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河鎮

潤河鎮

潤河鎮位於潁上縣城西南部約20公里處的淮河左岸,東與半崗鎮接壤,西南以淮河為界,隔河與霍邱縣相望,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8公里,總面積7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534畝,轄30個村民委員會,三個街道居委會,124個自然莊,居民15341戶,60692口人,其中男31560、女28132,非農人口5448,農業人口55514,主要是漢族、回族。

基本信息

潤河鎮潤河鎮

簡介

潤河鎮位於潁上縣城西南部約20公里處的淮河左岸,東與半崗鎮接壤,西南以淮河為界,隔河與霍邱縣相望,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8公里,總面積7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534畝,轄30個村民委員會,三個街道居委會,124個自然莊,居民15341戶,60692口人,其中男31560、女28132,非農人口5448,農業人口55514,主要是漢族、回族。全鎮西高東低,南崗北湖,逐漸形成坡形平原。沿崗堤以西的崗沖地和小河灣、孔家灣、第三湖的湖窪地約占全鎮耕地面積的五分之二。潤河集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鎮黨委、政府機關所在地。潤河集古稱雙廟集,清乾隆年間劃歸南四都所管轄,後因小潤河由集西入淮,改雙廟集為潤河集。解放後一直是區、人民公社、鎮機關所在地,1992年撤區並鄉,組建潤河鎮。2001年初,結合農村稅費改革,配套進行鄉鎮機構改革組建新的黨政機構,事業單位由原有七站八所,撤銷合併為五站一所。政府職能得到有效轉變,工作效率顯著提高,更好地適應了新形勢下的農業農村發展。

教育事業

潤河鎮現有中學三所,教職工104人。其中專任教師84人;國小26所,教職工257人,其中專任教師241人;幼稚園1所,教職工6人,其中專任教師5人。農村稅費改革以後,在財政極為緊張的情況下,鎮黨委、政府支持教育的決心不改,回響“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號,通過積極向上爭取危改資金,加大籌資力度,想方設法改善教育教學條件,已完成危房改造2869平方米,1993平方米正在施工建設,預計2004年內中國小改造工程全部結束。
該鎮在抓教育質量提高的同時,狠抓適齡兒童入學率和鞏固率。鎮裡採取責任制,責任到人,劃片包乾,強化政府行為,嚴格監督檢查,用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手段,確保適齡兒童、少年按時入學。加大對貧困學生幫扶力度,實行減、免、緩交學雜費,確保貧困學生不因家庭困難而失學輟學。由於我鎮的艱苦努力,2003年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2%,鞏固率98%,大大提高了普及程度。

衛生事業

潤河鎮的衛生事業有了新的發展,鎮建中心醫院1所,占地面積6600平方米,建築面積3670平方米,職工36人,院內設有急診、內科、外科、中醫科、兒科、婦產科、骨科、五官科、放射科、化驗室、心電圖B超室等,科室齊全,設備先進。村村建有醫療室,解決了民眾就醫難的問題。

經濟發展

2003年,該鎮的國內生產總值12562.4萬元,人均純收入1413.3元,第一產業收入8180.9萬元,占總收入65.1%;第二產業收入1921.7萬元,占總收入15.3%;第三產業收入2459.8萬元,占總收入19.6%。該鎮是典型的農業大鎮,物產資源豐富,土壤肥沃,土質為黃粘土、黃白粘土、黃黑粘土、砂粘土,適應多種農作物的生長,主要作物有小麥、稻穀、玉米、大豆、紅芋,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蔬菜。

1996年全鎮先後投入農田建設資金100多萬元,完成了田鋪、曹莊兩村6000畝高標準農田治理,建U型渠10條,節水閘7座,斗門330個,修建二級站1個,同時認真落實黃淮海開發項目,新增陶壩電力排灌溉站1座,可灌溉農田10000畝,並可排除第三湖兩岸5個鄉鎮的內澇,實現旱澇保收。1995年南潤段退堤工程開工,建新莊台3個,小河灣低洼地得到有效治理。2001年以來,國家治淮工程臨淮崗工程上馬,潤河境內新築壩堤11003米,即將竣工,為提高防汛抗洪能力。2002年全鎮籌資100多萬元,對第三湖窪地進行治理,開挖精養魚塘150畝,治理宜林地9320畝,2003年完成造林任務,共補助林業資金46.6萬元。潤河鎮黨委、政府把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作為重中之重,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立足於兩高一優,發展訂單農業,2003年全鎮簽訂農業訂單500份,2000畝,主要作物有優質水稻香秈10號、億源大豆、蒙陽紅石榴。全鎮水資源豐富,擁有可養水面7000畝,水產量達3395噸,產值2100萬元。畜牧業發展迅速,近年來,立足於畜禽良種改良,以西門塔爾雜交肉牛和波爾山羊雜交為主,養殖效益提高20%。在做好良種改良的同時,每年做好動物防疫,每年兩次接種疫苗,2003年秋,防疫動物15850頭,豬8900頭,牛2150頭,羊4800隻,掛耳標6300個,防疫密度達100%(三不打除外),提高肉產品的質量,為與世貿接軌打好基礎。2003年黃牛存欄6840頭,山羊存欄16600千隻,生豬出欄1.5萬頭,畜牧業收入2760萬元,林業發展快,2003年四旁植樹3萬棵,速生豐產林5000畝,經濟果木林1000畝,增加了農民收入。規範勞務市場,促進勞務經濟發展,鎮成立了勞動就業指導服務站,對外出人員進行崗前技術培訓、法律培訓,提高務工人員素質。2003年全鎮輸出勞力8281人,全年勞務收入2480萬元。

發展展望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及農業科技的套用,農業的資源配置不斷最佳化,潤河正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6萬多潤河兒女正在為全面實現小康生活而努力奮鬥。

安徽潁上縣的鄉鎮

潁上縣地處黃淮平原南端,淮河、潁河在潁上交匯。全縣面積1859平方公里,有151萬人口、160萬畝耕地,轄31個鄉鎮、24個居委會,有27個民族,漢族占99.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