株以表悼念。不久,兩墓前的柳樹竟生得一般粗細,一般模樣,雖相距五里,卻根交於下,枝交於上。夜裡,即使無風亦能聽到兩棵柳樹發出“嗦嗦”的聲響,好象他們夫婦在竊竊私語。特別是在“明月三五夜”,兩棵樹的枝枝葉葉緩緩地交織在一起,鄉人傳為“冢合”。並常有雄雌鴛鴦各一,棲於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淒楚感人。後人哀之,號其樹為“相思樹”,見青陵台即想到韓憑夫婦。(註:今天在睢陽仍舊有韓憑城這個地方,至今仍然流傳著這歌謠)鳥與人的關係在古代大概是很近的吧,且不說鳥是很多原始部落的圖騰,就連人們覺得生活太過沉重,肉身的痛苦無從排遣時,最先想到的往往也就是那飛來飛去的鳥。歡樂的夫妻會以鳥兒自況:“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夫妻雙雙把家還。”(黃梅戲《天仙配》)守寡的節婦會以落單的黃鵠自比,這首歌呢,則是藉助了一種雙宿雙飛的愛情鳥--烏鵲--來表達民間女子忠於愛情、以死反抗強暴的自由精神。
編輯本段

欣賞

據《彤管集》記載,韓憑本為宋康王舍人,其妻何氏貌美,康王欲奪之,乃捕舍人築青陵之台。何氏作《烏鵲歌》以見志,遂自縊死。歌分兩首:其一寫烏鵲有高飛之志,非網羅所能束縛。其二以烏鵲不樂鳳凰作比,自銘不樂宋王之志。全詩主要採用象徵手法,韻律和諧,情調高古,氣勢奪人。韓憑夫婦的愛情故事流傳甚廣。乾寶《搜神記》對這一故事加以改編,說韓憑夫婦死後,墳墓相望,一夜之間,“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恆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音聲感人。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曰‘相思樹’。相思之名,起於此也”。這一極富民族特色的“大團圓”式結尾,表達了人們對這一對恩愛夫妻悲慘命運的同情,遂成為古代樂府詩歌中一個常用的情節套路和話語模式,《孔雀東南飛》的結尾以及梁祝化蝶的傳說皆與此相類。此歌可以與《越人歌》和《黃鵠歌》並讀。跟越人“得與王子同舟”的喜悅不同,何氏並不以地位低賤而覺得受寵若驚;也和《黃鵠歌》的作者陶嬰不同,她以死所殉的不是“義”而是“情”,“不樂宋王”一句,說明使她做出選擇的唯一標準就是“樂”(愛)與“不樂”(不愛),而她所“不樂”的最大理由竟是“妾是庶人”。這裡既有階級的對立,更有情感的不可調和。所以單從思想層面說,這首歌更能給人一種強烈的震撼,更能讓我們感受到一個堅守自己信念的平凡生命的高貴。它在我們心裡喚起的不是優美,而是一種崇高,而崇高,在我國的美學裡一向是稀缺的。不知為何,這首古歌竟讓我想起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詞:“因為愛,所以愛,溫柔經不起安排,愉快那么快,不要等到互相傷害。因為愛所以愛,感情不必拿來慷慨,誰也不用給我一個美好時代。”你聽,這多像是古代那位何氏美女的心聲告白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