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棚鎮](/img/e/d3c/nBnauM3X4UzNzADO4ETO5QDNyITM0ATN2UjMwADMwAzMxAzLxk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耿棚鎮](/img/4/a10/nBnauM3XxcDNzEDM0EDO5QDNyITM0ATN2UjMwADMwAzMxAzLxg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潁上縣耿棚鎮古稱“雙橋集”,距縣城17.5公里,潁紅、潁潤兩條縣道穿境而過,離S102省道僅3公里,交通便捷,是潁上縣西部重鎮。
建於1992年的靈台湖漁場,面積2200畝,年產鮮魚350噸,年收入200萬元,東北客商在此投資開發,這裡水美魚肥。靈台湖的二期開發已進入實施階段,建龍亭、購龍船、吃農家菜,來此休閒、垂釣、觀光有處江湖之遠,怡然自得之趣。靈台湖鴨蛋遠近聞名。沿潤河灣,全鎮境內尚有8000畝窪地尚待治理。
1958年創辦的園林場,占地2600畝,場內古樹參天,綠樹成蔭,年營業收入在800萬左右。資源整合後,可集中600畝供多用途開發。
![耿棚鎮](/img/a/aac/nBnauM3XxYzN2gzM1IDO5QDNyITM0ATN2UjMwADMwAzMxAzLyg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耿棚是紅芋主產區,號稱潁上紅芋第一鎮,春、夏面積達6萬畝。通過近幾年的發展,我鎮現有三粉冷庫128座,常年進行冬粉加工,產品暢銷各地。我鎮農作物布局合理,物產豐富,瓜(套西瓜或打瓜)套棉、套花生,提高了複種指標和經濟效益,耿棚打瓜子年產150萬公斤,是周邊瓜子廠的主要原材料。
耿棚鎮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市級示範中學—耿棚中學在校生達6千人。耿棚還是當年上山下鄉最多的知青鎮,由他們捐資的龍柏街成為割捨不斷的知青情結的見證
耿棚古鎮,氣象日新。新一屆黨委政府正意氣風發,搶抓機遇,營造好環境,誠招天下商,共同構建發展和諧的西部強鎮。
一、耿棚鎮鄉鎮機構設定現狀
耿棚鎮現有人口8.3萬,面積90.8平方公里。2000年的鄉鎮機構改革後,行政在編人員33人,事業單位30人,設定黨政辦公室和經濟發展辦公室,事業單位設定:財政所、農村經濟與統計服務站、土地與村鎮服務站、計畫生育服務站、社會事務服務站、農業綜合服務站,即六站一所,鄉鎮計生辦掛靠黨政辦,一個機構二塊牌子。
二、鄉鎮職能的“所為”和“不為”
應該說2000年的鄉鎮機構改革是一次成功的改革。但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長卷開篇,農村工作的重心和重點發生了巨變,取消了農業稅和農村的各項義務工,鄉鎮政府的職能也在求變中定位,變管理為服務,變領導為指導,鄉鎮政府已從過去的催糧催款中解脫出來,鄉鎮機構的設定、人員的定崗定責、區域規模的大小諸方面,還有某些不太適合或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方面。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給鄉鎮政府帶來了新的挑戰和考驗,對鄉鎮機構設定和鄉鎮幹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合理的,使鄉鎮政府真正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一線後勤部,做好保障、做好服務、夯實農村黨的執政能力的基礎。
困境一:鄉鎮規模有待擴大。隨著統籌城鄉發展,農村城鎮化水平日漸提高,農業產業化、信息化、規模化逐漸形成,新型農民成為現代化農業的主力軍,傳統農業已漸退出歷史,農村公益事業建設方興未艾,這些農村經濟的成熟和發展,為大力推進建制鎮和鄉鎮規模的擴大帶來了機遇,但目前,鄉鎮規模過小的矛盾日益彰顯。
困境二:鄉鎮內設機構職責不明,有待加強和調整。通過近幾年鄉鎮工作的運轉,某些機構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需要加強的單位反而未能設定,有些行政職能已經弱化,甚至不能發揮,從行政學的角度講,行政職能是建立行政組織和進行機構設定、人員配置的最基本依據,但目前運轉的鄉鎮機構中,如計生辦掛靠黨政辦,做為皖北平原大縣、人口大縣,計生工作迫在眉睫,但計生辦的規格很低;如農村文化廣播事業,擔負教育農民、傳播農業知識、法律法規等的主要職責,但鄉鎮機構設定沒有這樣的機構設定;還有鄉鎮事務服務站、鎮政府經濟發展辦公室,上面沒有垂直管理單位,工作職責不清,工作無從下手。這些機構的設定都需新一輪鄉鎮機構改革過程中需要調整和綜合考慮的重點和難點。
![耿棚鎮](/img/4/dd6/nBnauM3X2QTOxEzM2ITO5QDNyITM0ATN2UjMwADMwAzMxAzLyk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的重點已是統籌規劃,掌握政策、組織協調、調節經濟、監管市場、管理社會、公共服務諸方面,突出保平安、抓發展、搞服務三個工作重點,鄉鎮工作人員需要高素質、懂政策的公務員隊伍,因此,目前的鄉鎮行政人員還需小幅度精簡。
![耿棚鎮](/img/1/b6b/nBnauM3XyYzMxITNxATO5QDNyITM0ATN2UjMwADMwAzMxAzLwk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三、新一輪鄉鎮機構改革堅持的原則和方法
1、堅持繼承和創新的原則。對實踐證明已經發揮職能的部門需繼續保留,對不能適應鄉鎮政府工作的職能部門需要堅持重設和更名,做到重新配置、重新整合,做到繼承與創新相結合。
2、堅持機構、職責、人員相統一原則。堅持責權利相統一,明確職能定位,理順關係,以人為民,增強鄉鎮政權的調空能力,要本著賦予鄉鎮政府與職能相統一的人、財、物的調配權,增強鄉鎮政府有效解決農村各種矛盾、協調各種關係,促進農村和諧的能力。
3、堅持待遇平等和健全管理機制相統一的原則。鄉鎮幹部總體是一支能力全面、戰鬥力強的隊伍,但農村工作千頭萬緒,待遇很差,升遷條件有限,加之,某些制度還不太完善,人為因素很多,無形之中影響了整體鄉鎮公務員隊伍。加之,改革無情,鄉鎮幹部的思想狀況參差不齊,因而,在新一輪的改革過程中,要在健章立制和提高待遇方面入手,有情操作,留人留心,讓制度管人,讓制度管事。
四、建議和對策
1、鑒於平原鄉鎮計畫生育工作的現狀,建議單獨設立計畫生育辦公室。
2、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全面鋪開,建議增設鄉鎮新農村建設辦公室。
3、社會事務服務站含義不明,職責不明,建議更改名稱,其實它的脫胎換骨是從文化站、廣播站而來,還不如叫它“文化廣播服務站”。
4、重新核定行政在編公務員,建議:鄉鎮行政人員裁員10%,但要穩妥。
5、平原鄉鎮規模在8萬—10人為宜,行政在編人員35人,事業單位30人。
![耿棚鎮](/img/b/7d3/nBnauM3X3EDOxkjN0ETO5QDNyITM0ATN2UjMwADMwAzMxAzLxk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安徽潁上縣的鄉鎮
潁上縣地處黃淮平原南端,淮河、潁河在潁上交匯。全縣面積1859平方公里,有151萬人口、160萬畝耕地,轄31個鄉鎮、24個居委會,有27個民族,漢族占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