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慧寺[安徽]

普慧寺[安徽]
普慧寺[安徽]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華山普慧禪寺地處安徽省宣城市東南方,三面環山,景色怡人,植被豐富,屬九華山一脈,山有九峰宛如九龍,生氣盎然,是修身養性之風水寶地。

普慧寺古鐘趣話

普慧寺古鐘為明代宮廷遺物,銘文確鑿,反映出當時的一些政治狀況。它又是佛寶,具有善業功德,蘊含著豐富的佛教文化意韻。對於研究明代萬曆年間宮廷與寺廟的關係,古鐘藝術和青銅器工藝,都具有很大的歷史文化價值。

我的朋友柴文化是一位收藏家,他珍藏有一口明代銅鐘,“一日三摩挲,劇於十五女”,輕易不肯示人。

古鐘高22厘米,口徑15厘米,重3.5斤。鐘的頂部開有四個泛音孔,懸鈕為兩面饕餮頭像,四隻利爪,下部口徑由八個鋸齒狀邊緣組合而成。造型獨特,古樸中蘊含蘊麗。以木槌擊之,其聲清越,音質優美,餘音達16秒。由於年代久遠,綠銹斑斑,皮殼微微泛紅。鐘體外表一面鑄“皇萬曆八年降州普慧寺”九字(見圖),另一面鑄“帝萬萬歲太子千秋”八字。 “降州”今為“新絳縣”。基於古鐘的真實性,可以推斷,明朝時“降”與“絳”是通假字,在此排除錯的可能性。因為大地名的使用率非常高,是人所共知的,不大可能出錯。況縣這口鐘的用途十分特殊(下文將述及)更不敢出錯。絳州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春秋時屬晉,戰國屬魏,秦屬河東郡,漢沿用,北周明帝時改為絳州。宋為雄州,明又為絳州,清沿用,民國時改為新絳縣(以區別于山西省的絳縣),沿用至今。

歷史沿革

萬曆八年為西元1580年,至今已四百二十年。萬曆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據史載,萬曆帝多病,似乎是一個瘸子,明史專家吳晗猜測與吸大煙有關(當時罌粟已傳入中國),但沒有證據。可嘆的是,1966年定陵(萬曆帝的陵寢)博物館前紅衛兵的一把火,把發掘出來的我國最完整的皇帝屍骨燒毀了,失去了科學檢驗的物證。這固然是史學界考古界的慘痛損失,但也是對“皇帝萬歲”的絕妙諷刺。著名史學家蔡東藩對萬曆帝的評價是:“牽制宮帷,晏處宮禁,賢奸雜用,內外變起,史家謂為亡國禍胎。”這樣的皇帝,還是早一點死了的好。太子是皇長子朱常洛(光宗),其荒淫更甚於乃父,明宮“梃擊”“移宮”“紅丸”三案,俱與其相關。史載光宗因好色服食紅丸斃命,在位僅二十九天。

寺廟的鐘,分大小兩種,大的用來報時或召集僧眾,敲擊時聲聞數里,有“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之說,小的用來做法事,與小法鼓配合使用。但這口古鐘,不大像是用來做法事的。從鐘體上的文字來考證,這是一件貢品(所以“降”字不敢出錯)。查明史,萬曆八年恰是皇長子出生之年。估計當時的普慧寺比較大,有著名高僧為住持,並與朝廷有一定的聯繫(這在歷史上屢見不鮮,如唐代諸帝與法門寺,武則天與感業寺,宋太祖與龍光寺等等)。皇長子出生,鑄鐘以賀之,當在情理之中。那么為什麼不貢其他東西,一定要貢鍾呢?這裡面是有深意的。鐘的形體端莊凝重,與鼎一樣,歷來為國之重器。如中華世紀鐘,嵩山少林大鐘等,其意蘊都是非常深厚的。此鍾懸紐為饕餮(古代一種貪吃的猛獸),暗寓統治者要戒貪,鐘體凝重端莊,告戒治國者要品行端正,以德治國,以利萬民,這樣才能江山永固。

中國在世界上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國家。歷史悠久,朝代更換如走馬燈一般。“不知腐鼠成滋味”,權力階層骨肉相殘,乃是家常便飯。統治者總是希望萬歲千秋,但封建專制特權使人性的醜惡面目充分暴露,灑向人間都是怨,改朝換代便成為必然的事了。有感賦《普慧寺古鐘》詩曰:

紅斑綠銹論滄桑,萬歲千秋笑帝王。

一瞬明宮多少事,鐘聲依舊送斜陽。

普慧寺古鐘為明代宮廷遺物,銘文確鑿,反映出當時的一些政治狀況。它又是佛寶,具有善業功德,蘊含著豐富的佛教文化意韻。對於研究明代萬曆年間宮廷與寺廟的關係,古鐘藝術和青銅器工藝,都具有很大的歷史文化價值。

遺憾的是,由於手頭資料缺乏,不知新絳縣普慧寺尚在否?我輩紅塵中人,身不由己,無暇到當地去考查。如有知情者,告以蛛絲馬跡,則不勝欣慰。因為我有一個心愿,與柴先生(自稱禪宗戴發弟子)商定後,如能將流落在外數百年之久的古鐘重歸普慧寺,該有多好,或許會成為一段禪林佳話呢。唐太宗永徽四年,新羅國王子金喬覺大師卓錫此聞,開堂接眾,度化眾生,後到九華山端坐禪修七十五載而成道果,被後人封為地藏菩薩化生。

清季以來,古寺顛覆,寺貌毀壞,今所存者只昔日幾處碑跡而已,僅粗可識其大意,實可悲也。

當今祖國強盛,佛法昌明,禪僧法智,2000年受海音上人之囑駐東華山,發大願心重建普慧禪林,多年來得到了當地政府及社會賢達四眾佛子的大力支持護佑現已建成山門殿、天王殿、地藏殿、圓通殿及兩棟寮房,共7600多平方米,均已投入使用;正在建設中的大雄寶殿,氣勢恢弘,仿故宮太和殿建造,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佛殿,建築面積達2000平方米。現已進入蓋瓦、裝修階段。計畫建造的藏經樓、鐘鼓樓、方丈院也正在規劃設計中。

幾年來,普慧禪寺從古廟遺址的廢墟上,拔地而起,寺廟建設已初具規模,各項佛事活動正常開展,香客絡繹不絕,香火越來越旺,古寺的恢復指日可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