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石門位於漢中市北約20公里褒谷南口,呈洞狀,南 北向,在褒河西岸,與河道平行。石門東壁長16.5米,西 壁長15米;南口高3.45米,寬 4.4米;北口高3.75米, 寬 4.1米。隧道與棧道在同一水平線上。洞內無斧鑿痕跡,是以火燒水激之後開鑿而成的。關於石門開鑿年代,有東漢明帝永平六年(公元63)、漢初劉邦以及秦人開鑿的幾種說法。褒河石門棧道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交通隧道之一。
景區名勝
石門棧道
石門國家水利風景區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城北15公里處的褒谷口,這裡是國務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的所在地,亦是漢中市首批風景名勝區,2002年晉升為國家水利風景區。景區既有兩漢三國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又有眾多獨特秀麗的自然風光,每年都吸引著眾多的遊客前往觀光遊覽。風景區山勢險峻,怪石嶙峋,翠峰林立,清代文人王晚香概括為“褒谷二十四景”,石門水庫的建成更是錦上添花,高峽平湖,碧波蕩漾,遊船、快艇穿梭於17公里長的水上長廊,可盡情瀏覽湖光山色,怡人美景;仿古棧道獨具一格,凌空飛架於褒谷陡峭懸崖上成為古褒斜道的縮影;驚險刺激的高空雜技表演與石門陡峭的山勢巧妙的融為一體,吸引了眾多遊人前來觀看。山間溪流潺潺,清泉涌溢,山瀑流水叮噹,水產水禽種類繁多,以大鯢、甲魚、白鷺等最為珍貴。這裡是美女褒姒的故里,這裡是中國棧道之鄉。石門石刻
在歷史上,石門開通後,過往的仕官商賈、文人墨客,在飽覽勝跡之餘,記事詠物,抒懷為文,鐫刻於石門內外的崖壁上,世代不絕,這樣就形成了蔚為壯觀的石門摩崖石刻。這些石刻上自漢魏,下至明清,琳琅滿目,儼然一座石刻寶庫,其中的精品石刻是漢代以來書和刻兩者的最高藝術結晶。特別是東漢《石門頌》、《袞雪》、北魏《石門銘》等“漢魏十三品”,是研究古代政治、軍事、交通、科技、水利、文化的重要石刻資料,在中國書法史上價值極高,日本書道界稱為“漢中石門,日本之師”。1961年,“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0年,修建石門水庫,這些石刻中有十三件精品被鑿遷下來,現陳列於漢中市博物館(古漢台),這就是著名的被譽為“國之瑰寶”的“石門十三品”,而石門和其它石刻,則被淹在了水庫之中。
其他
棧道是我國古代在峭岩陡壁上鑿孔架橋連閣而成的一種通道,也是兵家攻守的交通要道,工程艱巨,路途險惡,是我國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蹟,《戰國策·秦》記載“棧道千里於蜀漢”川陝之間的棧道始建於戰國時代,拓展於秦漢兩代。由於古代戰火焚燒和2000年的蝕毀,古棧道留下斑斑痕跡,引人今人的感嘆。秦棧,北起關中寶雞市西南大散關,南至陝南漢中市,途經數縣,全長466公里.寶雞的陳倉古城留有三國遺址,如韓信興兵跑馬場。另外幾條有名的棧道如下:
子午道,又叫子午谷。北口在長安縣,叫子口;南口在洋縣,叫午口,全長420公里。鴻門宴後,劉邦被項羽貶到巴蜀地帶做漢王,就是沿子午道返回漢中。途中他聽張良的主意,燒了走後的棧道,以防止項羽南侵,又可使項羽不疑心劉邦北上。子午道的沿途有東漢發明造紙的蔡倫墓地和西漢出使西域使者張騫的墓地。
褒斜道,南口在漢中以北的褒谷,北口在眉縣的斜谷,通稱褒斜谷,全長470公里。棧道南端叫小石門,北端叫大石門,隧道內壁和石門南褒河兩岸崖上,留下漢魏以來歷代著名官員和文人不士
的提名和留詩,通稱“石門石刻”。1971年石門所在地因修水庫,有17方主要石刻移入漢中博物館保存。
