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半》[1963年費德里科·費里尼執導電影]

《八部半》[1963年費德里科·費里尼執導電影]

《八部半》是由費德里科·費里尼執導,馬塞洛·馬斯楚安尼、克勞迪婭·卡汀娜等主演的劇情片,於1963年2月14日在義大利上映。該片講述了電影導演古依多在籌拍一部表現人類末日的影片時,不僅在創作上遇到困難,而且在感情上也陷入困境的故事。1964年,該片獲得第36屆奧斯卡獎最佳服裝設計獎。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電影導演古依多駕著車,爬行般的緩緩移動著,他注視著窗外,產生了幻覺:他的軀體化做一股蒸氣逸出車外,在大地與天空之間翱翔……電燈陡地開亮,驚醒了古依多,原來是醫生和護士來為他做檢查。這是一個溫泉療養地,古依??一個裝扮艷麗的性感女人朝他走來,她叫卡爾拉。

他們來到旅館,一進房,古依多便急不可待地抱住了卡爾拉……古依多回到攝製組,一些女明星的代理人和一群記者圍著他,使他不得安寧。入夜,魔術師莫里斯做“傳心術”表演,選中了古依多,古依多被帶回了童年在鄉村別墅度過的時光……深夜,古依多回到旅館,守門人告訴他,他的妻子打來了兩次電話。古依多撥通羅馬的電話,本想只做一個禮貌性的問候,不料妻子對他不太放心,他便順水推舟邀露易莎到溫泉來。當古依多疲乏地回到臥室,幻覺又出現了。那位在他靈感中出現過的美若天使的少女出現了,她說她叫克勞迪婭。周圍靜悄悄的,仍是一片虛幻氣氛。克勞迪婭和古依多熱烈地吻著。恰在這時電話鈴響了,遐想被打斷,是卡爾拉,她說她病了。古依多急忙趕去,見到卡爾拉半裸著身體躺在床上,他輕輕地撫摸她,深深地陶醉了……古依多隨即想起一段少年時的往事。一次,有人提議去看一個叫莎拉吉娜的流浪女人,他們來到一個廢棄的碉堡前,一個男孩放下錢,莎拉吉娜撿起錢數了數,然後背對著孩子們,像發情的動物那樣撅起臀部,把裙子向上撩到腰間。孩子們正看得出神,突然教會學監來了,大家四處奔跑……

妻子露易莎來後,古依多邀請大家去參觀攝影場搭制的火箭發射台,向人們介紹了他即將開拍的影片。幾天后,影片卻停止了拍攝,布景不得不拆除。古依多坐在返回的列車上,把目光停留在露易莎身上,露易莎也盯著他,他倆仿佛用目光互相盤查……古伊多的眼裡出現了魔術師莫里斯,他的魔棍一揮,少年古依多領頭,後面依次排成“輪舞”行列,那是古依多一生中接觸過的所有女人:母親、妻子、情婦、風騷舞女……還有父親、監製人、主教、老年紳士、馬戲班小樂隊。他們匯集在一起,似乎奔向同一個目標……此時,車輪正發出響亮有力 、不可阻擋的隆隆聲。

影片評價

《八部半》《八部半》

費里尼的工作,就是以《八部半》如陀螺般重複顯現的自我解析為軸心,把這糾結成一團的神話整理好,並分門別類。

——伊塔洛·卡爾維諾 Italo Calvino

《八部半》這部影片像是畫中有畫或像是小說中有小說,可以說是一部“電影中有電影”的影片,屬於具有雙重結構的那類藝術作品,其展現方式在於反映自己。

——克里斯蒂安·麥茨 Christian Metz

《八部半》所表現的並不是毫無誇張的自傳,而是個人的神話:一種揉合了幻想的生活。  

——大衛·波德維爾 David Bordwell

關於電影

《八部半》《八部半》

1963年,費里尼拍攝了震驚影壇的代表作——《八部半》。這部電影是費里尼的創作的一個新的轉向。當然,這並不是說這部影片和費里尼之前的影片有極大的不同。恰恰相反,《八部半》是費里尼之前所有電影的集中,也是他之後所有電影的源頭。它通過一個隱喻性的“故事”,講述了一個電影導演的創作危機和生活危機。這些危機便是費里尼的電影的動機。這一次動機並沒有演變成一部電影,而是直接成為了影片本身。

影片的題目的含義,一說是主人公吉多在拍攝他的第9部影片,卻沒有完成,一說是費里尼自己的影片的數目排列。這個片名顯然並不標示著題材內涵或形象特徵。因為影片的進展一度陷入困境,編劇之一的埃尼奧·弗拉伊阿諾曾建議將影片命名為《美麗的混亂》。

費里尼在《八部半》里,閃回、幻想和夢噫大量穿插在電影裡,人物的內心狀態直接地呈現在銀幕上。回憶、幻覺、想像以及夢境與現實的片斷交織在一起,表現了一個“處於混亂中的靈魂”。《八部半》在剪輯上的時空跳躍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即被人們稱作“意識流”的風格。這部1963年拍攝的電影如今被廣泛的模仿著,電影裡的各種橋段和鏡頭至今都讓人們津津樂道,它幾乎成為了心理片的代名詞。費里尼在接收採訪時說:“在《八部半》里,人就像涉足在記憶、夢境、感情的迷宮裡,在這迷宮裡,忽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過去是怎樣的人,未來要走向何處?換言之,人生只是一段沒有感情、悠長但卻不入眠的睡眠而已。”

