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十二腳色

江湖十二腳色是清中葉崑山腔腳色行當體制,江湖十二腳色基本上反映了自清初至清中葉崑山腔腳色行當的發展成果,是研究崑山腔表演藝術的重要參考資料。

江湖十二腳色

正文

清中葉崑山腔腳色行當體制。李斗《揚州畫舫錄》:“梨園以副末開場,為領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謂之男腳色;老旦正旦小旦貼旦四人,謂之女腳色;打諢一人,謂之雜。此江湖十二腳色。”參照同書的其他記載,可知正生即小生;小旦即閨門旦,貼旦謂之風月旦,又稱作旦,與近代戲曲中的花旦相近,兼跳打者稱武小旦;大面中又有紅面、黑面和白面之分;二面即副淨,簡稱副或付,為醜的一支,是介乎醜、淨之間的腳色。《揚州畫舫錄》有作者寫於乾隆六十年十二月的自序,並記有清初至乾隆年間活躍在揚州的各名班主要演員的事跡多處。據此可以推斷:江湖十二腳色基本上反映了自清初至清中葉崑山腔腳色行當的發展成果,是研究崑山腔表演藝術的重要參考資料。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