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石門

漢中石門

石門位於今漢中市北17公里處,褒斜道南端段,又稱“小石門”。現淹沒於褒河水庫中。

基本信息

漢中石門漢中石門

簡介

石門位於今漢中市北17公里處,褒斜道南端段,又稱“小石門”。現淹沒於褒河水庫中。

石門大約是戰國時期,為修褒斜棧道而鑿的,後經歷代修鑿,方告開通。門洞長13.6米,寬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它是用我國古代原始攻鑿山石的辦法“火燒水激”鑿成的,是我國最早的人工隧道,是研究我國古代交通史的寶貴資料。

石門作為1900多年前完成的一項偉大工程,它的開鑿技術是值得注意的。清代更漢復《棧道歌》中有“積薪一炬石為橋,錘鑿既加如削腐”的詩句,是說明石門採用火燒水淬的辦法破石開鑿的。

石門漢魏十三品。在古漢台的碑廊里,嵌鑲著一塊黑色大理石碑刻。上面8個行書大字“漢中石門,日本之師”,是由日本著名書法家種穀扇舟先生題寫的。題詞中的“漢中石門”是指陳列在(古漢台)漢中市博物館的摩崖石刻精品——石門十三品

自石門開通後,過往的仕官商賈、文人墨客,在飽覽勝跡之餘,記事詠物,抒懷為文,鐫刻於石門內外的崖壁上,世代不絕。這樣就形成了蔚為壯觀的石門摩崖石刻

據1960年文物普查統計,在石門故址的石刻有104種,僅石門內壁就有34種,上自漢魏,下至明清。琳琅滿目,儼然一座石刻寶庫。在眾多的石刻中,以13種漢至南宋時代的石刻出類拔萃、蜚聲古今,世稱石門漢魏十三品。

70年代初,國家修建石門水庫,為保護文物,不致於淹埋於水庫之下,才將這批石刻鑿遷下來,陳列於古漢台博物館寬敞明亮的展覽大廳內。

相關連結:褒斜棧道 紅寺湖水利風景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