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炳文
毛炳文(1891年---1970年),後改名毛秉文,字慈衡,湖南湘鄉人(今漣源縣境內),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三期步科畢業。中國國民黨黨員,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最高軍職為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十一集團軍軍團長。1949年退居台灣,1970年5月17日在台北病逝。
生平概述 投身北伐 參與剿共 奮勇抗日 主要業績 信仰理念
毛炳文---生平概述
毛炳文的先祖於宋朝末年由江西吉水龍城遷湖南湘鄉,世居快溪。祖父玉祥公,儒而商,遷至龍山漣水之間風景秀麗的孫家橋
,因此地盛產毛竹,故以竹業為商。父親廣齋公,克守成業,亦農亦商;母親蕭佛緣,生五子,毛炳文排行第三。毛炳文生於前光緒辛卯(1891年)7月24日寅時。
毛炳文六歲(1897年)入家塾,頗聰慧,十歲讀完五經。隨後,其父聘新化宿儒蕭海昆先生,主於家塾育英齋,講解經史。16歲(1907年),弱冠從戎,考入湖南陸軍國小,加入同盟會湘支部,化名毛東成,鼓吹革命。武昌辛亥起義時,參加新軍。後奉都督譚延凱之令,調武昌陸軍軍官學校肄業。1914年,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三期部兵科,1916年畢業,分發回湘。
1916年,毛炳文由譚延凱派任湘西鎮守使署上尉參謀。1917---1923年,服役湘西護國軍,任營團長及參謀長等職, 1920年兼任新化縣長。1924年升任旅長。1922年---1925年,趙恆惕倒譚延凱,毛炳文擁譚反趙;1925年,趙恆惕奪任省長後,給於毛炳文第十旅旅長名義,毛未就職,即返鄉伺母家居。
1926年北伐興師,毛炳文任國民革命軍李宗仁第七軍第一路指揮部參謀長,後轉任賀耀祖獨立第二師第三旅旅長。1927年春率先攻克南京城,以戰功升任賀耀祖第四十軍副軍長兼第三師師長。1928年濟南‘五三’慘案後,在日人要挾下賀耀祖解職,毛炳文代理軍長。同年軍隊縮編,改任第八師副師長。1929年升任第三師師長,鏇又回第八師任師長。
1930年,新軍閥混戰爆發,第八師隸屬朱紹良第六路軍。1931年,朱紹良任江西省綏靖公署主任,毛炳文隨朱紹良於江西圍剿中央紅軍。 1932年升任三十七軍軍長兼第八師師長,併兼任南昌警備司令。1935年,隨朱紹良到陝甘,任西北‘剿匪’軍第一路第三縱隊司令官。同年,授陸軍中將銜。
1937年抗戰開始,升任第十一軍團軍團長,參加‘八.一三’淞滬抗戰,於蘊藻浜血戰十九晝夜,所部幾全部殉國,殘部交陶峙岳調陝西整補,被胡宗南收編。1938年調任湘鄂川黔四省邊區綏靖公署副主任。1943年改任湖南省政府委員兼湘西行署主任。1945年,在重慶國民黨代表大會,當選中國國民黨中央第六屆監察委員。
1945年,日寇投降後,省府改組,行署結束,毛炳文仍任湖南省政府委員。1947年9月1日,由湘鄉縣以高票當選為全國第一屆國民代表大會代表。1949年赴台後,仍為國大代表,兼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
1970年5月17日病逝台北。
毛炳文---投身北伐
北伐前奏 1926年北伐興師,毛隨桂軍回湘,轉賀耀祖獨立第二師第三旅旅長,後兼任師參謀長,被賀耀祖委派去石門與賀龍將軍談判,二人結拜為兄弟‘締結蘭契’(後因政見不同分道揚鑣)。當時賀龍賀耀祖兩軍同駐石門一帶,兩軍同在石門宣誓北伐。北伐軍分為三路,以何應欽.蔣中正(白崇禧代).李宗仁任三路軍總指揮。賀耀祖的第四十軍加入第二路戰鬥系列。
率先攻占南京 1927年3月14日,奉總司令蔣中正令,獨立第二師改為第四十軍,賀耀祖升軍長,毛炳文升師長兼前敵指揮。15日拂曉,四十軍炮兵發炮三響開始全線向南京出擊,經過幾晝夜激戰,始將孫傳芳.張宗昌等主力擊破。四十軍在毛炳文指揮下,由李英率領的先遣營於3月23日夜,攻占南京。團長陶峙岳.龔憲由西門外乘夜直追,繳獲長短槍枝一萬三千餘支,山野門炮九十六門。賀耀祖奉令兼任南京衛戌司令,毛炳文升任副軍長仍兼師長。