金牛道,又叫蜀棧,金牛道是古代川陝的交通幹線,北起陝南勉縣,南至四川巴中大劍關口。此道川北廣元到陝南寧強一段十分險峻。詩人李白讚嘆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就是指的這一段。
米倉道,北起陝南南鄭縣,南至四川巴中縣,因穿越米倉山而得名。米倉道全長250公里,繞山越嶺,攀行其間,如騰雲駕霧。
棧道是古代沿懸崖峭壁修建的一種道路。又稱閣道、復道。中國在戰國時即已修建棧道。秦惠王始建陝西褒城褒谷至郿縣(今眉縣)斜谷的褒斜棧道,長235千米。秦伐蜀時修了金牛道,被後世稱為南棧道,長247.5千米。棧道的主要形式是在懸崖峭壁上鑿孔,插入木樑,上鋪木板或再復土石而成的路。也有在石崖上鑿成台級,形成攀援上下的梯子崖。還有在陡岩上鑿成的隧道或半隧道。一條棧道常可因地制宜分段採取不同形式。
褒斜道因南口名“褒谷”(位於漢中市城北),北口名“斜谷”(在眉縣),沿谷成道而得名。它是我國古代橫跨秦嶺,連線關中、巴蜀鑿石架木而成的棧道,又叫閣道。全長250公里,是一條很古的通道。褒斜道是兵家行軍必經之路,同時又是商旅的要道。巴蜀的物產,通過棧道運抵關中。唐在褒斜道上建了11個驛站。褒斜道地處秦嶺深處,在崇山峻岭之中。水流湍急,樹密草深,開鑿極為困難。始建褒道時,火藥尚未發明,人們只好採用火燒水激法開山破石。其中還有一座世界上人工開鑿最早的隧道。褒斜棧道該道從今眉縣南越秦嶺,經太白,沿褒河,過石門,達於漢中,史稱棧道五百里,《史記》中得知,秦昭襄王(公元前266年即位)的相國范睢修築過棧道,時人蔡澤稱:“棧道千里,通於蜀漢,使天下皆畏秦”。
石門是褒斜棧道南端的一段隧道,系東漢永平年間所開,並將隧道開通的過程以文字的形式刻于山崖之上。石門的開通和摩崖先例,激發了過往文人和士民題刻的情懷,在東西兩壁及褒河兩岸懸崖上,鑿有漢魏以來大量題詠和記事。僅石門內壁就留石刻34件,連同石門南北山崖和河石上的石刻,總數達104件。石門這些石刻,是珍貴的石頭書,特別是漢魏石刻,屬國內珍稀之物。正因如此,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於1961年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9年至1971年,國家因修建水利設施,只得將水庫淹沒區內一部分最受推崇的13件摩崖石刻搬遷至漢中博物館。這些石刻書法作品號稱“石門十三品”,被譽為“國之瑰寶”。這些書法作品,因字刻在石板上,故稱作“品”。
石門十三品在書法藝術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們給人以書法藝術美之享受,是漢代以來書和刻兩者的最高藝術結晶。其中漢魏時期作品早在唐宋時就負盛名,譽滿全國,更為歷代考古家、書法家所推崇。現在,石門十三品是研究漢隸的重要實物,在中外書法界和金石學界享有極高的聲譽。
一品《石門》碑;
二品《畜君開通褒斜道》摩崖;
三品《畜君碑釋文》摩崖;
四品《李君表》摩崖;
五品《石門頌》摩崖;
六品《楊淮表紀》摩崖;
七品《玉盆》摩崖;
八品《石虎》摩崖;
九品《袞雪》摩崖;
十品《李苞通閣道》摩崖;
十一品《潘宗伯、韓仲元》摩崖;
十二品《石門銘》摩崖;
十三品《重修山河堰》摩崖
交通:距漢中市區18公里,可從市區乘102路、21路公車直達景區大門。
典故
在楚漢戰爭中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戰術。故事說的是:劉邦取漢中後於公元前206年按大將韓信的計謀,派少數人修棧道,以轉移鎮守關中西部雍王章邯的注意力,暗地裡沿著西邊艱險的陳倉道(即秦棧),北出大散關,攻占了陳倉城,進軍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