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

病因
(一)發病原因
凡繼發於下列情況的腎灌流不足均可引致本病徵:①心搏出量減少;②失血;③低血壓;④脫水綜合徵;⑤手術後時期;⑥腫瘤病後期;⑦ADH分泌綜合徵;⑧用血管收縮藥。引起腎前性腎衰的常見原因有嘔吐、腹瀉、脫水、大出血、燒傷等,也可以見於嚴重的水腫和腹水等情況(相對性血容量不足)。
(二)發病機制
上述各種原因時雖然沒有腎臟的器質性病變,但非蛋白氮的產生並未減少,而經由腎臟排泄的非蛋白氮受影響所致,形成氮質血症及低氯血症。
前期徵兆
一、全身浮腫:幾乎均出現程度不同的浮腫,浮腫以面部、下肢、陰囊部最明顯。浮腫可持續數周或數月,或於整個病程中時腫時消。在感染(特別是鏈球菌感染)後,常使浮腫復發或加重,甚至可出現氮質血症。
二、消化道症狀:因胃腸道水腫,常有不思飲食、噁心、嘔吐、腹脹等消化道功能紊亂症狀。有氮質血症時,上述症狀加重。
三、高血壓:非腎病綜合症的重要臨床表現,但有水、鈉瀦溜、血容量增多,可出現一時性高血壓。而Ⅱ型原發性腎閏綜合徵可伴有高血壓。
四、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是診斷本徵最主要條件。
五、低蛋白血症:主要是血漿蛋白下降,其程度與蛋白尿的程度有明顯關係。
六、高脂血症:血中甘油三脂明顯增高。
七、小便泡沫多,長久不消失。這表明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質較多,尿變色。尿呈濃茶色、洗肉水樣、醬油色或渾濁,如淘米水時,立即就診.尿量過多或過少。正常人尿量平均為每天1500毫升,每天4-8次。如果沒有發熱、大量出汗、大量飲水等,小便量出現驟減或陡然增多時,就要到醫院檢查了,看看是不是腎臟病變。夜尿。正常人在60歲以內,一般不應該有夜尿,如果年輕人夜尿增加,很可能是腎臟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現。水腫。早晨起床後眼皮或臉部水腫,午後多消退,勞累後加重,休息後減輕。嚴重水腫會出現在雙腳踝內側、雙下肢、腰骶部等。腰痛。無明確原因的腰背酸痛,應檢查腎臟、脊椎及腰背部肌肉等。
症狀
狹義的概念是當腎臟病患者慢性腎功能不全階段,血中尿素氮、肌酐均超過正常範圍,這一時期稱為氮質血症期,或稱尿毒症前期。其發生主要是由於腎臟排泄功能障礙和體內蛋白質分解增加(如感染、中毒、組織嚴重創傷等)所致。在這個時期,氮質血症進行性加重,嚴重可出現尿毒症。
一般的檢驗書籍所載血尿素氮正常值為≤7.1毫摩爾/升(20毫克%),血肌酐正常值為≤176.8微摩爾/升(2毫克%)。其實腎功能正常期血尿素氮應≤5.3毫摩爾/升(15毫克%),血肌酐應≤132.6微摩爾/升(1.5毫克%)。而血尿素氮5.7~7.1毫摩爾/升(16~20毫克%),血肌酐141.4~176.8微摩爾/升(1.6~2毫克%)階段腎功已不正常,但能代償而不出現氮質血症,所以應稱為腎功不全代償期。
治療情況
腎病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我國每年每百萬人口中約有300多人死於腎功能衰竭。目前治療腎病的方法多限於激素類藥物、細胞毒類藥物及一些常規中藥,尿毒症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只能緩解急症,且很多易復發,或呈進行性加重。
飲食
1、低蛋白飲食為主在氮質血症期和尿毒症期的患者主要應以低蛋白飲食為主,且蛋白質要以含有人體必需胺基酸的動物蛋白為主,如牛奶、蛋類、魚、瘦肉等。每日蛋白質攝入量為20克。這樣既保證了機體所必需的胺基酸的供應,又可使機體在低蛋白供應的情況下利用非蛋白氮合成非必需胺基酸,從而降低氮質血症。
2、飲食富含維生素食物要易於消化和含有充足的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C、D。要避免粗糙食物對消化道的機械性損傷而導致消化道出血。氮質血症期胃口尚好的患者,熱量不應少於每公斤體重35卡,但到尿毒症期只能視患者的胃口而定。如果患者尿量不少,水腫不明顯,一般不要限制飲水量。
3、及時補充水、鹽尿毒症患者容易發生脫水和低鈉血症,特別是長期食欲不振,嘔吐和腹瀉的患者更是如此。一旦發生,要及時補充。但要注意尿毒症患者對水、鈉耐受差的特點,補充不能過量,以免引起高鈉血症或水中毒。
4、注意補鈣、補鉀尿毒症患者的血鉀一般偏低,使用利尿劑以後極易發生低血鉀症,這時可多吃一些新鮮水果和氯化鉀。尿毒症患者血鈣常常偏低,可多吃一些含鈣量高的食物,如魚、蝦、肉骨頭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