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笑儂(1858~1918)

汪笑儂(1858~1918)

汪笑儂在北京時,曾入翠鳳庵票房學唱京戲,又得孫菊仙指點,技藝日進。 ”宣統二年(1910),由上海轉濟南演出,被聘為戲劇改良所所長。 汪笑儂(1858~1918)汪笑儂一生創作、改編、整理京劇劇本多種。

汪笑儂(1858~1918)

正文

汪笑儂(1858~1918)京劇作家、演員。清鹹豐八年四月初三(1858.5.15)生於北京滿族,出身八旗。本名德克金,字潤田,又名,字舜人,號仰天,別署竹天農人。同治十三年(1874)入八旗官學,光緒五年(1879)中舉,捐任河南太康知縣,因觸怒豪紳,被參革職。也有人說汪笑儂先世系蒙族,本姓汪嘉。又有人說他出身低微,是某王府包衣(滿語,即奴僕)。還有人說他由貢生捐任安徽青陽知縣,因清狂、放蕩被參革職。諸說不一,有待考證。汪笑儂在北京時,曾入翠鳳庵票房學唱京戲,又得孫菊仙指點,技藝日進。光緒中葉入上海丹桂茶園,用王清波名掛牌,成為職業京劇演員;再入春仙茶園演出。光緒二十年(1894)甲午戰爭以後,變法維新思想日益高漲,在改良主義思潮影響下,汪笑儂以戲曲進行通俗教育為宗旨,編新劇,創新聲,社會反響很大。他贊助創辦《二十世紀大舞台》雜誌,鼓吹戲曲改良,並在該刊自題肖像云:“手挽頹風大改良,靡音曼調變洋洋。化身千萬儻如願,一處歌台一老汪。”宣統二年(1910),由上海轉濟南演出,被聘為戲劇改良所所長。1911年辛亥革命後,任天津正樂育化會副會長及戲劇改良社社長。1914年返北京。1916年再赴滬演出,後以貧困在上海病逝。

汪笑儂(1858~1918)汪笑儂(1858~1918)
汪笑儂一生創作、改編、整理京劇劇本多種。著名的有《黨人碑》、《馬前潑水》、《桃花扇》、《馬嵬驛》(後擴充為《風流天子》)、《排王贊》、《煤山恨》、《哭祖廟》、《受禪台》、《長樂老》、《縷金箱》、《瓜種蘭因》、《罵王朗》、《罵閻羅》、《罵毛延壽》等。其中《長樂老》、《縷金箱》兩種為《二十世紀大舞台》主筆陳巢南(去病)編寫,由汪笑儂潤色後上演。汪笑儂一生坎坷,目睹清政府喪權辱國與袁世凱政府賣國的黑暗現實,滿腔激憤盡寄於舞台歌詠。他創作、改編的戲曲劇本大多取材歷史故事,卻能借古喻今,隱刺時政。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六君子就義,譚嗣同臨刑長吟,汪笑儂痛呼:“他自仰天而笑,我卻長歌當哭!”遂編演《黨人碑》,借北宋書生謝瓊仙醉後怒毀元祐黨人碑故事以悼之。劇中謝瓊仙痛斥蔡京、高俅、童貫等權臣把持朝政,倒行逆施,矛頭實際指向戊戌政變中的頑固派。
《哭祖廟》、《受禪台》、《排王贊》、《煤山恨》,以及《罵閻羅》、《罵安祿山》、《罵王朗》諸作,通過劉諶、漢獻帝、崇禎帝的亡國之痛,以及郭胡迪、雷海青、諸葛亮的斥罵奸讒,尖銳抨擊了清末民初的腐敗政治。《哭祖廟》寫三國末年,魏將鄧艾兵臨成都,北地王劉諶諫後主劉禪力戰,不從,回府殺了妻子,於祖廟哭祭昭烈帝劉備,自刎而死。劉諶哭廟一場,80多句〔反二簧〕一氣呵成,借劉諶的悲憤抒發作者情懷,動人心魄。《罵閻羅》寫南宋書生郭胡迪,聞得岳飛父子被奸相秦檜殺害,憤懣難平,乃打倒東嶽廟神像,又題詩閻君秦廣輝殿粉壁,指斥天地可欺、善惡無報,表現了難以抑制的憤世嫉俗之情。這些戲表現了汪笑儂對國事日非、眾生不醒的感慨。他滿懷愛國熱忱,但寄希望於聖君、賢相,因此,在對現實揭露、批判之餘,往往流露出無限惋惜的心情。時人《題汪笑儂〈哭祖廟〉腳本》詩云:“益都片瓦已無存,蜀道誰尋杜宇魂。付與當筵作歌哭,可知優孟亦王孫”(《鞠部叢刊》)即指出作者的這種思想感情。他第一次赴上海時,編演《瓜種蘭因》、《法律精神》等時事新戲,又參加《宦海潮》、《張文祥刺馬》等戲的演出,是戲曲改良主張在表演藝術上的實踐。
汪笑儂學識淵博,擅長詩詞,對戲曲劇本的文學性十分重視,要求情節合理,情文並茂,而又流暢上口。《馬嵬驛》一劇,吸收傳奇文學的詩意,以皮簧唱《聞鈴》,別開生面。他的唱腔取汪桂芬譚鑫培孫菊仙三派之長,又融會徽、漢二調,咬字真切,注意韻味,自成一派,不僅在藝術形式上有所創新,還飽和著時代賦予他的深沉感受,所謂“檀板一聲,淒涼幽郁,茫茫大千,幾無托足之地。”(瘦碧生《耕塵舍劇話》)汪笑儂的表演,做功細緻、逼真,兼擅唱功戲和做功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介紹汪笑儂的戲曲創作和舞台生活,紀念他誕生一百周年,1957年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了《汪笑儂戲曲集》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