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勞動力供應將長期緊張。造成未來中國勞動力供應整體趨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人口出生率下降。根據中國社科院人口經濟研究所的分析報告,中國人口淨長率將於2011年-2013年下降為零,進入負增長時代,這是中國長期實行人口計畫生育政策造成的,代表著長期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人口紅利期”結束。另一方面,由於現在生活、教育成本驟增,70年代、80年代的這一批人不願意生第二胎,甚至出現大量“丁克”家庭。
2、適齡青年勞動力逐年下降。受人口出生率下降影響,以及進入老齡化的人口比重上升,實際能夠進入就業市場的適齡青年勞動力(18-45)呈逐年下降趨勢,而適齡青年勞動力恰是目前就業市場的主力軍。
3、勞動力結構和市場需求的巨大反差加劇供求矛盾。目前進入就業市場的勞動力結構大致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具有中專、職高、大專以上學歷,具備一定專業技術的勞動力;第二種是國中以上學歷,年齡在18-45歲之間的低技能勞動力;第三種是國中及以下學歷,無技能、高齡勞動力。這三種勞動力占市場比例大約為:30%:30%:40%。而目前企業需求量最大的是第一種,其次是第二種,三種需求比例大約為:50%:40%:10%。因此勞動力結構和市場需求的不匹配加劇了供應緊張趨勢,這也是很多企業HR一直很納悶的一件事:為什麼中國人口這么多,我們還是招不到人?
4、中央多年惠農政策使進入勞動力市場的農村勞動力逐年下降。最近幾年,中央連續出台多項惠農政策:農業稅費減免、提供農校和農資補貼。使一些本來準備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一些農村勞動力不再外出,而是留在家鄉發展農業和畜牧養殖業。此外,現在農村生態旅遊和農家樂的開發也帶動了農村的發展,一些偏遠鄉村因為交通不便,勞動力沒有被過度開發成為“新都市人”,反而讓當地成為了大眾體驗農村旅遊、農家樂的好地方。這種現象的存在也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外出務工人員。
5、沿海企業的產業轉移消化了大量的本地勞動力。由於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商務成本、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優惠政策的到期使一些企業選擇了轉移到中西部更具有成本優勢的地方,例如:廣東企業轉移到江西、江蘇蘇南企業轉移到蘇北、浙江企業轉移到湖北等。這些企業的轉移消化了大量本地勞動力,雖然勞動力選擇在本地就業工資也許比沿海發達地區少200-300元,但是扣除交通費、生活成本、居住成本之外年總收入也不比沿海發達地區少多少,而且一些已婚勞動力因為可以照顧家人而選擇更願意留在當地就業,所以現在很多內陸省市的勞動局局長的職責也發生了變化。例如:以前江西新余縣勞動局局長的任務是把當地勞動力轉移到廣東去,而現在的任務是為本地招商引資的企業解決勞動力供應,這也是巨大反差的表現。
以上五大因素將導致中國勞動力供應的長期緊張,於是從2004年開始,珠三角出現了大規模的用工荒,2006年起開始自長三角蔓延,從2007年開始很多內陸省市也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用工荒。例如:江蘇淮安、湖北武漢等。由此看來,我的判斷是:中國勞動力供應的緊張是全局性的,長期性的。這一點要引起企業的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