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杭遺址

柳杭遺址

柳杭遺址: 以遺址本體為保護範圍。保護範圍向東至岳羊路、南至泰萊高速公路、向西100米、北至老泰萊公路內的區域為建設控制地帶。

簡介

柳杭遺址文物柳杭遺址文物

柳杭遺址位於泰山區省莊鎮柳杭村西南800米處,北靠泰萊公路,南臨辛泰鐵路,東為芝田河。遺址南北200米,東西500米,面積10萬平方米。採集標本有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夾砂紅陶紋飾附加堆紋的褐陶鼎足,夾砂褐陶、紅陶、黑皮褐陶鬲足,商周時期泥質灰陶飾繩紋的各式罐,戰國淺盤平底豆等,為新石器時期至戰國時期遺址。

歷史沿革

西周到戰國,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文化繁榮期,著名的百家爭鳴和他們的傳世之作,給中國文化學術史以極其深遠的影響,以在齊魯兩地成長而對中國文化心態產生深遠影響的管仲、孔丘、孟軻而言,他們不僅對泰山崇拜,而且對泰山進行了考察和研究。《管子》一書中曾收有《封禪篇》,專門記述泰山封禪的歷史。孔子和孟子對泰山也很是關注。《孟子》一書不僅提到泰山,而且將泰山作為高大、穩重的意蘊注入行文之內,著名的“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話,就是孟軻在談話時引用孔丘的名言: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顯而易見,“登泰山而小天下”是孟軻轉述孔丘的話,孟軻轉引此語,是作比喻,重在“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後人將“游於聖門者難為言”淡化,強化泰山高,登泰山則心胸開闊,心雄志壯,是流傳中的變化。至於孔丘,他不僅到過泰山,而且對泰山十分景仰。《史記·孔子世家》稱:“孔子病,子貢請見。孔子方負杖逍遙於門,曰:‘賜,來何其晚也?’孔子因嘆,歌曰:‘太(泰)山壞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他把自己的生命和人生價值觀念與泰山聯繫在一起,可見泰山此時已成為人們心目中的高貴偶像。孔子是中國思想界的至聖先師,他本人光臨泰山,一方面是泰山崇拜的事實存在,另一方面又強化著泰山崇拜,互為因果,相得益彰。今日泰山的“孔子登臨處”和“望吳勝跡”還使人留連忘返、不勝其情,是泰山的光輝,也是孔子的光輝;是孔子的遺蹟,也是泰山的勝景。從原始的天真到文明的困惑,人們對泰山的崇拜越來越強化,越來越複雜化。質言之,歷史發展到西周、春秋、戰國之際,泰山崇拜就由先人無知的天真進入哲人的深思熟慮,由簡單的圖畫轉換為精巧構思的著述,哲人的智慧之光,將泰山的形象照耀得更加光輝燦爛。

泰山腳下的古遺址

泰山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經多次文物普查,現存主要古遺址42處,古墓葬13處,古建築58處,碑碣1239塊,摩崖刻石1277處,石窟造像14處,近現代文物12處,文物藏品萬餘件。其中城子崖遺址、四門塔、大汶口遺址、靈岩寺、岱廟、千佛崖石窟造像、龍虎塔、九頂塔、馮玉祥墓等,先後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汶口遺址
齊長城遺址
烽火台遺址
周明堂遺址
社首山遺址
智人化石遺址
漢明堂
中淳于遺址
銅山冶銅遺址
羊祜故城遺址
城子縣遺址
泰山書院遺址
徂徠書院遺址
青岩書院遺址
孔子廟遺址
隱仙觀遺址
神通寺遺址
青崖寨遺址
赤眉軍起義遺址
黃巢寨遺址
龍門口遺址
姚莊遺址
古博城遺址
文姜城遺址
勺山遺址
黃崖寨遺址
茅茨遺址
登封台遺址
姜博士起義遺址
岱麓書院遺址
湧泉庵
汶陽遺址
唐王寨遺址
趙家泉古城址
竹林寺遺址
橋溝遺址
谷山玉泉寺
柳杭遺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