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北宋雕刻。在今河南鞏縣。是宋太宗永熙陵前石刻群像之一。用端是一種神異之獸,形似豬,角長在鼻端。《宋書·志·符瑞下》稱:“用端者,日行萬八千里,又曉四夷之語,明君聖主在位,明達方位幽遠之事,則奉書而至。”宋陵把它列在石獸之中,取其“嘉瑞”之意。雕成體質厚重,昂頭大口,胸部突出,鼻端獨角極誇張,四足如獅,作吼嘯狀。可以看出和南朝、唐陵石刻在創作方法上的繼承關係。
永熙陵用端:是宋太宗永熙陵前石刻群像之一。用端是一種神異之獸,形似豬,角長在鼻端。《宋書·志·符瑞下》稱:“用端者,日行萬八千里,又曉四夷之語,明君聖主在位,明達方位幽遠之事,則奉書而至。”宋陵把它列在石獸之中,取其“嘉瑞”之意。雕成體質厚重,昂頭大口,胸部突出,鼻端獨角極誇張,四足如獅,作吼嘯狀。可以看出和南朝、唐陵石刻在創作方法上的繼承關係。在今河南鞏縣.
北宋雕刻。在今河南鞏縣。是宋太宗永熙陵前石刻群像之一。用端是一種神異之獸,形似豬,角長在鼻端。《宋書·志·符瑞下》稱:“用端者,日行萬八千里,又曉四夷之語,明君聖主在位,明達方位幽遠之事,則奉書而至。”宋陵把它列在石獸之中,取其“嘉瑞”之意。雕成體質厚重,昂頭大口,胸部突出,鼻端獨角極誇張,四足如獅,作吼嘯狀。可以看出和南朝、唐陵石刻在創作方法上的繼承關係。
永熙陵位於河南省鞏縣芝田鄉沱村的東北,緊靠村邊,東南距永昌陵約兩華里。永熙陵是宋太宗趙光義的陵寢。伊洛河的一條小支流——塢羅河從其旁邊繞過,趙炅就長眠在...
簡介 陵墓構造 墓主介紹 陪葬情況 考古發現在今鞏縣城區舊名“和兒原”的一塊高地上,東南距永昭陵只有500米遠近。傳說,仁宋陵地選在“和兒原”很不吉利,地名犯了“忌諱”,所以繼仁宗皇帝位的英宗,只...
簡介 陪葬情況 出土文物 位置構造 墓主平生永昭陵,為北宋帝陵,位於河南省鞏縣(今鞏義市)境內,嵩山北麓與洛河間丘陵和平地上。陵區以芝田鎮(宋永安縣治)為中心,南北約15公里,東西約10公里。
簡介 規模 構造 修建歷史 墓主簡介建造的第一座皇后陵是孝惠章皇后(順治帝的皇后)的孝東陵,其為:,宮殿區不設二柱門,其餘則與皇帝陵相同。但由於當時制度尚不完備,在該,因此形成了皇后陵兼妃...
歷史上的皇后陵 清王朝皇后陵 被盜清陵 漢朝皇后陵 昭西陵宋陵,北宋皇帝(960-1127年)及其陪葬宗室的陵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一五”期間國家100處大遺址保護重點工程之一,是我國現存最大、地面遺...
簡介 歷史沿革 皇家墓群 藝術造詣 陪葬墓的發掘王陵,也稱為“帝陵”,即帝王的陵墓(墳墓)。
概述 布局方式 上古帝陵 三代帝陵 秦漢新朝帝陵清昭陵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於2004年7月1日與瀋陽故宮、瀋陽福陵和撫順永陵,經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表決通過,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概述 陵寢布局 陵名典故 昭陵十景 昭陵祭祀典禮鞏義宋陵,即北宋(公元960-1127年)帝陵。位於鞏義市境內,有皇帝及皇后、大臣等的陵墓300餘座,是中國中部地區規模最大的皇陵群。現地上所存700多...
簡單介紹 歷史淵源 發掘故事 帝陵石刻 參考資料韓熙載(902年-970年8月31日 ),字叔言,祖籍南陽(今屬河南),濰州北海(今山東濰坊)人 。五代十國南唐時名臣、文學家。 韓熙載為後唐同光四年(...
人物生平 人物評價 個人作品 軼事典故 親屬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