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偉

汪建偉

著名當代藝術家汪建偉 ,1958年10月生於中國四川, 陝西黃陵人。1987年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畢業。歷任成都畫院保管兼資料員。北京畫院油畫工作室創作員。作品《親愛的媽媽》獲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金獎。現生活及工作在北京。

基本信息

概況

汪建偉 汪建偉

汪建偉

Wang Jianwei

1958年 出生於中國四川省

1987年 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獲碩士學位

現居北京

汪建偉是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新媒體和裝置藝術家之一,也是中國當代最具跨學科思考和實踐的藝術家,研究領域涉獵哲學、社會學、文化學、人類學等。他曾以首位中國內地藝術家的身份參加“第10屆德國卡塞爾文獻展”,並多次受邀威尼斯雙年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等重要國際藝術展事。2008年2月,他榮獲國際當代藝術領域的諾貝爾獎——美國當代藝術基金會2008年度藝術家獎金,是目前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藝術家。

個展

1991年 汪建偉個人展 北京民族文化宮 中國

1992年 汪健偉個人展 香港藝術中心 香港

1993年 "時間-過程o狀態" 香港藝術中心 香港

1994年 完成"種植-循環" 四川 中國

2002 美國沃克藝術中心

2004 澳大利亞悉尼亞太當代藝術中心

2005 美國紐約CHAMBERS FINE ART

2006 北京ARARIO畫廊

2006 上海外灘3號滬申畫廊

聯展

汪建偉 汪建偉

1993 “事件-過程 .狀態”展 香港藝術中心

1993 “後'89中國新藝術展” 香港藝術中心 英國倫敦Marlborough LTD

1993 “MAO GOES POP”NAE展 澳大利亞悉尼澳大利亞當代藝術博物館

1994 “中、韓、日'94北京國際交感藝術”展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美術館

1995 “新亞洲藝術展-1995” 日本大阪 日本東京

1995 “95光州雙年展” 韓國光州

1996 “第二屆亞太地區當代藝術三年展” 澳大利亞昆士蘭美術館

1997 “1997中國之旅-中國、台灣、香港”展 香港科技大學美術館

1997 “96、97首屆當代藝術邀請展”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美術館

1997 “第九屆日本山形國際電影記錄片節” 日本山形

1997 “進與出-學院交流巡迴展” 新加坡Lasalle美術學院美術館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工藝美術學院美術館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美術館

1997 “又一次長征-中國當代藝術1997”展 荷蘭布瑞德

1997 “第十屆文獻展” 德國卡塞爾

1997 “移動的城市”展 奧地利維也納

1998 “九八中國旅程”展 香港科技大學美術館

1998 “移動的城市”展 法國波爾多現代藝術館

1999 “面對》飛速-新中國影像藝術展” 澳門當代藝術中心

1999 “移動的城市”展 丹麥哥本哈根Louisiana 當代博物館美國P.S.1當代藝術中心 英國倫敦Hayward畫廊

汪建偉《親愛的媽媽》 汪建偉《親愛的媽媽》

1999 “墨爾本國際雙年展” 澳大利亞墨爾本

1999 “第十屆日本山形國際電影記錄片節” 日本山形

1999 “北京-倫敦”展 英國倫敦ICA

2000 “法國國際影像節” 法國巴瑞思

2000 “2000布魯塞爾藝術節” 比利時布魯塞爾

2000 “布萊頓藝術節” 英國布萊頓

2000 “社會-上河美術館第二屆學術邀請展” 四川成都

2000 “世界影像節” 荷蘭阿姆斯特丹

2000 “上海國際雙年展” 上海美術館

2000 “你家是我家”展 韓國漢城Rodin畫廊

2001 “狀態”展 德國柏林藝術展覽中心

2001 “行為的傳譯”展 德國柏林世界藝術宮 美國紐約皇后博物館

2001 “你家是我家”展 日本東京城市美術館

2001 “複眼”展 新加坡拉薩爾大學美術館

2001 “中國當代藝術”展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2001 “生活在此時”展 德國柏林漢堡火車站美術館

2002 “第25屆聖保羅雙年展” 巴西聖保羅雙年展館

2002 “2002布魯塞爾戲劇節” 比利時布魯塞爾

2002 “場所+視覺” 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

2002 “首屆廣州三年展” 廣東美術館

2002 “豐收” 北京農業展覽館

2003 “影 / 室” 法國巴黎市立現代藝術美術館

2003 “2003布魯塞爾戲劇節” 比利時布魯塞爾

2003 “間” 法國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

2003 “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 義大利威尼斯

2003 “巴黎秋季戲劇節” 法國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

2003 “多媒體戲劇“儀式” 在英國ICA上演

2004 “現代中國” 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

2004 “2004歐洲文化城市藝術節” 法國利爾

2004 “過去與未來” 美國紐約國際攝影中心

2004 “在東、南、西” 法國尼斯國家當代藝術中心

2004 “來自亞洲東方的當代藝術” 美國聖地亞哥當代藝術博物館

2004 “2004上海雙年展” 中國上海美術館

2004 “金門碉堡藝術館-18個個展” 台灣金門

2004 “2004漢城國際媒體雙年展” 韓國漢城

2005 “阿德雷德實驗電影節” 澳大利亞阿德雷德

2005 “牆-中國當代藝術二十年展” 北京中華世紀壇藝術館美國紐約奧爾良布萊特-諾克斯美術館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美術館

2005 “第二屆廣州三年展” 中國廣州美術館

2005 “首屆深圳城市/建築雙年展” 中國廣州深圳

2005 “仙那度變奏曲” 台北當代藝術館

2006 “中國當代”荷蘭鹿特丹Boijmans Van Beuningen 博物館

2006 “顯微學”澳門當代美術館

質疑所有制度規則

知天命的汪建偉在社會轉型時期對於封閉的痛恨讓他突然放棄了架上繪畫轉向了多媒體,“不確定性”和“質疑”始終是他作品的母題。

在北京當過六年的工程兵和作戰參謀,繪製1比1000的地圖造就了汪建偉最初的時空感覺。每天幾十個人同一時間起床、入睡、吃飯、穿衣,甚至讀封家信都是躲在廁所里讀的,統一的髮型,服裝、讓汪建偉對統一和規則,對於一致性的厭惡到了恐懼的地步,“藝術在一致的集體中完全沒有可能的空間”。他之後的作品都在挑戰和質疑所有制度、規則,質疑正確性的本身。這也使他對任何的集體、潮流、一貫,產生了極強的免疫力。

橫亘著的那顆核子彈是汪建偉《徵兆》中的裝置作品組成部分,那是小時候他在報紙上看到的中國第一顆核子彈,現在,他把核子彈留在腦中的二維圖像還原成了三維,“人的身體衰老是一個物質化的衰退過程,而精神因素也有這樣的衰退過程。因而某種潛在的東西事實上也烙下了時間觀念。”物質化了的核子彈,記憶中的工業元素,這有一點真實也有一點虛構,這個場景發生在同一時代中卻又相互關聯,需要觀眾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得出結論,這樣的“不確定性”讓汪建偉的作品上升到了哲學意味上的討論。

當代藝術的公共性讓作品與觀眾之間的鴻溝逐漸模糊,汪建偉說:“當代藝術的公共性不是將藝術品放在公共場所而是用公共經驗進行閱讀。”從這一點來說,當代藝術本身就充滿了不確定性,而質疑,又將是另外一個追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