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簡介
![汶陽遺址](/img/f/c82/nBnauM3X4AjN0EjMwAjN3UTNxUTMwcjM5IzNzQTNwAzMxAzLwY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出土文物
![汶陽遺址一枚宋代元豐通寶](/img/8/7f4/nBnauM3XwYjNwIzM4AjN3UTNxUTMwcjM5IzNzQTNwAzMxAzLwY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汶陽遺址的文化內涵極為豐富,文物價值極高,延續時間較長,遺址為新石器時代遺址,時間大約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至龍山文化時期,為我們研究汶河上游文化的發展及其特點,提供了豐富的原始資料;又為證明汶河上游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提供了可靠的實物依據。
紅陶鬹是汶陽遺址最激動人心的發現。陶鬹為三足酒器,是山東地區所特有的一種新石器時代的典型器物,陶鬹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都很重要,可以說只要是陶鬹真品,都為文物重器。其形狀如鳥,造型優美流暢,被藝術史家視為遠古造型藝術中設計最為成功的作品。紅陶鬹的大量出土,進一步說明了汶陽遺址發達的史前文明。
考古研究
此前一般認為汶陽遺址的年代範圍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至龍山文化時期,事實上其文化內涵要遠比這兩個時期要豐厚。大量的打制石器的發現,證明了此地遠在舊石器時代就是人類先祖的居住地,而盤龍大街南邊原“掃砟地”大量唐宋瓷器的出土以及窯址的發現,說明汶陽一帶在唐宋時期絕對是一個大的聚落中心。而此遺址青花瓷器以及其他明清器物的少見,說明了在明清時期,聚落中心已經轉移到別處。但是,從舊石器時代至元,長達上萬年的人類文化遺存,仍舊使這個遺址成為萊蕪市最有研究價值的遺址。
以盤龍大街為界,汶陽遺址被人為分為了兩部分,而且都分別被企業占用作了企業廠房。
南半部分地面散落著大量的白瓷器片,多呈現宋元時期的文化內涵。在東北部,是南遺址最可寶貴的區域——那裡裸露的地表已經是大汶口文化與龍山文化的交界地層。在這裡,發現過一枚龍山文化時期的箭鏃。此箭鏃製作精美,有使用痕跡。其材質具體屬於取材於萊蕪當地的灰綠色硬綠泥石千枚岩。說明了汶陽遺址正是“從大從弓”的善射民族夷族人創造的輝煌文明。另外,在這個區域,發現有大量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時期的高規格陶器的殘片,其中復原成功了一件紅陶鬹。
北遺址則多是龍山文化的遺存,其主要分布區域是西北高台地。值得高興的是,在這裡發現了珍貴的龍山文化蛋殼黑陶片。你能想像厚度不足一毫米的精緻黑陶嗎?在我國古文化史中,有一種陶片因其高超的製作技術備受學術界推崇,那就是龍山文化的蛋殼黑陶。
區別於大汶口遺址是墓葬遺址,汶陽遺址是汶河上游最重要的大汶口文化生活遺址。
泰山腳下的古遺址
泰山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經多次文物普查,現存主要古遺址42處,古墓葬13處,古建築58處,碑碣1239塊,摩崖刻石1277處,石窟造像14處,近現代文物12處,文物藏品萬餘件。其中城子崖遺址、四門塔、大汶口遺址、靈岩寺、岱廟、千佛崖石窟造像、龍虎塔、九頂塔、馮玉祥墓等,先後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大汶口遺址 齊長城遺址 烽火台遺址 周明堂遺址 社首山遺址 智人化石遺址 漢明堂 中淳于遺址 銅山冶銅遺址 羊祜故城遺址 | 城子縣遺址 泰山書院遺址 徂徠書院遺址 青岩書院遺址 孔子廟遺址 隱仙觀遺址 神通寺遺址 青崖寨遺址 赤眉軍起義遺址 黃巢寨遺址 | 龍門口遺址 姚莊遺址 古博城遺址 文姜城遺址 勺山遺址 黃崖寨遺址 茅茨遺址 登封台遺址 姜博士起義遺址 | 岱麓書院遺址 湧泉庵 汶陽遺址 唐王寨遺址 趙家泉古城址 竹林寺遺址 橋溝遺址 谷山玉泉寺 柳杭遺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