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生地湯

河蟹生地湯

以上二味加水適量,文火煎煮,去渣取。 \n功效: 滋陰利咽,清熱散結。

配方

鮮河1隻,生地黃30克。

製法

以上二味加水適量,文火煎煮,去渣取。
功效: 滋陰利咽,清熱散結。

用法

每日1次,連用3日。

【異名】、郭索(《太玄經》),(《說文》),(《廣雅》),蜅觜(《玉篇》),螃蟹(《蟹譜》),毛蟹稻蟹(《醫林纂要》),垪鉗(《陸川本草》)。
【來源】為方蟹科動物中華絨螯蟹的肉和內臟。
【動物形態】中華絨螯蟹
全體被堅硬的甲殼,背面黑綠色,腹面色較淺。頭胸甲長約5.4厘米,寬約6厘米,呈方圓形,背面隆起;額緣及前側緣各有4齒。眼1對,具短柄,能活動;口器為3對顎足組成,第3對顎足扁而寬,蓋在口的最外面。觸角2對,位於頭胸部前面中央。胸肢5對,第1對為強大的螯足,掌節和指節基部的內外面密生絨毛;其餘4對為步足,長而扁平,末端尖銳呈爪狀;前3對步足的腕節與前節的背緣、第4步足前節與指節基部的背緣和腹緣,都密具剛毛。腹部退化,折伏於頭胸部下方,無尾節及尾肢,雌雄異形,雌的圓形,雄的三角形,俗稱為臍。腹肢退化,藏在臍的內側,雌的共4對,卵產出後,即附著於此。雄的僅2對,且已變為交配器。
穴居於江、河、湖、澤或水田周圍的土岸,晝伏夜出,以動物的屍體或穀物為食。秋季成長豐滿,常洄游到近海繁殖。雌蟹所帶的卵,至翌年3~5月間孵化,幼體經多次變態,發育成幼蟹,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繼續生長。沿海地區均有分布。
本動物的甲殼(蟹殼)、(蟹爪)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秋季捕捉。
【化學成分】可食部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質14克,脂肪2.6克,碳水化物0.7克,灰分2.7克;141毫克,191毫克,鐵0.8毫克,維生素A230國際單位,硫胺素0.01毫克,核黃素0.51毫克,尼克酸2.1毫克;又含微量(0.05%)膽甾醇。肌肉含10餘種游離胺基酸,其中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組氨酸精氨酸量較多。蟹從海水入淡水,或從淡水入海水時,體內的氮代謝發生相應的變化。例如從海水入旗水,3小時後,肌肉中總胺基酸量即見減少。其中變化最顯著的為脯氨酸甘氨酸,同時排泄的氨量增多。

河蟹生地湯河蟹生地湯

【性味】鹹,寒。
①《本經》:"味鹹,寒。"
②《別錄》:"有毒。"
③《日華子本草》:"涼,微毒。"
【歸經】入肝、胃經。
①《本草經疏》:"入足陽明、厥陰經。"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腎三經。"
【功用主治】清熱,散血,續絕傷。治筋骨損傷,疥癬,漆瘡,燙傷。

