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BLOCH210轟炸機

法國BLOCH210轟炸機

1932年,法國海軍航空兵希望能夠獲得一種新式的魚雷轟炸機以取代其老舊不堪的法爾芒F.60“哥利亞”式轟炸機;巧的是,當時的法國陸航(法國陸軍航空兵在1933年4月1日改稱法國空軍)同樣需要將手中的LeO 20 BN5雙翼夜間轟炸機更新換代。頗會察言觀色的馬塞爾.布洛克(Marcel Bloch)飛機公司立刻聞風而動,依靠其在研製 MB.200雙發上單翼晝間轟炸機時所獲得的經驗,很快便搞出了聲稱能同時滿足陸海航雙方要求的新設計,這便是後來的 MB.210。

原型機

兩架原型機的製造工作始於1933年,第一架飛機(Bloch210No.01)仍採用老式的固定起落架,配備的動力則是

法國BLOCH210轟炸機

MB.200雙發上單翼晝間轟炸機

兩台“土地神-羅納”14Kdrs/Kgrs“西北風”式十四缸氣冷引擎。1934年7月27日,該機被用卡車從庫爾貝伏瓦(Courbevoie)送到了維拉庫布萊(Villacoublay),並於11月24日在那裡進行了首次試飛。技術人員們針對試飛中暴露出的問題對原設計做不少修改,包括重新設計機尾改善飛機的操縱性,調整背部炮塔的位置以調節重心分布等等。當這些改造全部完成後,01號原型機從1935年1月15日起開始繼續其未完成的試飛工作。改造後的MB.210同樣稱不上完美,其後又陸續引入的改良包括:加大外翼段的後掠角度,在機腹增設了一個可收放的機槍塔加強自衛火力等。最後,經歷反覆修改後終於大致令人滿意的原型機被送到了法國空軍的航空器材測試中心(CEMA),從第二年2月14日開始由軍方的飛行員進行試飛。一個月後,Bloch210No.01又裝上了全部武裝轉送卡佐(Cazaux)測試其機載武器系統。當空軍對該機的性能表示基本滿意後,這架忙碌的原型機立刻按照法國海航的要求馬不停蹄地飛往馬塞-馬里尼亞訥(Marseille-Marignane),在那裡用兩個浮筒換下固定式起落架後便開始在貝爾湖(BerreLake)上進行水上起降的試驗。很可能是因為海航對這種飛機並不欣賞的關係,帶浮筒的MB.210沒有能獲得其他的訂單。

被命名為MB.211的第二架原型機試驗性地安裝了兩台860匹馬力的伊斯帕諾.絮扎(Hispano-Suiza)12Ybrs型十二缸直列式液冷發動機。一俟完工後,該機同樣被送到了維拉庫布萊進行測試,不過真正的試飛工作則到四月十六日才正式展開。在試飛中該機表現良好,平飛時速達到了316公里/小時(196英里/小時),但這一數據和MB.210比卻沒有太大的進步,因此對空軍而言並不想繼續發展這一型號。雖然技術人員又試著為這架飛機換上了伊斯帕諾.絮扎14Aa01/02引擎,試圖以MB.212的名義獲得支持,但同樣沒能吸引空軍的注意力。

根據“I計畫”,空軍在1935年4,5月間訂購了130架Bloch210轟炸機。其中第一架完工的飛機被命名為“凡爾登

法國BLOCH210轟炸機

MB.210第一架生產型,被命名為“凡爾登”號
(VERDUN)”號,於1935年12月10日在安德雷•居爾瓦勒(AndréCurvale)操縱下順利升空,並在4,000米高度(13,123英尺)達到了335公里/小時(208英里/小時)的最高時速。該機安裝了870匹馬力的“土地神-羅納”14Kirs/Kjrs星型引擎以及“拉蒂埃”型(Ratier)三葉變距螺旋槳,同時還改裝了可以向後方收起的主起落架。第二架飛機在1936年4月交到空軍手中,和前者比較起來這架飛機又有了些微的不同,最主要的不同便是加大了外翼段的上反角,而其後所有的量產飛機亦全部按照第二架飛機的標準製造。

性能數據

布洛克MB.210BN5

法國BLOCH210轟炸機法國BLOCH210轟炸機

翼展:22.8米(74英尺10英寸)
全長:18.9米(62英尺)
機高:6.7米(22英尺)
空重:5990公斤(13206磅)
滿載起飛重量:10,200公斤(22,487磅)
動力裝置:動力為兩台910匹馬力的“土地神-羅納”14N10/11十四缸氣冷星型發動機
性能數據
在3,500米(11,483英尺)高度的最大時速為322公里/小時(200英里/小時),實用升限9,900米(32,480英尺),航程1,700公里(1,056英里)。

武器系統

法國BLOCH210轟炸機從標記上看是屬於GB I/51的MB.210

正如前面提到的,該機的自衛武器是機頭,機背和機腹三個手動機槍塔內的三挺7.5毫米MAC1934型機槍,每挺機槍備彈800發。而1,600公斤的有效載荷主要有以下幾種組合方式:兩枚500公斤炸彈或八枚200公斤炸彈,也可以是三十二枚50公斤炸彈。如果選擇10公斤的人員殺傷彈,那么該機的彈艙內可容納一百二十八枚。MB.210的機組成員為五人,包括:駕駛,副駕駛/導航員,首部自衛機槍手,腹部自衛機槍手/無線電報務員和背部自衛機槍手。

