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銀竹

水銀竹

水銀竹為禾本科(Gramineae) 、箬竹屬(Indocalamus)的植物。產中國香港、廣東(陽江)、海南(保亭縣吊羅山)等地。

基本信息

簡介

水銀竹本種與闊葉箬竹相近似,但該種竹稈每節常僅具1同粗的分枝,或通常不具分枝,小枝常具葉5-9枚,每小穗有3-4朵小花。

種中文名:水銀竹
種拉丁名:Indocalamussinicus(Hance)nakai
種別名:華箬竹(香港竹譜)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箬竹屬
屬拉丁名:Indocalamus
國內分布:產香港、廣東(陽江)、海南(保亭縣吊羅山)等地。生於河邊、山坡、山谷、嶺頂密林中。模式標本采自香港。
命名來源:[Journ.Arn.Arb6:148.1925]
中國植物志:9(1):692
組中文名:箬竹組
組拉丁名:Sect.Indocalamus
亞族中文名:赤竹亞族
亞族拉丁名:SASINAEKengf.
族中文名:北美箭竹族
族拉丁名:ARUNDINARlEAENees
超族中文名:北美箭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ARUNDINARIATAEKengetKengf.
亞科中文名:竹亞科
亞科拉丁名:BAMBUSOIDEAE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竿高1—3.8米,直徑0.5-1.1厘米;節間長3.7—11厘米,圓筒形,鮮時綠色,乾時稻草色,無毛,光亮,竿壁厚3—4毫米;竿節平;竿環和籜環同高。籜鞘短於或長於節間,革質兼紙質,棕色帶紫,有條紋和疏被伏貼白色和無色的疣基刺毛,邊緣密生亮灰色纖毛;無籜耳,但有數條鞘口縫毛;籜舌截形,棕紅色,高1—1.4毫米,邊緣有流蘇狀縋毛,後者長0.7-0.9毫米,中部竿籜的籜片呈狹三角狀錐形,上部籜的則為卵狀披針形,直立或外翻,先端長尖。小枝具7—14葉;葉鞘棕黃色,革質,無毛,有光澤;葉耳無,鞘口繼毛僅數根,黃棕色;葉舌截形,高2—3毫米,紅褐色,邊緣有棕色長1-1.6厘米的繼毛;葉片革質,寬披針形,長14—60厘米,寬2.2—6.8厘米,先端長尖,墓部楔形,通常兩面均無毛,次脈8—9對,小橫脈稀疏,形成極狹長的長方形且很稀疏。圓錐花序的花序軸較長,全長23.5-30厘米或更長,分枝甚開展,其腋間均有瘤枕;小穗柄長2—6厘米;小穗綠色帶紫,含3或4朵小花;小穗軸節間無毛;穎2,第一穎長圓狀披針形,微尖,長4.5—5毫米,紙質,具3脈;第二穎長5—6.5毫米,先端漸尖,具5脈;外稃紙質,漸尖,長9-10毫米,背部粗糙,具7脈;內稃略等長於外稃,背部具2脊,脊上和頂端均有纖毛。鱗被3,不相等,其中2片較大。雄蕊未見;花柱短,柱頭2。果實未見。花期5月。

產地分布

產香港、廣東(陽江)、海南(保亭縣吊羅山)等地。生於河邊、山坡、山谷、嶺頂密林中。模式標本采自香港。

參考文獻

Indocalamussinicus(Hance)NakaiinJourn.Arn.Arb.6:148.1925;香港竹譜65頁.1985;中國竹潛105頁.1988.—ArundinariasinicaHanceinAnn.Sci.Nat.IV.18:235.1862;RendleinJourn.Linn.Soc.36:436.1904;E.G.Camus,Bambus.47.1913.“sinicica”——A.LongirameaMunroinTrans.Linn.Soc.26:19.1868.
本組概述:葉片在乾燥後不作波浪狀的皺摺,葉舌高在4毫米以下;分布地區廣泛多在低海拔(1000米以下)丘陵和平原,但峨眉箬竹I.emeiensis可生於1200米,箬竹I.Tessellatus及巫溪箬竹I.Wuxiensis分布高可達1400米或更高,為例外。模式種:水銀竹Indocalamussinicus(Hance)Nakai本組所含種類較多,中國已知有19種,分布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廣大地區。

