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方劑一
洗眼秦皮湯
來源
《聖濟總錄》卷一○四。
組成
秦皮(銼) 蕤仁(去皮) 黃連(去須) 山梔子仁各15克 黃柏30克(銼) 大棗5枚(去核)
用法
上六味,粗搗篩,以水800毫升,煎取400毫升,濾去滓,待微熱,分數次洗之,冷則重暖,余滓可重煎洗。
主治
眼目暴赤,及積年瞼爛不愈,兩目澀痛,睛上有白膜。
方劑二
洗眼秦皮湯:《聖惠》卷三十二。主治:眼赤爛及眼癢急赤澀。
成方:秦皮1兩,蕤仁1兩,甘草1兩半,細辛1兩,梔子仁1兩,苦竹葉2握,印成鹽1分。
製作:上為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二。
用藥方法:以水3升,煎取1升,去滓,稍熱洗目,不拘次數,冷即重暖用之。
詳解
甘草
詳細>>性味:甘;平
主治:倦怠食少;肌瘦面黃;心悸氣短;腹痛便溏;四肢攣急疼痛;髒躁;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癰瘡腫痛;小兒胎毒;及藥物、食物中毒
功能:補虛;補氣;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瀉火解毒;調和諸藥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2-6g,調和諸藥用量宜小,作為主藥用量宜稍大,可用10g左右;用於中毒搶救,可用30-60g。凡入補益藥中宜炙用,入清瀉藥中宜生用。外用:適量,煎水洗、漬;或研末敷。
用藥禁忌:1.《醫學入門》:痢疾初作,不可用。
2.《藥品化義》:味厚而太甜,補藥中不宜多用,恐戀膈不思食也。
3.《本草正》:中滿者勿加,恐其作脹,速下者勿入,恐其緩功。
不良反應:
苦竹葉
詳細>>性味:苦;寒
主治:熱病煩渴;失眠;小便短赤;口瘡;目痛;失音;燙火傷。
功能:清心;利尿明目;解毒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調敷。
用藥禁忌:
不良反應:
秦皮詳細>>性味:苦;澀;性寒
主治:濕熱瀉痢;帶下,目赤腫痛;睛生瘡翳;肺熱氣喘咳嗽
功能:清熱燥濕;清熱燥濕;清肝明目;止咳平喘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煎水洗眼或取汁點眼。
用藥禁忌:脾胃虛寒者忌服。《本經逢原》:胃虛少食者禁用。
不良反應:
蕤仁
詳細>>性味:甘;寒;無毒
主治:目赤腫痛;昏暗羞明;眥爛多淚;夜寐不安
功能:祛風散熱;養肝明目;安神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去油研膏點眼;或煎水洗。
用藥禁忌:
不良反應:
細辛
詳細>>性味:辛;溫;小毒
主治:風寒表證;頭痛,牙痛;風濕痹痛;痰飲咳喘;鼻塞;鼻淵;口瘡
功能:解表;發散風寒;散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通竅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1.5-9g;研末,1-3g。外用:適量,研末吹鼻、塞耳、敷臍;或煎水含漱。
用藥禁忌:氣虛多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等忌服。《本草經疏》:凡病內熱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虛,氣虛有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法皆禁用。《得配本草》:風熱陰虛禁用。
不良反應:1.《本草別說》:細辛,若單用末,不可過半錢匕,多即氣悶塞,不通者死。
2.《註解傷寒論》:水停心下而不行,則腎氣燥。
梔子
詳細>>性味:苦;寒
主治:熱病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疳;淋證;葉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
功能:清熱瀉火;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用藥方法: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未摻或調敷。
用藥禁忌:脾虛便溏者忌服。
1.《本草匯言》:吐血衄血,非陽火暴發者忌之。
2.《得配本草》:邪在表,虛火上升,二者禁用。
方劑變化概攬
洗眼秦皮湯
《聖惠》卷三十二。詳細>>主治:眼赤爛及眼癢急赤澀。
成方:秦皮1兩,蕤仁1兩,甘草1兩半,細辛1兩,梔子仁1兩,苦竹葉2握,印成鹽1分。
製作:上為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二。
用藥方法:以水3升,煎取1升,去滓,稍熱洗目,不拘次數,冷即重暖用之。
洗眼秦皮湯
方出《聖惠》卷三十二,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一○。詳細>>主治:眼赤腫痛。
成方:秦皮1兩(去苗),防風1兩(去蘆頭),甘菊花3分,竹葉白40片,蕤仁7枚(湯浸,去赤皮,研),梔子仁3分,葳蕤1兩。
製作:上銼細。
出處:方出《聖惠》卷三十二,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一○。
用藥方法:以水3大盞,煎取1盞半,綿濾去滓,每暖3合,洗眼,1日2-3次。洗了避風。
洗眼秦皮湯
《聖濟總錄》卷一○八。詳細>>主治:時氣病後,目赤痛不開,昏暗。
成方:秦皮(去粗皮,銼)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梔子仁1兩,大黃(銼,炒)1兩,細辛(去苗葉)1兩,蛇含草1兩,苦竹葉1兩,鹽1兩。
製作:上銼細。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
用藥方法:於臼中搗令碎爛,如眼赤及痛,每用5錢匕,以水2盞,煎取1盞,濾去滓,頻頻洗眼。
洗眼秦皮湯
《聖惠》卷三十三。詳細>>主治:眼白睛腫起,赤磣痛癢。
成方:秦皮1兩(去粗皮),桑根白皮1兩,玄參半兩,葳蕤1兩,川大黃半兩,竹葉2兩,梔子仁半兩,青鹽半兩(未成湯下)。
製作:上粗銼。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用藥方法:以水2大盞,煎至1盞半,入鹽,濾去滓,微熱淋洗,冷即再暖洗之。
洗眼秦皮湯
:《聖惠》卷三十二。詳細>>主治:風毒沖眼。
成方:秦皮2兩,黃連2兩(去須),蕤仁1兩(去赤皮,研),淡竹葉1握,古錢10文。
製作:上銼細。
出處:《聖惠》卷三十二。
用藥方法:以水3大盞,和錢煮取1大盞,去滓,適寒溫,洗之,1日2-3次。
洗眼秦皮湯
《聖濟總錄》卷三十二。詳細>>主治:傷寒後熱氣上沖,目生瘡翳。
成方:秦皮1兩,竹葉1握,防風(去叉)半兩,菊花半兩,萎蕤半兩,蕤仁(去殼,研)1分,甘草(生用)3分。
製作:上為粗末。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二。
用藥方法:即用水2升,煎取1升,綿濾去滓,放溫洗眼,不拘時候。
洗眼秦皮湯
《聖濟總錄》卷一○四。詳細>>主治:眼暴赤,及積年瞼爛不差,澀痛,睛上有白膜。
成方:秦皮(銼)半兩,蕤仁(去皮)半兩,黃連(去須)半兩,山梔子仁半兩,黃柏1兩(銼),大棗5枚(去核)。
製作:上為粗末。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
用藥方法:以水4升,煎取2升,濾去滓,微熱數洗之,冷則重暖,余滓可重煎洗。
配圖
相關連線
中藥方劑之X開頭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