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法萊斯戰役 (Falaise,Battle of)1944年8月10—25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英軍隊在法國西北部實施的進攻戰役。美軍於8月10日開始進攻。在加拿大軍隊開到之前,美軍司令部留2個師和7個炮兵營在阿爾讓唐地域防守,而將第3集團軍其餘兵力東調塞納河。8月16日起,德軍統帥部開始通過法萊斯和阿爾讓唐間40公里的通路調回坦克第5集團軍和第7集團軍的基本兵力。美軍(第1集團軍)直到8月18日才恢復了從阿爾讓唐向北的進攻,兩天后在尚布瓦和特蘭地域與波蘭坦克第11師(加拿大第1集團軍)會合,從而完成了戰役合圍。德國8個多師(其中3個坦克師)被合圍。坦克第5集團軍和第7集團軍其餘兵力撤向利扎羅,加塞、呂格勒地域並在這一地域設防固守,以保障整個“B”集團軍群撤過塞納河。8月20日,德國法西斯軍隊以集中於特蘭和尚布瓦以東對付合圍對外正面的5個坦克師、2個步兵師和被圍集團的坦克軍、傘兵軍實施內外夾擊突破了合圍正面。近一半被圍德軍得以撤過塞納河,其餘全部被俘。8月25日,盟軍前出至塞納河畔並攻占了河左岸上的幾個小型登入場。戰爭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於1944年8月在法國西北部實施的進攻戰役。諾曼第登入戰役結束後,盟軍右翼美第3集團軍(司令為G·S·巴頓中將)於7月31日突入布列塔尼半島,實現盟軍最高司令D·D·艾森豪上將突破德軍“B”集團軍群(轄第5裝甲集團軍、第7集團軍,司令為H.G.von克盧格元帥)防禦的企圖。8月6~7日,德軍“B”集團軍群根據A.希特勒的命令,從莫爾坦、維爾地域向阿夫朗什發起攻擊,企圖殲滅美第3集團軍。8日,盟軍最高司令部決定利用德軍向西進攻的有利時機,下令盟軍第12集團軍群(轄美第1、第3集團軍,司令為ON.布雷德利中將)和盟軍第21集團軍群(轄英第2集團軍和加拿大第1集團軍,司令為B.L.蒙哥馬利上將)南北夾擊,殲滅德軍“B”集團軍群於阿讓唐、法萊斯以西地域。盟軍的戰役部署是:以美第1集團軍實施正面防禦,阻止德軍突向阿夫朗什,掩護美第3集團軍的側後;美第3集團軍沿勒芒、阿朗松、阿讓唐機動,迂迴德軍側後;加拿大第1集團軍從卡昂向阿讓唐地區進攻,同美第3集團軍會師於法萊斯地域,切斷德軍退路。
戰役目的

戰爭概述

戰爭過程
法萊斯(Falaise pocket)戰役 1944年8月10—25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英軍隊在法國西北部實施的進攻戰役。法萊斯戰役的目的是合圍並殲滅法萊斯、莫爾坦、阿爾讓唐地域的德軍集團並前出至塞納河畔.
1944年7月諾曼第登入戰役結束後,美軍坦克以驚人的速度挺進,在7天內占領了整個布列塔尼半島。8月6日,希特勒急令展開“列日作戰”,德軍8個裝甲師向莫爾坦地域的美軍發起反擊。8日,盟軍最高司令部決定利用德軍翼側暴露的有利形勢,下令美軍第7、第15和第5軍協同英軍第8、第30軍和加拿大第2軍,從南北兩面實施鉗形夾擊。當日,蒙哥馬利指揮加軍和英軍沿卡昂至法萊斯公路及其西側發起突擊,代號為“總體作戰”,同時,巴頓指揮的第15軍等部隊調頭北進,形成合圍之勢,從此,二次大戰西線戰場著名的“法萊斯口袋”之戰拉開序幕。在這次戰役中,雙方的裝甲兵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圍攻戰和突圍戰進行的異常慘烈,盟軍和德軍均蒙受重大傷亡。第12集團軍群(美國第1、第3集團軍;司令為布萊德雷上將)從南面將盟國當面守敵“B”集團軍群(司令為莫德爾元帥)的基本兵力(坦克第5集團軍和第7集團軍)重重包圍。從北面實施包圍的是第21集團軍群(英國第2集團軍和加拿大第1集團軍,司令為蒙哥馬利上將)。德國第7集團軍和第5裝甲集團軍近20個師(含5個裝甲師)約28萬人陷入法萊斯、阿爾讓唐地域已形成包圍態勢的“口袋”。

