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壩鄉

黃壩鄉

黃壩鄉位於安徽省潁上縣是潁上縣首任縣長呂信仰、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的出生地,更是全縣著名的革命根據地。

基本信息


自然地理

黃壩鄉 焦崗黃壩鄉 焦崗

黃壩鄉位於安徽省潁上縣城東24公里、102省道以南5公里處,東與毛集試驗區夏集鎮、焦崗鄉交界,西和劉集鄉、楊湖鎮接壤,南臨魯口鎮,北連江店鎮。全鄉面積54平方公里,轄9個村委會。2006年統計數據為:人口36500餘人,耕地51000畝。

地勢南窪北高,低湖窪地多。年平均氣溫15℃,年降水夏季多,冬季少,春雨多於秋雨,暴雨多集中在6—8月份,易造成旱澇災害。

歷史人文

黃壩鄉黃壩鄉
黃壩鄉是1992年撤區並鄉由原江店區的黃壩鄉和小店鄉合併而建,鄉政府所在地黃壩村,是潁上縣首任縣長呂信仰、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的出生地,更是全縣著名的革命根據地。 1931年秋,舉行革命暴動,由於種種原因暴動失敗,造成87位壯士殉難。為緬懷先烈,教育後代,1993年縣委、縣政府修建了“黃家壩暴動烈士紀念碑”。

釋永信法師

釋永信法師,俗名姓劉應成,法名永信,1965年出生在潁上黃壩鄉三戶劉村,自號皖潁上人。少林寺第30代方丈。

黃子貞烈士

黃子貞,又名黃立人,安徽省潁上縣黃壩鄉黃壩村人,歷任中共黃家壩黨支部書記,黃家壩農民協會主席。參與組織和領導了1931年黃家壩農民暴動,並在暴動中英勇犧牲。

物產資源

黃壩是農業鄉,境內栗子湖、花水澗有精養漁塘4000畝,主要農作物以小麥、水稻為主,兼種大豆黃壩鄉壩上風景、紅芋等經濟作物,崗地一麥一稻,灣地一麥一豆,在農業結構調整上,發展套種、養殖業,擴大高產水稻、優質小麥,縮小低產大豆面積,糧食產量逐年遞增。

經濟社會發展

黃壩鄉經濟社會發展,以大麻花、草編為產業支柱,帶動二、三產業全面發展,全鄉人均收入明顯提高,經濟社會步入了良性循環的快車道。

黃壩大麻花

全國各地都有黃壩麻花[5],有的還走出國門,到越南、寮國、緬甸、高棉和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做麻花生意。

為了引領麻花行銷向產業化發展,更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黃壩鄉黨委、政府加強了對麻花經營者的領麻花車導,連續多次採取以會代訓的形式,對全鄉的麻花經營進行環保、交通安全、食品衛生和市場行銷等知識培訓。成立了黃壩鄉油炸食品協會,為黃壩麻花註冊商標,在政府部門的關心和領導下,黃壩鄉的麻花經營者們不斷創新麻花烹炸廚藝,提高麻花的質量,由炸制小麻花改為炸大麻花,原材料中增加了板栗面、冰糖、青紅絲等,同時增加了大泡果、鍋巴等油炸食品種類,並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食品衛生標準烹炸,從而使麻花等油炸食品色味俱佳,營養更豐富,食用更安全。

09年數據統計表明,黃壩鄉在外地炸麻花子的農民已有2500多戶,從業人員達6000多人,用於銷售麻花等油炸食品的三輪機車2200多輛,汽車300多輛,一人一年可獲利1萬多元,有的一人一年可獲利2—3萬元。全鄉麻花產業一項年純收入達4000多萬元。炸麻花子的大多數人家都用上了冰櫃、彩電、洗衣機、太陽能熱水器、機車等高檔家用電器和家具,住上了樓房,有了存款,過上了小康生活。

郭圩草編

黃壩鄉郭圩村利用現有稻草資源優勢,最佳化環境,實現再生利用,大力發展草編業,把稻草編織成草袋、草編成品草簾等多個品種,按照市場需求,發展適銷對路產品。郭圩村年生產草袋500萬條,產值500萬元,產品遠銷河南、合肥、淮南等周邊縣、市,這個村現已成為草編加工銷售集散地,同時帶動周邊鄉鎮30多個村發展草編業,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僅此一項,每畝可增加收入400多元。全鄉有3000餘戶農家利用稻草資源編織草袋,年創收2800多萬元。

公路建設

建鄉以來,公路建設發展較快,相繼修通了黃(壩)姜(岳)公路、江(店)小(店)公路、黃(壩)魯(口)公路,連線了102省道,交通便捷。特別是2002年以後,通過新一屆黨委、政府的不懈努力,結合栗子湖、花水澗治理開發,先後修築了環湖路、進湖路、高萬—大黃四村路、黃壩大橋—大集四村路、余(圩)—小(店)路、郭圩—桃園四村路,開通程控電話2400門,實現了村村通硬基路,村村通程控電話的目標。

支柱產業

全鄉主要鄉鎮企業有建材、糧食加工、木材、稻草編織等企業,鄉黨委、政府將逐步扶持、擴大“黃壩木材、郭圩草編、賈崗豆腐乳”三大支柱產業、黃壩木材市場貨源充足,購銷兩旺,吸納周邊縣及至臨省的顧客,年成交額約1000餘萬元,3000餘戶農家利用稻草資源編織草袋,年創收1800多萬元,賈崗豆腐乳暢銷省內外,既吸納了農閒時部分農戶的就業,又為該鄉創造一筆可觀的收入。

綜合治理

2001—2002年,縣委、縣政府組織人力、物力、財力對該鄉栗子湖、花水澗低湖窪地進行了綜合治理。栗子湖綜合治理開發工程形成了“4個1000”,即1000畝中心大溝(可進行網箱養魚),1000畝堤壩植樹(其產權已通過拍賣、競標等形式推向市場),1000畝精養魚塘(可進行特色養殖),1000畝造地(可進行特色種植),花水澗沿岸低洼地,通過治理,現已形成“3個500百”,即“500畝中心大溝,500畝堤壩,500畝精養漁塘。目前,栗子湖、花水澗綜合治理土方工程已竣工,各種配套設施正在建設之中,鄉黨委、政府計畫通過招商引資吸引有志客商前來投資開發。綜合治理開發後的栗子湖、花水澗將成為集生態、環保、旅遊為一體的年創經濟效益500萬元以上的農業示範區。
 

安徽潁上縣的鄉鎮

潁上縣地處黃淮平原南端,淮河、潁河在潁上交匯。全縣面積1859平方公里,有151萬人口、160萬畝耕地,轄31個鄉鎮、24個居委會,有27個民族,漢族占99.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