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牛目

海牛目

哺乳綱的1目。通稱海牛。外形呈紡錘形,頗似小鯨,但有短頸,與鯨不同。

基本信息

簡介

海牛目(Sirenia)在海洋哺乳動物中是相當特殊的一群,所屬物種均為植食性,以海草與其他水生植物為食。。現存共有四種海牛目動物,分為兩個科:海牛科(Trichechidae)的3種海牛(manatee),與儒艮科(Dugongidae)的儒艮(dugong)。儒艮科的另一物種大海牛(Steller's Sea Cow)曾存活至近代,但已在18世紀時被獵捕至滅絕。

型態特徵

海牛目 海牛目

尾巴分岔的儒艮海牛目動物相當適應水中生活,它們有流線型的身體,沒有後肢背鰭,身上毛髮稀疏,前肢呈槳狀便於游泳。儒艮與海牛的體型相似,由尾部可明顯分辨兩者:海牛的尾巴寬大而略呈圓形,儒艮則為V形尾,近似於海豚的尾鰭。

海牛目有厚而可移動的嘴唇,表面覆有濃密的短毛,可抓取海草送進口中。它們演化出特殊的牙齒替換系統,以因應食用多纖維食物造成的牙齒磨損。海牛僅具臼齒,更新方式不是一顆掉了後再重新長出新牙,而是整列牙齒由顎的末端水平地往前移動,當牙齒移動至顎的最前端時,牙根會逐漸被吸收終至脫落,跟象的牙齒結構有點像。儒艮的上下顎各有三對臼齒與前臼齒,隨著年齡增長,它們的前臼齒與第一對臼齒會脫落,剩餘的臼齒則會終生生長。雄性有兩顆大型門齒,在青春期時會突出嘴邊,但當嘴巴閉上時會被嘴唇蓋住。沒有外耳殼,只在頭部兩側各有1個很小的耳孔;2個鼻孔皆位於吻部的頂端,潛水時會被皮膜掩蓋。雌性有1對乳房乳頭位於前肢基部處。

它們的很大,是浮力的主要來源;橫隔膜的位置相當特殊,不像人類般與肩膀平行,而是大致與腹部平行,推測可能與浮力的調節有關。骨架非常厚重,尤其是肋骨,除了有鉛垂般幫助下潛的功能外,對於鯊魚等天敵的衝撞也有一定的抵禦能力。皮膚相當厚,體內儲存有許多脂肪,但脂肪厚度通常不及類的鯨脂

雄性海牛目動物沒有外露的生殖器,隱藏於腹部中段;雌性生殖器接近肛門,在尾柄前方。懷孕期一般約1年以上,1胎僅產1仔。

演化

海牛目 海牛目
已知最早的化石約在距今5千萬年前的始 新世(Eocene)早期,到了 漸新世(Oligocene)與 中新世(Miocene)時期是海牛目最繁盛的時候,之後便逐漸衰退,原因可能是氣候寒冷化、海洋環境變動,或是古代人類獵捕等造成。最早的海牛目動物大小相當於今日的 ,有四隻腳,居住於岸邊。儒艮科約在始新世末期出現,外型已相當接近今日的儒艮,出土化石不少;海牛科可能在漸新世初期演化出來,現有 化石數量較少。目前對於海牛目的演化分歧情形仍有許多疑問,各科分歧的時間點也尚有爭議,但關於“由 陸棲海生”的演化途徑由於化石充足已有完整理論提出。

雖然外型上有相當大的差異,不過由考古學與比較解剖學上的證據顯示,現生哺乳類中與海牛目親緣關係最近的是長鼻目(Proboscidea,屬此目)。

現狀

海牛目 海牛目
近幾世紀以來,海牛目的族群皆已明顯下降,在許多區域已滅絕。 族群減少的主要因素是由於人類活動的干擾,雖然已受保護,但在其棲息地內仍然不時遭到獵殺,在某些地區的市場上甚至仍公然買賣海牛肉。海牛的死亡威脅還包括遭到 運河水門夾傷與陷於漁網中導致的 窒息。儒艮也常死於漁業拖網、捕 鯊魚海龜網,其他包括炸魚、海面 原油污染、 龍旋風暴風侵襲、 寄生蟲虎鯨與鯊魚的捕食等。