盟軍至少有28個師對敵作戰,並且完全掌握了制空權。盟軍司令部利用已形成的有利形勢,決定以美國第3集團軍從勒芒地域,以加拿大第1集團軍從法萊斯以北地域對阿爾讓唐實施南北對進突擊,合圍敵法萊斯集團。
美軍於8月10日開始進攻。在美第15軍主要方向上作戰的兵團8月13日進抵阿爾讓唐地域,但按照布萊德雷的命令並經艾森豪同意在此停止前進,因為這兩位司令官擔心第15軍越過同第21集團軍群的分界線會導致美國軍隊同加拿大軍隊的混合,從而失去對軍隊的指揮,遂令巴頓的先頭部隊第5裝甲師停在阿讓唐,等待加軍到來,但加軍遭德軍頑強抗擊,於17日才占領法萊斯,18日攻入特蘭。
於是,“法萊斯口袋”東端缺口竟因盟軍將領的重大誤斷而開放了一個星期。8月19日美軍與加軍在尚布瓦會師,終於封閉了缺口。德國8個多師(其中3個坦克師)被合圍。坦克第5集團軍和第7集團軍其餘兵力撤向利扎羅,加塞、呂格勒地域並在這一地域設防固守,以保障整個“B”集團軍群撤過塞納河。8月20日,德軍以集中於特蘭和尚布瓦以東對付合圍對外正面的5個坦克師、2個步兵師和被圍集團的坦克軍、傘兵軍實施內外夾擊突破了合圍正面。近一半被圍德軍約4萬人突圍得以撤過塞納河,其餘全部被俘。21日,戰役結束。到8月25日,盟軍前出至塞納河畔並攻占了河左岸上的幾個小型登入場。
法萊斯戰役對盟軍是一次成功的戰役。但是,盟國儘管占有最為有利的條件,卻由於行動不果斷和指揮失當而未能及時完成合圍並達到殲滅敵第7集團軍和坦克第5集團軍的預定戰役目的。8月8日上午,德軍最著名的王牌坦克手、波卡基村血戰中的主角魏特曼,率2輛“虎”式坦克向法萊斯撤退途中,突遭盟軍伏擊,車體炸毀,炮塔掀翻在地,魏特曼即刻斃命。

1944年7~8月,巴頓中將的軍旅生涯正當如日中天之際。8月初成立的美軍第3集團軍在巴頓的率領下,勢如破竹地長驅直撲法萊斯戰場,在圍殲德軍的作戰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波蘭第1裝甲師於1944年初在由流亡到英國的波蘭人組成,誓死復仇的精神使他們在戰鬥中異常英勇彪悍。該師在付出慘重代價後,成功地圍殲了大量撤退途中的德軍。該師師長馬柴克將軍被稱頌為二戰中波蘭最傑出的坦克指揮官。
在聖蘭伯特的1輛“黑豹”坦克擊毀了14輛M4中型坦克。最後,1名年輕的中尉拚死爬上“黑豹”,向炮塔內扔了個手榴彈,才讓這隻“黑豹”閉上“嘴”。在這次戰役中,加拿大步兵乘坐一種稱為“袋鼠”式的裝甲輸送車,在坦克之後向前推進。這種車是用“拉姆”輕型坦克底盤臨時改裝的,實戰證明,它為步坦密切協同行動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條件。惡劣的天氣使盟軍飛機無法出動,德軍趁機朝著“口袋”缺口外奔逃。8月17日天氣放晴,盟軍攻擊機蜂擁而出,進行猛烈空襲,德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相關人物

D·D·艾森豪Eisenhower,Dwight David(1890~1969)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歐洲戰區)盟軍最高司令,美國總統(1953~1961)。幼時家貧,西點軍校畢業後任少尉,駐紮在德克薩斯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指揮坦克訓練中心,擢升為上尉,獲服務優異獎章。1924年被選派到參謀學校學習,1926年已是少校的艾森豪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2年後又在陸軍學院完成學業,1935年隨麥克阿瑟將軍去菲律賓,重建菲聯邦陸軍,晉級

戰爭點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