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人碑》

《黨人碑》

黨人碑》系清初邱園作,寫的是北宋丞相蔡京立碑,指司馬光、蘇軾等人為奸黨,侍郎劉達上疏諫阻而被捕。

《黨人碑》系清初邱園作,寫的是北宋丞相蔡京立碑,指司馬光、蘇等人為奸黨,侍郎劉達上疏諫阻而被捕,

《黨人碑》《黨人碑》
其婿謝瓊仙也因打碎黨人碑而逃亡。最後以劉逵奉命鎮壓田虎立功,並與女婿、女兒團圓作結。高台教化,發人深思。

簡介

《黨人碑》是汪笑儂根據清人丘園的同名傳奇劇本改編的。劇情為宋徽宗時,蔡京專權,立黨人碑,誣陷元佑、司馬光、蘇軾等為奸黨。書生謝瓊仙酒醉路過,見後大為不平,將碑打碎。蔡京聞訊,大發雷霆,下令將謝逮捕。謝瓊仙的朋友傅人龍得到訊息,扮作軍官,將差官誘至勾欄院行樂,用酒將其灌醉,取令箭救謝逃出京城。
1901年,首演於上海天仙茶園。汪笑儂扮演謝瓊仙,演至酒醉碎碑時,慷慨激昂,痛斥當朝暴政,觀眾反映強烈,汪笑儂因此而名聲大噪。有一次,汪笑儂在春仙茶園演出此劇,適逢官府查禁《蘇報》和他參與出版的《二十世紀大舞台》。汪笑儂觸景生情,悲不自禁,撫今追昔,慷慨悲歌。當演至劇中念詩時,聲調悲壯蒼涼,悽然淚下,現身說法,如親身經歷其境,幾乎忘了自己在演戲,觀眾無不動容。後來有人以吳下健兒為筆名,在1911年9月25日的《申報》上發表評論說:“當此天荊地棘,鉗制清議之時,獨能借往事以刺當世,演悲劇以泄公憤,道人之所不能道,優孟直勝於衣冠也。”

在戲劇史中的地位

1901年汪笑儂從演出新編京劇《黨人碑》開始的戲曲改良的嘗試,這些都可以說是20世紀中國戲劇的現代化進程中的始作蛹者,並且在20世紀中國戲劇的發展過程中,產生著深遠的影響。而這樣一些遍布全國各地的與戲劇改良相關的理論與實踐,除了春柳社以外,都發生在中國傳統戲劇的內部,都意味著當時的進步知識分子以及戲劇界本身在戲劇改良方面的不懈努力,而它們都與話劇的引進以及它未來一些年裡步履維艱的發展沒有直接的關係。換言之,也正是這樣一些從中國戲劇本身出發的改良,才是真正決定著20世紀中國戲劇的現代化進程,並且在此後使得中國戲劇擁有了某些現代性特質的事件,才是使得中國戲劇從它的古典形態脫胎而來,並且最終開始了它的現代性轉換的,無可懷疑,也正是它們,而遠不止於新興的話劇的發展,才使得中國戲劇呈現為今天我們所見的模樣。
晚清年間,中國的文學領域發生了一些重要的變化,特別是出現了大量的或多或少地充塞著啟蒙思想觀念的創作小說和翻譯小說,與小說一樣具有大眾性的戲劇,自然不會不引起啟蒙思想家的關注,於是,啟蒙話語也開始成為中國現代戲劇新的時代特色之一。著名京劇家汪笑儂有感於戊戌六君子被殺創作演出了《黨人碑》,該劇於1901年首演於上海天仙茶園,成為中國第一部以戲劇形式聲援中國現代化進程與啟蒙思想運動的藝術作品;

作者簡介

汪笑儂(1858-1919)本名德克金,又名孝農,號竹天農人。滿族,生於北京。他聰穎好學,喜好戲曲,16歲考

《黨人碑》汪笑儂
入八旗官學,並在翠峰庵票房學戲,曾得到孫菊仙的指點。光緒五年(1879)中舉後任河南太康縣縣令,因觸怒當地豪紳,被革職,憤而下海演戲。名伶汪桂芬聽說後冷笑道:“談何容易!”汪桂芬的話傳到汪笑儂的耳朵里,遂更名為汪笑儂,以此鞭策自己。光緒中葉,汪笑儂南下上海,以王清波為藝名入丹桂茶園,首演《打棍出箱》,獲得成功,後又轉入春仙茶園。此時,戲曲改良運動在上海興起,汪笑儂積極投入,他曾以“手挽頹風大改良,靡音曼調變洋洋,化身千萬倘如願,一處歌台一老汪”的詩句來激勵自己。戊戌變法失敗後,汪笑儂聞譚嗣同等六君子慷慨就義,揮筆長嘆:“他自仰天而笑,我卻長歌當哭!”遂將滿腔義憤匯集筆端,編成《黨人碑》一劇,以示悼念。

參考連結

http://202.152.177.210/media_file/rm/zhongyin2005/zhongguoxijutongshi/yg_index11_16.htm
http://www.guoxue.com/xqyj/fjlw/20xj.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