尷尬戰史

由於所需的變距螺旋槳不能保證供應,布洛克轟炸機的生產及交付遠遠落後于軍方的日程安排。在整個1936年中,法國空軍只拿到了23架MB.210。不過,該機的銷售倒是紅紅火火,羅馬尼亞也發來了二十四架飛機的訂單(後來減到十架),法國空軍則追加了三十六架飛機的訂貨,而到該年年底時,又將這一數字提升到了一百架。為了應付如此繁重的生產任務,除了國營西南飛機製造公司(SNCASO),國營中央飛機製造公司(SNCAC)及國營西方飛機製造公司(SNCAO)也按照許可證加入了該機的生產。這樣,到1939年初該機的生產線關閉為止,MB.210BN5的產量已經達到了二百五十三架。

法國空軍在1937年中共接受了125架布洛克210轟炸機,但磨合期產生的大量問題明顯拖延了實戰部隊的換裝進

法國BLOCH210轟炸機法國空軍D.520護送MB.210和Bre.693進行最後的出擊
程。再加上由於引擎過熱及汽化器故障引發了不少飛行事故,空軍不得不在1937年9月24日要求所有的飛機停飛。最終的解決之道是用910匹馬力的“土地神-羅納”14N10/11或14N20/21型發動機替換了不可靠的14Kirs/Kjrs發動機,不過這一切已經令飛行員們對這種醜陋的飛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甚至還令他們在私底下為MB.210取了個“飛行棺材”的外號。

當法國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國宣戰時,法國空軍的十二個轟炸大隊共裝備了二百三十八架布洛克轟炸機。其中十個大隊駐紮在法國本土,另外兩個大隊則駐紮在北非的突尼西亞。具體分布如下:

法國本土:土魯斯(Toulouse)
GBI/11
GBII/11
GBI/23
GBII/23
蘭斯Rheims
GBI/12
GBII/12
波爾多(Bordeaux)
GBI/21
GBII/21
圖爾(Tours)
GBI/51
GBII/51
突尼西亞:傑爾達堡(Kalaa-Djerda)
GBI/19
GBII/19

考慮到這時MB.210已經顯得過時,法國空軍並不打算將這些魚腩部隊送上前線與兇猛的德國空軍死拼,而是趁著“假戰”的空閒依次將這些部隊抽調到了法國南方,抓緊為其換裝較新型號的飛機。

到1940年5月10日德軍開始閃擊西歐時為止,整個法國空軍的一線部隊中已經只剩下第七轟炸機群所屬駐伊斯特

法國BLOCH210轟炸機第十一夜間轟炸大隊的飛機,1938年駐紮在Lerida
爾(Istres)的GBI/23還全部裝備著MB.210。英勇的法國飛行員不顧手中裝備的老舊,毅然決然地駕駛著這些“飛行棺材”投入戰鬥。由於德國裝甲部隊的快速推進,GBI/23不得不連續變換駐地,先是遷到了蓬蘇約訥(Pont-sur-Yonne),然後又是肖蒙(Chaumont);不過該部仍然頻頻出擊,陸續對法國北部和比利時境內的德軍目標發起了好幾次夜間攻擊,直到6月1日才奉命撤出戰鬥,退往奧朗日(Orange)開始換裝LeO451轟炸機。幾乎與此同時,駐高歇堡(LaFerté-Gaucher)機場的GBI/21和GBII/21的MB.210機群也對德軍地面部隊發起了一次又一次攻擊,雖然取得了一些戰果,但自身的損失亦很慘重,短短几天便損失了十架飛機。而正在換裝途中的GBII/11也在6月10日義大利對法宣戰後開上前線,用六架MB.210和十五架LeO451組成混合編隊拚命抗擊企圖落井下石的義大利人。
法國BLOCH210轟炸機照片中的BLOCH210仍沿用法國單色塗裝不同

當法國於6月22日簽署停戰協定時,在未被占領的法國本土還駐有九十九架MB.210,法屬北非則還保留著二十架該型號飛機。維希法國空軍不再使用這些飛機,開始將其封存或拆毀,只將其中六架翻新後用於導航員的訓練而已。

西班牙右翼軍官在1936年7月18日發起叛亂對抗共和政府,由此直接引發了血腥的西班牙內戰。交戰雙方不約而同地向其他國家尋求軍用機的補充,而法國便是共和派一方主要的軍火來源之一。

最後命運

法國試飛員里奧奈爾•德•馬米埃(LioneldeMarmier)在1936年的七八月間將第一架MB.210送到了西班牙。最初該機被編入“西班牙”中隊,不過很快又轉到了第七十二轟炸機大隊。到九月份又有兩架飛機直接從布洛克公司的梅里尼亞克工廠飛到了西班牙,到第二年五月共和政府一方已經有了十五架布洛克轟炸機。由於該機在晝間戰鬥中的生存力極低,很快便被轉用於夜間轟炸。1938年,倖存的MB.210全部被編入第十一夜間轟炸大隊,其後這些飛機的命運便鮮為人知了。

法國BLOCH210轟炸機比薩拉比亞上空的BLOCH210

賣給羅馬尼亞的十架MB.210被編入駐克拉約瓦(Craiova)的第八十二轟炸中隊。當該國加入軸心國陣營並於1941年6月22日隨德國入侵蘇聯後,該機同樣擔任了一部分晝間和夜間轟炸任務,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對比薩拉比亞地區阿克曼(Akkerman)機場的空襲中,羅馬尼亞飛行員們聲稱摧毀了駐紮在那裡的一百多架蘇軍飛機!不過,由於事故及戰鬥損失,到比薩拉比亞戰役結束時該中隊手中只剩下了五架飛機,且只有兩架還可以飛行。到1942年3月,羅馬尼亞空軍所有的MB.210已經全部退出了一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