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種質資源與養殖生態重點開放實驗室

農業部水產種質資源與養殖生態重點開放實驗室(原名:農業部水產增養殖生態、生理重點開放實驗室)依託上海水產大學。實驗室在1993年成立之初,就著手建立並逐步完善具有國內、國際先進水平的水產種質資源理論體系,在形態、養殖性能、生化遺傳、分子遺傳等不同層次進行水產動植物種質特性鑑定、遺傳改良等方面的綜合研究,研製了一套較為完整的水產動植物種質評估、鑑別技術等國家水產種質標準,獲國內、國際合作研究成果獎多項。

簡介

水產種質資源與養殖生態重點開放實驗室水產種質資源與養殖生態重點開放實驗室

“農業部水產種質資源與養殖生態重點開放實驗室”依託我校“水產養殖學科”,該學科於1993年被批准為農業部重點學科,1999年被農業部重新認定為重點學科,1996年被批准為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2002年成為國家重點學科,2005被評為上海市重點(優勢)學科;198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建成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

本實驗室作為我校培養博士生、碩士生等高級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為提高科研與教學水平,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為學校積極拓展國際交往、學術往來和校際交流,推動國際水產業的發展,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研究方向

本實驗室在明確和突出今後的研究方向同時,為了更好地開展部級重點開放實驗室的工作,進一步加強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開拓思路,提高實驗室整體學術地位,於2004年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進行了一次換屆調整,增聘了美國佛羅里達理工學院林俊達博士、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長桂建芳研究員、中國海洋大學麥康森教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王清印研究員等校內外知名專家教授擔任農業部水產種質資源與養殖生態重點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同時還聘任了美國奧本大學水產學院水生基因工程學著名專家劉占江教授作為“農業部水產種質資源與養殖生態重點開放實驗室”特聘主任以及“水產養殖重點學科”特聘教授。
本實驗室還邀請了新加坡國立大學宮知遠博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相建海研究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孫效文研究員等國內外知名專家,與劉占江教授共同探討國際上水產生物基因組學的研究動態。在學校和學院的大力支持下,派遣部分年輕有為的學術骨幹如邱高峰教授、鮑寶龍副教授等分別赴日本、美國等科研院所從事合作研究。這不僅擴大了重點實驗室的對外影響,而且與國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關係,同時推動了相關學科的建設和發展,說明我室在不斷加強國際交流活動的基礎上,已逐步形成了以學科為特色,以合作科研為主要方式的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對外交流新格局。不僅如此,學校還提高了對實驗室的建設力度,2004年實驗室在原有面積的基礎上又增加了650 m2的用房面積,並投入了較多的資金用於辦公室、實驗室的改建和儀器設備的添置。

建設

實驗室建設是開展各項研究工作的重要物質條件,先進的儀器設備是研究工作水平和質量的重要保證。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利用世界銀行貸款購置的儀器設備的基礎上,我校建立了水產增養殖生態生理重點開放實驗室,1993年該實驗室被授予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同年,以部重點開放實驗室作為主要研究基地的水產養殖學科被批准為農業部重點學科。1999年,水產養殖學科被農業部重新認定為重點學科,由於學校學科發展的需要,農業部重點實驗室更名為水產種質資源與養殖生態重點開放實驗室,並對部分儀器設備進行了添置和更新。部重點開放實驗建立之初,就實行開放研究,從建立到現在先後設立了19個開放課題(每個項目5000-10000元),資助相關研究領域的年輕科技人員,在實驗室指派的導師指導下,參與實驗室的研究工作。

該校在長期開展水產種質資源與創新的研究工作過程中,本實驗室非常重視儀器設備和生產實驗條件的更新及建設,已形成了實驗室與生產實驗基地相配套的水產種質資源、遺傳育種和引種研究的實驗體系和大型實驗設備,為提高水產種質資源、遺傳育種和引種工作的水平和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03年,在原有實驗室基礎上,又建立了“生物技術開放實驗室”,為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實驗操作平台,其共享實驗室面積增加到387平米左右,並於2003年投入使用。在實驗儀器方面,我校為了進一步加強重點實驗室建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2003年投入200萬元採購大型進口儀器設備,極大加強了實驗室生物技術特別是分子生物學方面研究實力,進口了一大批與分子生物學相關的先進儀器。2004年3月份所購置的儀器和設備已全部到位,並已投入使用。2005年,學校將投入500萬元繼續加強重點實驗室建設,進一步購置國外先進儀器和設備。2004年,學校又投資160萬經費對原重點實驗室底樓進行改造,並重新建立“實驗生態實驗室”,為全院師生搭建一個現代化的實驗生態操作平台,新建立了“實驗生態開放實驗室”,並於2005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這些實驗室建設項目使我重點實驗室在養殖系統設施和設備等條件上有了一個很大飛躍。

本實驗室通過近三年的建設,科研實力大為增強,在爭取重大科研項目立項、科研成果產出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進展,在整體上已在國內同領域中居於一流地位,尤其是在水產種質資源與創新研究領域為國內領先,並在國際上有較大的影響。隨著生物技術和實驗生態二個實驗平台的建立,更為科研工作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以“水產養殖”教育部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和上海市重點學科為基礎,在上海高校E-研究院建設計畫的資助下,可望進一步提升該實驗室在國內外的地位。
本實驗室將在2006年底,積極參與國家及上海市“水產養殖”重點學科的建設,這主要涉及實驗室內涵的建設,計畫總投資500萬元用於大型實驗儀器的更新換代,在逐步完善“動植物病原庫”建設的過程中,加強水產動物種質資源、海藻生物技術及水產動物遺傳育種等研究室的建設;同時還將與新成立的“省部共建水產種質資源發掘與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連手爭取更多的國家級的重大研究課題,到2008年學校整體搬遷至蘆潮港的臨港新城後,本實驗室的面積將在現有的基礎上翻一翻,以現有的2450 m2發展為今後的6000 m2的規模來進一步提高實驗室總體實力,特別在養殖生態領域,積極融入到上海市的“科教興市”戰略布局及國家與地方的“十一五”規劃中去,利用上海水產大學的科技園區,做大、做強“水產養殖”學科,力爭“十一五”在水產生物基因組等領域有一個好的開端。

培養基地

本實驗室作為碩士生、博士生等重要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地,將逐步擴大開放力度,引進國內外高級科技人才,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博士後科研流動工作站和留學生培養基地,加快向上海市與科技部共建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邁進,力爭到2012年建校100周年時,把實驗室建設成為在國內外同行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國家級的重點實驗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