系統分類表

海牛目 海牛目
現代海牛目僅存兩個科:海牛科(Trichechidae)下有1屬3種,即南美海牛(巴西海牛),分布在巴西亞馬孫河和委內瑞拉奧里諾科河上游及中游,是淡水海牛;北美海牛,主要棲息在加勒比海沿岸,可到江灣中去吃水草;西非海牛,分布在西非海岸、淺灣、河流及查德湖和喀麥隆湖中。儒艮科(Dugongidae)僅1屬1種──儒艮,分布自非洲東海岸,經印度洋至中國廣東省和台灣沿岸。為國家保護動物。海牛類生活在淺海及河口,僅少數種類(如南美海牛)棲息在河流中。禦敵能力不強,行動遲緩。每天吃27~45千克水草,因而淺海和河口的航道很少被水草阻塞。肉、皮和脂肪均可利用。因濫捕而數量銳減,乃至絕滅。雄海牛睪丸生在腹腔中。雌獸具雙角子宮,環狀胎盤。每年繁殖1次,妊娠期約1年,每胎在水中產1仔。生出後,母獸把幼獸舉出水面,馱在背上,過兩小時,又逐漸把幼獸浸到水中,幼獸便能隨著母獸游泳。海牛類吃水草須潛入水中,10~16分鐘後浮至水面呼吸。

儒艮科
  儒艮
  大海牛(絕種)
海牛科
  西印度海牛
  西非海牛
  亞馬遜海牛

次有蹄類

 界: 動物界(Animalia) |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哺乳綱 (Mammalia) | 亞綱: 獸亞綱 (Theria) | 下綱: 真獸下綱 (Eutheria) | 類:次有蹄類(Subungulata )
 

次有蹄類(Subungulata )是處於滅絕趨勢的動物,在史前時期遠比現在繁盛,現存各目在史前均有較多的成員,而現存各目均種類較少。次有蹄類除了海牛目(Sirenia)、蹄兔目(Hyracoidea)和長鼻目(Proboscidea)三個外形和習性均差異較大的類群,還包括重腳目(Embrithopoda)和索齒目(Desmostylia)兩個已經滅絕的目。 

海牛目(Sirenia)儒艮科(Dudongidae)| 海牛科(Manatida)
蹄兔目(Hyracoidea)蹄兔科(Procaviidae)
長鼻目(Proboscidea)象科(Elephantidae )
重腳目(Embrithopoda)
索齒目(Desmostylia)

按亞綱分類的哺乳類現存動物

按亞綱分類的哺乳類現存動物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脊椎動物亞門 · 羊膜動物 
原獸亞綱 Prototheria (泄殖腔類單孔目 Monotremata (針鼴鴨嘴獸
後獸亞綱 Metatheria (有袋類負鼠目 Didelphimorphia | 鼩負鼠目 Paucituberculata | 微獸目 Microbiotheria (南猊) | 袋鼴目 Notoryctemorphia | 袋鼬目 Dasyuromorphia (包括袋鼬袋獾) | 袋狸目 Peramelemorphia | 雙門齒目 Diprotodontia (袋鼠及其近親)
真獸亞綱 Eutheria (有胎盤類非洲蝟目 Afrosoricida | 象鼩目 Macroscelidea | 管齒目 Tubulidentata (土豚) | 蹄兔目 Hyracoidea | 長鼻目 Proboscidea (象) | 海牛目 Sirenia (海牛儒艮) | 有甲目 Cingulata | 披毛目 Pilosa (食蟻獸樹懶) | 樹鼩目 Scandentia | 皮翼目 Dermoptera (鼯猴) | 靈長目 Primates | 齧齒目 Rodentia | 兔形目 Lagomorpha | 蝟形目 Erinaceomorpha | 鼩形目 Soricomorpha (鼩鼱齒蝟) | 翼手目 Chiroptera (蝙蝠) | 鱗甲目 Pholidota (穿山甲) | 食肉目 Carnivora |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 偶蹄目 Artiodactyla | 鯨目 Cetacea (海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