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白虎通德論》
”(《五經》)在《白虎通德論》看來,五經是五常的載體,其中《易》是“智”的載體,而“智,知也。 ”(《三綱六紀》)《白虎通德論》還特彆強調:“地之承天,...
簡介 主要內容 主要思想 貢獻影響 相關詞條 -
白虎通
《白虎通》書名,又稱《白虎通義》、《白虎通德論》。其向來被視為東漢白虎觀經學會議之資料彙編,此書不僅是經學發展中之產物,更是當時上自天子、下迄儒生之學術...
書籍概說 會議記錄 白虎觀會議 -
《白虎通》
白虎通,書名,又稱《白虎通義》、 漢章帝親自裁決其經義奏議,會議的成果由班固寫成《白虎通義》一書,簡稱《白虎通》。 《白虎通》《白虎通》是以今文經學為基...
白虎通 -
白虎通德論
《白虎通德論》是東漢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朝廷召開白虎觀會議,由太常、將、大夫、博士、議郎、郎官及諸生、諸儒陳述見解後寫成的一本書,簡稱《白虎通》。教...
基本內容 -
《唐律疏議》
《唐律疏議》《唐律疏議》是中國古代法律的典型代表,一般所說的唐律就是指《唐律疏議》。在唐高宗在位的永徽年間,高宗讓長孫無忌等人修訂完成了...議》將漢朝以來的立法經驗進行了總結,套用到了該律的編纂中,所以成效很高...
主要內容 制定修改 立法特點 研究目的 研究成果 -
白虎通義
《白虎通義》是中國漢代講論五經同異,統一今文經義的一部重要著作。班固等人根據東漢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經學辯論的結果撰集而成。因辯論地點在白虎觀而得名...
基本內容 內容簡介 主要思想 貢獻影響 -
《文心雕龍·議對》
《議對》是《文心雕龍》的第二十四篇,論述“議”、“對”兩種相近的文體。“議”有議論的意思,它和一般議論文的不同,就在於是向帝王的陳說。“對”指“對策”和...
內容提要 原文+譯註 今人解讀 -
白虎觀會議
自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逐漸成為漢朝君主的統治思想支柱。但是由於當時各家儒學學派傳承不同,對於儒家經典的版本、內容多有...
會議成員 過程 結果 儒家思想 白虎觀奏議 -
通
通屬於常用字。本意是通達,沒有障礙。後引申為到達目的地,又引申為互相連線無阻斷。也指使知道、傳達於對方,或了解、懂得,這兩種意思具抽象義。通也可以指精通...
筆順 字源解說 詳細字意 古籍解釋 通用級別 -
十二經方議秘要
《十二經方議秘要》是2006年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陶思渠。
基本信息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