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黃連、茯苓、澤瀉各3克,黃柏(鹽水炒)6克,蒼朮、白朮各4.5克,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治濕熱浮腫,肢節疼痛,小便不利;夏月濕熱傷脾,心煩口渴,泄瀉溺赤。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赤水玄珠》卷二
中藥方劑之清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主治濕熱浮腫,肢節疼痛,小便不利;夏月濕熱傷脾,心煩口渴,泄瀉溺赤的一種中藥
【處方】黃連、茯苓、澤瀉各3克,黃柏(鹽水炒)6克,蒼朮、白朮各4.5克,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治濕熱浮腫,肢節疼痛,小便不利;夏月濕熱傷脾,心煩口渴,泄瀉溺赤。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赤水玄珠》卷二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萆薢滲濕湯是一副中藥湯劑,主治丹毒、濕疹。
清熱利濕湯,來源於《劉奉五婦科經驗》,主要功效清熱利濕,解毒退黃,涼血疏肝。適用於急性病毒性肝炎。
萆薄滲濕湯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功效用於下肢丹毒、濕瘡、藥疹及足癬繼發化膿性感染等屑濕熱下注所致者。
主治濕熱浮腫,肢節疼痛,小便不利;夏月濕熱傷脾,心煩口渴,泄瀉溺赤的一種中藥
清熱滲濕湯 正文 來源 組成 用法淡滲利濕,即利水滲濕,祛濕治法之一,適用於水濕內盛所致的水腫、癃閉、泄瀉等病症。指通過用甘淡滲濕藥物使濕邪從小便排出的方法。臨床用於泄瀉清稀、小便不利、...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 注意事項加味清熱滲濕湯功能主治:妊娠濕溫,濕在太陰,已化熱者,證見惡寒蘊熱,頭目昏重,肢節酸痛,胸膈痞悶。
濕阻是指濕邪阻滯中焦,運化功能減弱,以脘腹滿悶,肢體困重,納食呆滯等為主要臨床特徵的外感病。古代又稱為“濕證”、“濕病”、“傷濕”。 濕阻之病,在江南、...
濕熱病,一作濕溫。見於《溫熱經緯·薛生白濕熱病篇》。一年四季內均可發生,以夏秋為多見。臨床以始惡寒,後但熱,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飲為提綱。其病因感受...
濕熱病篇 作者簡介濕阻是指濕邪阻滯中焦,運化功能減弱,以脘腹滿悶,肢體困重,納食呆滯等為主要臨床特徵的外感病。古代又濕阻脾胃證稱為“濕證”、“濕病”、“傷濕”。
簡介 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 診斷 鑑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