關於導演

《八部半》《八部半》

費德里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1920年出生在一個叫米尼的小鎮。他在1973年曾拍攝了以對故鄉的回憶為題材的《我記得》。費里尼小時候喜歡木偶和馬戲,在他的許多電影中都能找到他對雜耍和馬戲所表現出的迷戀,在他的回憶錄里,關於他為什麼從事電影事業時,他說:“如果你看到一隻狗跑過去用嘴把半空中的球給銜住,然後驕傲地把球帶回來,那狗既快樂又驕傲,因為它會一樣特別、有人要看、而且又受讚賞的技藝。而該技巧可以為它換得人們的寵愛,以及高級的狗餅乾。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特殊技藝,一項會贏得別人喝采的技藝。找得到的人算是運氣好。我,則找到了電影導演這條路。”而領他進入電影界的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重要導演羅伯特·羅西里尼。費里尼曾憑《浪蕩兒》(1953)和《大路》(1954)兩度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而1960年的《甜蜜生活》在嘎納電影節獲得了金棕櫚大獎。費里尼也是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影片獎最多的導演,曾四度獲得這個獎項( 《大路》、《卡比利亞之夜》、《八部半》、《我記得》)。

幕後製作

費里尼同安東尼奧尼一樣,是從“新現實主義”電影中走出來的電影導演,安德烈·巴贊把前者的道路稱之為“倫理的新現實主義”,而後者則是“心理的新現實主義”。或者說“新現實主義”的創新和突破並不是他們的表現手法是傳統的文學意義上的現實主義,這些作品的特性在於它們的表現手法與創作目的之間的一種新的關係。“新現實主義”並不按照心理或戲劇性的要求修改現實,導演所要做的是在維護現實的含混的表象同時顯現出導演所要賦予它的涵義。費里尼的天馬行空的想像並不是從事先給定的意義出發,他的出發點在人與世界的關係,因而眼鏡成為了費里尼最重要的道具之一。那些在費里尼的電影中出現的、被看作是超現實的景象,其意義並不在於它們象徵著什麼,它們只是作為一種“現實的現象”改變了人和世界的關係。

幕後花絮

《八部半》《八部半》

·影片的名字《八部半》對應的是費里尼導演的影片的總數,儘管這個數字並不精確,因為費里尼在這之前導演過八部長片,在加上四個導演合拍的集錦片《三艷嬉春》和六個導演合拍的《城中之愛》,本片準確地說是費里尼的第八又十二分之五部電影。

·當時在費里尼的計畫中,要拍攝的影片應該是《馬斯托納的旅行》,《八部半》中的人物吉多一直在拍攝卻拍不出來的影片正是《馬斯托納的旅行》,《八部半》中出現的巨大而古怪的布景也是原來為《馬》在攝影棚搭建的。但後來費里尼一直無法完成《馬斯托納的旅行》,最終製片人將這部影片的著作權賣給了他人,費里尼也正式宣布放棄這部影片的拍攝。

·著名影星馬切羅·馬斯特羅亞尼扮演的角色在最早的故事大綱中是一個作家,但不久馬斯特羅亞就在另一位義大利著名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的影片《夜》中扮演了一個作家的角色。費里尼聽說之後,說:“現在我該怎么辦?我怎么能讓馬切羅再扮演一次作家呢?那樣的話,他最終只會相信自己就是名作家,他會開始寫小說的。”

·影片的結尾原來的構想是吉多在一輛火車的餐車上遇到了自己生命中所有的女人,但在為影片拍攝預告片的時候,費里尼找來了200名演員,用7台攝影機拍攝他們遊行的場面,於是這成為了影片後來的結尾。而原來的結尾被用到了費里尼1980年拍攝的影片《女人城》里。

離我們遠去的電影大師

2007年7月兩位電影大師伯格曼和安東尼奧尼相繼辭世,似乎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終結——電影大師時代的終結。大師們用影像帶給我們,對生命的感動與對人性的反思。生命消逝的瞬間,膠片凝固了他們的靈魂!讓我們用文字來記錄和懷念這些光影造就的不朽的靈魂……導演詞條鼓勵列舉出導演職業生涯的詳細信息,作品詞條鼓勵列舉出作品的出品年代、演職人員介紹、劇情簡介、背景資料等詳細信息。

費德里科·費里尼作品集

費德里科·費里尼1920年1月20日出生於義大利北方里米尼海港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於1939年成了一名廣播劇和電影編劇。1945年費里尼輔助羅西里尼導演了《羅馬,不設防的城市》,1954年,《大路》公映,這是費里尼早期最重要的一部電影。1993年10月30日,費里尼病逝,義大利為其舉行國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門鑄造了費里尼勳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