本屬概述

NakaiinJourn.Arn.Arb.6:148.1925.灌木狀或小灌木狀類。地下莖復軸型;竿的節間呈圓筒形。竿籜宿存性;籜鞘較長於或短於節間,有毛或無毛;籜耳存在或缺如;籜舌一般低矮,稀可高至3毫米左右;竿每節僅生1枝,其直徑通常與主竿相若,有時竿上部的分枝則每:節可多至2—3枝。葉鞘宿存;葉片通常大型,具有多條次脈及小橫脈,乾後平展或波狀曲皺,稀可在背面中脈之兩側皆有…行毛茸。花序呈總狀或圓錐狀,著生於葉枝下方各節的小枝頂端.花序分枝緊密或疏鬆而展開;小穗含數朵乃至多朵小花,疏鬆排列於小穗軸上;穎2(3),卵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或呈尾狀;外稃幾為革質,呈長圓形或披針形,具數條縱脈,稀可還具小橫脈,無毛或被微毛,基盤密生絨毛;內稃稍短於外稃,稀可等長,通常先端具二齒或為一凹頭,背部具2脊,脊或脊間兩稈之上端生有稀疏微毛;鱗被3;雄蕊3,花絲互相分離;子房無毛,花柱2枚(但在鄂西箬竹I.wilsoni中有時為3枚,惟其中1枚纖細而較短小),互相分離或基部稍連合,上部有呈羽毛狀之柱頭。穎果。筍期常為春夏,稀為秋季。後選模式種::水銀竹Indocalamussinicus(Hance)Nakai本屬約含20種以上,均產中國,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現已知有22種6變種。累計以前報導,本屬雖曾發表過30餘種的學名。但逐種查閱和考證有關原始資料後,發現其中有些種僅因為具雄蕊3,柱頭2而被置於本屬,而其他一些症狀(如地下莖有假鞭,分枝在節上簇生以及葉片形小等)則與屬的特徵不符,不應是本屆的種類。本屆竹種以葉片寬大可用來裹粽子,使之有特殊清香味。此外,還有藥剛價值。據中國醫藥書籍記載,其味甘性寒,有清熱止血、解毒消腫之效。現代藥理分析發現,在箬竹葉中除含大量的維生素C胺基酸葉綠素和礦物質之外,還含箬葉多糖,它具有殺菌、防腐、抗癌的功效。

亞族概述

Kengf.inJourn.Bamb.Res.1(1):16.1982.InClav.sinice;et6(3):27:1987inclav.Anglice;etinibid.11(1):25.1992.Cumdescr.InLatetSinice地下莖單軸或復軸型,具真鞭。竿直立,大都呈灌木狀,竿中下部各匝常僅生1枝,其直徑幾與主竿同粗(異枝竹屬Matasasa例外)。葉片大型,寬可逾2.5厘米,次脈數多,小橫脈顯著。花序著生在葉枝或根出萌生條的頂端,如位於側塵的情況,則常超出它所著生的那一枝條之上;鱗被3;雄蕊6或3;花柱或柱頭多為2枚。模式種:赤竹屬SasaMakinoetShibata本業族共6屆,除支們屬SasaellaMakino特產日本及越南爪屬VietnamosasaT.Q.Nguyen(僅2朴)特產越南外,中國已知有4屬25種。

本族概述

PleiollastinaeKengetKangf.inClan.Gen.Sp.Gram.Prim.Sin.App.Nora.Syst.L,153.1957;中國主要植物圖說·禾本科XXXIV,w.29頁.1959inTabl.Clav.VeldescriinSinicetantum;Kengf.InJourn.Bank.Res.1(1):9.17.1982;inibid.1l(1):24.1992,indescs.LatinetSinica,prosyn.Subtr.SubAiundinarrinae.地下莖為單軸或復軸型;竿直立,喬木狀,節間圓筒形或在有分枝一側的下部稍扁平,竿每節起初僅分1-3(5)主枝,惟以後則可增生為多枝或否,當僅具1主枝時,其直徑較竿細甚;葉片小型或中等,極罕可為大型。花序在葉枝頂生或側生,當為側生時,則連同花序在內的小枝長度並不超出它所著生的那條具葉枝,花序下方託附有一組逐漸增大的苞片或無此苞片而是正常的營養葉;雄蕊多為3枚,稀可再增添1或2枚乃至共有6枚(例如酸竹屬Acidosasa)。模式屬:北美箭竹屬ArundinariaMichx.僅含1或2種,北美東南部特產本亞族約7屬,多分布在東亞的亞熱帶低海拔地區,除北美特產的北美箭竹屬外,中國有6屬77種。

箬竹屬,禾本科植物

Indocalamus Nakai 箬竹屬,禾本科,約30種,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以及菲律賓等地,我國約20種,產長江流域以南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