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著成果
主要從事結構試驗方法研究,完成GTY-1型半導體鋼筋探測儀研製並通過哈爾濱市科委鑑定;完成單向模擬地震振動台研製,通過建設部鑑定,被列入國家科技成果;參於編制“混凝土結構試驗方法標準”(GB50152-90),為兩個主要起草人之一。1994年後,側重於土木工程診治技術研究,在完成大量工程實踐的同時,結合研究生培養,在FRP約束混凝土柱、後置牆梁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參與“建築用錨栓”,“高性能纖維套用技術規範”的編寫工作。先後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9篇被EI收錄。
潘景龍,1994年前,擔任土木工程學院力學結構試驗中心主任工作,為試驗室建設與廣大教師開展科研試驗做了大量工作,曾兩次被評為國家教委評為全國高校實驗室先進個人
主要從事結構試驗方法研究,完成GTY-1型半導體鋼筋探測儀研製並通過哈爾濱市科委鑑定;完成單向模擬地震振動台研製,通過建設部鑑定,被列入國家科技成果;參於編制“混凝土結構試驗方法標準”(GB50152-90),為兩個主要起草人之一。1994年後,側重於土木工程診治技術研究,在完成大量工程實踐的同時,結合研究生培養,在FRP約束混凝土柱、後置牆梁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參與“建築用錨栓”,“高性能纖維套用技術規範”的編寫工作。先後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9篇被EI收錄。
原名承弼,生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七月二日。其兄潘博山(1904-1943),原名承厚,生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十二月十二日;潘博山雖出於詩書人...
潘景晴(1919—2011)廣州番禺化龍鎮西山村多山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名譽理事,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孫中山副官張猛遺孀。生於1919年,廣東...
人物簡介 慈善事業 人物生平潘育龍(?—1719年),字飛天,甘肅靖遠人 ,清朝將領。 潘育龍一生好文重士,恤軍愛民,在提督任十八年,雖年逾古稀,猶曰校射,時發百矢,精力益壯,人皆...
人物生平 史籍記載 墓葬潘承祥家譜此概念,顧名思義,是指當代辭賦名家、國學大師、中國桐城賦派的創立者---潘承祥先生的先輩和家族的世系關係、重要人物事跡,以及潘姓在桐城前後演變...
概述:潘茂名(公元290年—373年),西晉永嘉年間(307—313)末處士,今廣東省茂名高州人,世居根子浮山半山腰潘村(傳說為當今的亞盤村)。一日入山,遇老...
神話故事 成化元年 明萬曆年 清初 相關傳說景龍國小創辦於1995年9月,坐落在深圳市中心區。學校占地9900㎡,建築面積6028 ㎡,校園綠化覆蓋達68%。環境優美,文化氣息濃郁;學校現有19個...
學校簡介 所授榮譽 發展前景 辦學理念 校長介紹潘仝(1213-1276),字會道,漢族,祖籍河南滎陽,汀州客家人。宋朝廣州觀察推官(三品)升秘書閣學士(一品)。
人物生平 人物傳說 子孫後裔潘達微(1881—1929),廣東番禺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出生於一個武官家庭,自幼喜好丹青。1905年8月,潘達微在東京參加孫中山組建的中國同盟會,...
人物簡介 人物經歷潘任(?—1279),字肩宏,漢族,江西尋烏人,自小愛讀忠臣傳記,長大精武略、重忠孝,享譽鄉里。
生平經歷 子孫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