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封演 《聞見記》稱《玉篇》“凡一萬六千九百一十七字”。今日我們看到的《玉篇》是 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陳彭年等重修。 唐代上元間孫強的增字本,收字有 22561字,比封演所記的數目多5600多字,而註解大有刪削,已經不是原本之舊。顧野王原本在宋代就已亡佚,只有日本還保存一部分傳寫本。日本現在所存有卷八、卷九、卷十八、卷十九、卷二十二、卷二十四、卷二十七幾卷,其中除卷二十二、卷二十七不缺字以外,其他都是殘卷。這些字都是唐代日本到中國的留學生和僧人傳抄帶回日本的。共存62部的2052字,相當原書的1/8 強。這都是希有的秘籍。(見彩圖) 從顧野王的原本來看,每字下不僅註明字義,而且舉出見於古籍的例證和前人的註解,先經傳,後子史文集,最後是字書、訓詁書,極其詳備,字有異體也分別註明,跟今本很不一樣。
顧野王在自序中說:“ 六書、 八體,今古殊形。或字各而訓同,或文均而釋異,百家所談,差互不少。字書捲軸,舛錯尤多,難用尋求,易生疑惑。猥承明命,預纘過庭,總會眾篇,校讎群籍,以成一家之制,文字之訓以備。”這說明他作《玉篇》的宗旨是要綜合眾書,辨別形體意義的異同,網羅訓釋,以成一家之言。《字林》收字 12000多字,《玉篇》比《字林》多4000多字,這是在 《字林》之後一部承前啟後的重要著作。可惜後來經過孫強增刪,又經陳彭年等重修,原書體列已大改變。
今本 《玉篇》有宋本,又有元本。宋本有清代 張士俊澤存堂刻本和曹寅揚州詩局刻本。 元本有《四部叢刊》影印本。宋本卷首在野王序和進書啟之後有“ 神珙 反紐圖”及“分毫字樣”,而元本多《玉篇廣韻指南》一卷。宋本注文繁富,而元本則大都減略,排比整齊,因而部中字的排列次第與宋本不相同,現在通常套用的是張士俊澤存堂刻本。(見彩圖)
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