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洞庭湖平原是外圍高、中部低平的碟形盆地。盆緣有桃花山、太陽山、太浮山等海拔500米左右的島狀山地突起,環湖丘陵海拔在250米以下,濱湖崗地低於120米者為侵蝕階地,低於60米者為基座和堆積階地;中部由湖積、河湖沖積、河口三角洲和外湖組成的堆積平原,大多在25-45米,呈現水網平原景觀。分為西、南、東洞庭湖。湖底地面自西北向東南微傾。
“湖廣熟,天下足”,洞庭湖平原土地肥沃、物產豐饒,人口密集,是全國商品糧基地和工業原料供應地,經濟地位十分重要。在湖南,洞庭湖平原的面積僅占全省總面積的7.18%,而人口(2005年)1565.70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23.26%;地區生產總值1529.15億元,也占到全省的23.48%;糧食總產量占湖南省的31.20%;水產品總產量達到湖南省的51.39%;棉花產量更是高達湖南省的83.24%。
“跳波亂明珠,隨風颺細縷。雲霧失君山,波浪連吳楚。”這是對洞庭湖平原水文氣候的描述。平原氣候具有從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性質,具有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較大,春秋降溫較劇,春暖遲,秋寒早,年降水量偏少,變幅甚大的氣候特徵。多年平均氣溫16.4-17.0℃,1月平均氣溫3.8-4.5℃,7月平均氣溫28.4—29.1℃。無霜期260天左右,年降水量1100-1400毫米,由外圍山丘向內部平原減少。4—6月降雨占年總降水量50%以上。
洞庭湖南納湘、資、沅、澧等四水,吞吐長江,具有水量充沛、水位變幅大、年徑流量變率大、年內分配不均、汛期長而洪澇災害頻繁的水文特徵。多年平均徑流量3126億立方米,最大年徑流量5268億立方米(1954年),最小年徑流量1990億立方米。具有調節長江洪水的作用。
洞庭湖平原區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重點淡水漁區之一。湖泊以定居性魚類為主,有鹹淡水洄游性魚類和江湖半洄游魚類114種,以鯉科為大宗,有63種,占55.3%。主要經濟魚類有草、鰱、鱅、鯿、魴、鱖等12種。蘆葦遍布湖洲,面積6萬公頃,90%用於造紙。洞庭湖區有通航河道147條,通航里程3276公里,常年通航河道75條,其中主要航道16條計996公里。湖區周圍的岳陽、益陽、常德、津市為新興的工業城市。
美景欣賞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