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是中國國家一級的水產科學研究和設計機構。它建於1980年,其前身是建於1978年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設計院。院部設在北京,下轄10個研究所、2個科學實驗基地、3個研究中心和4個研究、設計室。全院共有科技人員1600人,其中50%左右為中級以上科技人員。主要任務是:編制全國水產科技發展規劃;進行水產資源的調查和開發利用,水產增養殖、水產品保鮮和加工、漁船和漁業機械儀器製造、漁港建設、漁業經濟等方面基礎理論和重大課題的研究,並組織全國力量協作攻關;普及水產科技知識,推廣套用新技術;開展國際科技學術交流和合作,引進先進技術和優良水產經濟動植物品種等。
簡介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作為國家級水產科研機構,擔負著全國漁業重大基礎、套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研究的任務,在解決漁業及漁業經濟建設中基礎性、方向性、全局性、關鍵性重大科技問題,以及科技興漁、培養高層次科研人才、開展國內外漁業科技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全院現有海區研究所3個、流域研究所4個、專業研究所2個、增殖實驗站4個及院部共14個單位,與地方共建了5個研究機構,分布在全國的12個省、市。全院共有在職職工1992人,其中在職科技人員1378人。在科技人員中,有高級研究人員463人;研究生導師160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國家級、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8人,享有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6人,“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5名,院首席科學家13人。我院科技隊伍已基本形成了由院士、國家級專家、部級專家、院首席科學家以及中青年優秀人才組成的層次結構比較合理的科研團隊。
全院共有省部重點開放實驗室9個、院級重點開放實驗室12個,國家級、部級質量監督檢測中心10個,部級野外觀測台站8個,國際水產培訓中心2個,科研實驗及中試基地34處,擁有1000噸級海洋科學調查船2艘(其中一艘在建,預計2009年投入運行)。
全院研究重點為漁業資源保護與利用、漁業生態環境、水產生物技術、水產遺傳育種、水產病害防治、水產養殖技術、水產加工與產物資源利用、水產品質量安全、漁業工程與裝備、漁業信息與發展戰略等十大領域。
建院以來,研究院科技工作者攻克了水產業持續發展中的一系列基礎性、關鍵性技術難題,取得了一大批對漁業發展有較大促進作用的成果。1978年建院以來,全院有500多項成果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其中國家獎51項,省、部級獎勵400多項,全院以占全國水產科研單位25%左右的科技人員,獲國家和農業部獎的成果數量占全國水產行業的50%以上,水產學科獲得國家科技獎勵一等獎的5項成果中,水科院為主的占4項。
全院已與世界上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有關單位建立了密切的科技、經濟合作關係,為80多個國家和地區培訓了1200多名高級水產技術和管理人才。
研究所
黃海水產研究所
黃海水產研究所是面向黃渤海的國家三大海區綜合性漁業研究機構之一,1947年1月始建於上海,1949年9月遷至青島。現有在職職工330人,其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高級職稱101人。全所共有3人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4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8人次分別獲得過“光華工程科技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首屆農業英才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中華農業科教獎”、“青島市科技功勳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人入選青島市科技將才專項計畫,2人入選青島市突出貢獻人才獎,5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5人被評為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4人獲省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4人獲青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有博士生導師12人、碩士生導師34人,客座研究員和訪問學者36人。2003年被國家人事部批准設立博士後科技工作站,進站博士後3人。現有在讀博士30人,碩士150人。
所內設海洋可捕資源與生態系、海水養殖生態與容納量、海水養殖生物疾病控制與分子病理學、種質資源與工程育種、海洋產物資源與酶工程、海洋漁業環境與生物修復6個實驗室,水產品安全與質量檢測、海水魚類養殖與設施漁業2個研究室;4個實驗基地、4個掛靠機構;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北斗”號海洋科學調查船;編輯出版學報級中文核心期刊 。
東海水產研究所
東海水產研究所是面向東海的國家三大海區綜合性漁業研究機構之一, 1958年10月創建於上海。
全所有職工224人,包括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50餘人。其中研究員14人、副研究員36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20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院首席科學家3人;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享有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29人。
所內設有漁業資源、漁業環境和水產品加工、水產養殖生物學和種質資源、捕撈與漁業工程、遙感信息技術、水產生物技術實驗室等6個實驗室,並設有農業部海洋與河口漁業重點開放實驗室、院漁業環境與養殖生態重點開放實驗室、院漁業資源遙感信息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館藏有各種海淡水魚類標本1700餘種;建有我國唯一的一座大型拖網試驗水池;擁有各類中、外文專業書籍、合訂期刊150餘種7萬餘冊;擁有各類萬元以上大型科研儀器設備200餘台(套); 編輯出版《海洋漁業》 、 《現代漁業信息》等學術期刊。
南海水產研究所
南海水產研究所是面向南海的國家三大海區綜合性漁業研究機構之一,1953年1月創建於廣州。
有職工325人,其中科技人員177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占67.7%。獲國家級和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9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2人;5人次獲全國、省級勞動模範稱號,2人為全國農業先進科技工作者,4人獲廣東省丁穎科技獎,1人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
所內設有水產養殖與生物技術研究室、漁業資源研究室、漁業環境研究室、食品工程與質量安全研究室、漁業工程研究室和漁業生物病害防治研究室共6個研究室。並設有1個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漁業環境監測站及水產品質檢中心,農業部南方漁病防治中心、農業部南海漁業資源環境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廣東省漁業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院水產種質資源與養殖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3個野外實驗基地。
全所擁有萬元以上的科研儀器200多台(套),科技圖書的藏書量達到8萬餘冊,中外期刊1600多種,出版科技期刊《南方水產》 ,熱帶亞熱帶海洋生物標本館貯藏各類標本1萬多瓶(件),是華南地區最大的海洋生物標本庫。現正在建造千噸級海洋漁業資源與環境科學調查船1艘。
黑龍江水產研究所
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成立於1950年,是中國建立最早的淡水水產科研機構。以黑龍江流域和三北寒冷地區淡水漁業為重點,面向全國開展淡水漁業綜合科研工作。以北方主養魚類和冷水性魚類為主要研究對象,從事魚類增養殖、遺傳育種、水產生物技術及其開發套用、漁業資源調查及環境保護方面的公益性、套用基礎性研究工作。現有在職職工146人,其中科技人員103人,科技人員中副研究員以上人員40人,院首席科學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
所內設有養殖、生物技術、魚類育種、資源與環境四個研究室。農業部北方魚類生物工程育種重點開放實驗室、院冷水性魚類增養殖重點開放實驗室都設在該所。擁有4箇中試基地和推廣企業。農業部漁業環境及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農業部黑龍江流域漁業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也設在該所。
先後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和部省級等重大科研計畫項目500多項,取得科研成果12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5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0餘項。經過多年發展,該所在冷水性魚類養殖、魚類育種、水產生物技術等方面形成特色與優勢,已逐漸成為中國北方地區淡水漁業的科技創新基地。
重點研究領域
為適應從產量型漁業向質量效益型漁業的轉變和發揮全院的整體優勢,我院確定了十大重點研究領域:
漁業資源保護與利用
漁業生態環境
水產遺傳育種
水產病害防治
水產加工與產物資源利用
水產品質量安全
漁業工程與裝備
漁業信息與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