①《本經》:"主胸中邪氣熱結痛,歪僻面腫。"
②《本草經集注》:"殺莨菪毒。"
③《別錄》:"解結散血,愈漆瘡,養筋益氣。"
崔禹錫食經》:"主皶鼻惡血,明目醒酒。"
⑤孟詵:"主散諸熱,治胃氣,理筋脈,消食。醋食之,利肢節,主五臟中煩悶氣。"
⑥《本草拾遺》:"腳中、腳,殼中黃,並能續斷絕筋骨,取碎之微熬,納瘡中筋即連也。"
⑦《日華子本草》:"治產後肚痛血不下,並灑服;筋骨折傷,生搗炒罯良。"
⑧《滇南本草》:"山螃蟹強壯筋骨,並能橫行絡分。"
⑨《綱目》:"治瘧及黃疸;搗膏塗疥瘡癬瘡;搗汁滴耳聾。""鹽蟹汁,治喉風腫痛,滿含細咽即消。"
⑩《本經逢原》:"生搗塗火燙。"
⑾《隨息居飲食譜》:"補骨髓,滋肝陰,充胃液,養筋活血,治疽愈核。"
【用法與用量】內服:燒存性研末或作丸。外用:搗敷或焙乾研末調敷。
【宜忌】外邪未清,脾胃虛寒及宿患風疾者慎服。
①《本草衍義》:"此物極動風,體有風疾人,不可食。"
②《日用本草》:"不可與紅柿同食。偶中蟹毒,煎紫蘇汁飲之,或搗冬瓜汁飲之,俱可解散。"
③《綱目》:"不可同柿及荊芥食,發霍亂,動風,木香汁可解。"
④《本草經疏》:"跌打損傷,血熱瘀滯者宜之,若血因寒凝結,與夫脾胃寒滑,腹痛喜熱惡寒之人,鹹不宜服。"
②《隨息居飲食譜》:"中氣虛寒,時感未清,痰嗽便瀉者均忌。"
【選方】①治骨節離脫:生蟹搗爛,以熱酒傾入,連飲數碗,其渣塗之,半日內,骨內穀穀有聲即好,乾蟹燒灰,酒服亦好。(《唐瑤經驗方》)
②治跌打骨折筋斷:螃蟹,焙乾研末,每次三至四錢,酒送服。(《泉州本草合骨散)
③治小兒解顱:蟹螯並白及爛搗,塗頗上。(《本草衍義》)
④治濕熱黃疸:蟹燒存性研束,酒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日服二次。(《瀕湖集簡方》)
⑤治疥癬:螃蟹焙乾研末,調豬脂敷患處。(《泉州本草》)
⑥治漆瘡延及滿身:搗爛生蟹塗之。又可敷疥瘡濕癬之久不愈者。(《肘後方》)
⑦治婦人產後兒枕疼:山螃蟹不拘多少,用新瓦焙乾,熱燒酒服,良效。(《滇南本草》)
【名家論述】①《本草經疏》:"蟹味鹹氣寒,入足陽明,足厥陰經。經曰:'熱淫於內,治以鹹寒',故主胸中熱結痛也。歪僻者,厥陰風熱也,面腫者,陽明熱壅也,解二經之熱,則筋得養而氣自益,歪僻面腫俱除矣。鹹走血而軟堅,故能解結散血。愈漆瘡者,以其能解漆毒故也。"
②《本經逢原》:"蟹性專破血,故能續斷絕筋骨。《本經》主胸中邪氣熱結痛,歪僻面腫,皆是瘀血為患。性能敗漆,今人生搗治漆瘡、塗火傷,皆取散血之意。《日華》治筋骨折傷,生搗盫之。藏器雲能續斷筋,去殼用黃,搗爛微炒,納入瘡中,筋即連也。可知其功不獨散而能和血矣。惟蟹與柿性寒,所以二物不宜同食,令人泄瀉發癥瘕。"

地黃

【別名】 酒壺花山煙山煙、山白菜。
【來源】 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塊根。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色長柔毛和腺毛。葉基生成叢,倒卵狀披針形,基部漸狹成柄,邊緣有不整齊鈍齒,葉面皺縮,下面略帶紫色。花莖由葉叢抽出,花序總狀;萼5淺裂;花冠鐘形,略2唇狀,紫紅色,內面常有黃色帶紫的條紋。蒴果球形或卵圓形,具宿萼和花柱。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於山坡、田埂、路旁。主產河南遼寧河北山東浙江;多栽培。

河蟹生地湯河蟹生地湯
【採制】 秋季採挖,除去蘆頭、鬚根,為鮮生地;根烘熔至八成乾,並內部變黑,捏成團狀,為生地黃;生地熏蒸至黑潤,為熟地黃
【性狀】 鮮地黃紡錘形或圓柱形條狀,中間常縊縮作連珠狀;表面淡橙色,具皺紋、皮孔及芽痕;肉質,易斷,斷面黃白色,皮部有橙紅色小點;味微甜、微苦。生地黃不規則團塊狀;表面灰棕色或棕黑色,極皺縮;質韌,斷面棕黑色,有光澤,具粘性;味微甜。
【化學成分】 含梓醇(catalpol)、多種胺基酸和糖、甘露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campesterol)等。
【性味】 鮮生地性寒,味甘、苦。生地黃性寒,味甘。
【功能主治】 鮮地黃清熱生津,涼後,止血;用於熱風傷陰、舌絳煩渴、發斑發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於熱病煩渴、發斑發疹、陰虛內熱、吐血、衄血、糖尿病、傳染性肝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