濟南慘案 1928年春,毛炳文奉命率部向濟南前進,4月29日,克復濟南。此時,孫傳芳張宗昌等北洋軍閥,已喪失抵抗能力;日本帝國主義者卻妄圖延長北洋軍閥勢力,以操縱其華北勢力範圍,公然派遣齋藤旅團等部隊,星夜急進,也於四月下旬先後抵達濟南,希冀阻擾革命軍渡河北伐。5月3日,賀耀祖第四十軍剛開進濟南不久,正待休息,日寇乘機發動武裝挑釁,對我軍民進行殘酷屠殺,外交特派員蔡公時等十七人也慘遭毒手。“外間即以為濟南慘案中,賀耀祖應負主要責任,而日軍尤以賀耀祖為主要目標,實則賀部遭此無辜犧牲,真是有苦說不出。但賀頗識大體,且富於責任心,於慘案發生後,即回党家莊向蔣中正辭職。”(《濟南慘案發生真相》---《現代史料》 第二集 ,海天出版社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初版)由於賀耀祖堅決請辭,蔣只得準照賀所請,以方鼎英為第三軍團總指揮,毛炳文為第四十軍代軍長。
繼續北伐 毛炳文率部與張宗昌賈景耀部在德州以北之大魏莊良莊之線,激戰三晝夜,乘勝追至滄縣以北馬廠之線。1927年8月 ,平津收復,奉令集結合肥整編,,將四十軍改為第八師,朱紹良任師長,毛任副師長。
毛炳文---參與剿共
1930年10月,毛炳文奉命率全軍調往江西,準備對蘇區紅軍進行圍剿。
第一次圍剿 11月1日至12月30日,國軍兵分三路圍剿紅軍,以第十八師師長張輝瓚,第五十師師長譚道源,第八師師長毛炳文,分任第一.二.三縱隊司令分途向蘇區進擊。毛炳文第八師由南昌經臨川.宜黃,沒有與紅軍接觸。十二月三十日,張輝瓚在龍崗被紅軍圍殺,第一次圍剿以紅軍勝利.國軍失敗告終。
第二次圍剿 1931年4月1日至5月30日,國軍‘步步為營’,進行對紅軍第二次圍剿。毛炳文第八師活動於南城.南豐.廣昌之線,直到圍剿失敗,仍未與紅軍交戰。
第三次圍剿 1931年7月至9月蔣介石親自坐鎮南昌,調集30萬軍隊,對紅軍‘長驅直入.分進合擊’,進行第三次圍剿。以何應欽.陳明樞.朱紹良分任左.中.右三路總司令。朱紹良進駐南豐督戰。毛炳文和副師長陶峙岳奉命率一個旅開進到黃陂,企圖分進合擊。紅軍佯攻龍崗,以絕對優勢兵力冒雨襲擊黃陂,國軍一觸即潰,四散逃走,毛炳文及其參謀人員慌忙撤回南豐。第三次圍剿,中央紅軍在蓮塘.良村.黃陂取得三戰三捷的勝利,國軍又以失敗告終。
第四次圍剿 國軍方面, 蔣介石於1933年1月赴南昌組織行營,親自指揮第四次“圍剿”。國軍兵分三路進攻紅軍,陳誠指揮的蔣介石嫡系部隊12個師的中路軍,為進攻的主力軍。紅軍方面,正當 第一、二、三次反‘圍剿’在毛澤東指揮下取得了勝利之時,王明“左”傾路線統治下的黨中央,卻從紅軍中排擠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 。《朱德周恩來勝利指揮第四次圍剿 》一文指出:“不顧敵情實際的臨時中央和蘇區中央局,這時卻命令紅一方面軍進攻敵軍重兵設防的南豐城。儘管朱德和周恩來根據敵情對此命令表示了不同的意見,但還是被迫強制執行。”“ 南豐,是敵軍自江西東面進攻中央根據地的戰略支撐點,修築有堅固工事,易守難攻。 守將是敵軍毛炳文第八師六個團。”“2月1日,彭德懷奉命率紅三軍團主攻南豐,守敵毛炳文師的五個團拚命抵抗。紅三軍團先後兩次對該城發起猛烈強攻,但均未奏效,自己傷亡不小,第三師師長彭遨在親臨前線偵察敵軍城防情況時,不幸中彈犧牲。朱德、周恩來、劉伯承等方面軍首長都來到這裡觀察敵情,商議下一步戰鬥計畫,當即決定改強攻為圍攻,以減少更大的犧牲。遭紅軍圍攻的毛炳文害怕被殲,頻頻向陳誠告急。陳誠以為這是消滅紅軍的極好機會,企圖一舉將紅軍主力圍殲於南豐城下,撫河西岸。他令毛炳文師固守南豐,令第二十四師派兵馳援,將紅軍主力吸引在南豐城下。同時,令中路軍三個縱隊火速集中後開往南豐、黎川,內外夾擊紅軍主力。朱德和周恩來、彭德懷等根據守敵死守待援和援敵三路進逼的敵情,毅然決定紅軍主力撤離南豐,伺機殲敵。”毛炳文在<毛炳文自傳.>中記述:“ 詎朱毛匪首乘機傾巢北犯,親率其全部七個軍,圍我南豐城,聲言活捉毛炳文,環攻二十三天,……擊斃匪攻城總指揮彭鰲,及其下悍匪七千餘人。地方士紳將匪屍集焚。我亦傷亡官兵三千餘八,南豐地方士紳捐地建築第八師陣亡官兵公墓,……”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四次反圍剿時攻南豐不克,毅然採取了退卻步驟,終於轉到 敵之右翼,集中東韶地區,開始了宜黃南部的大勝仗。”國軍再次以失敗告終。
第五次圍剿 1934年,國軍方面,蔣介石在德國顧問建議下步步為營,採取持久作戰和堡壘主義的方式,調集100萬兵力進攻中央蘇區;紅軍方面, 由於中共中央實行錯誤的軍事戰略和作戰原則,由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又名華夫,原名奧托•布勞恩,德國共產黨黨員),直接掌握第五次反"圍剿"的軍事指揮權,使這次反"圍剿"作戰始終處於被動,以致在紅軍遭到嚴重削弱、中央蘇區大部喪失的情況下,被迫進行長征。第五次圍剿,持續1年之久,國軍擊敗中共紅軍,迫使其自江西瑞金撤離並轉移陣地至陜西延安;共產黨稱之為兩萬五千里長征(國民黨稱之為"逃竄")。毛炳文部隸屬以陳誠任總指揮的第3路軍,為此次“圍剿"的主力軍,集結於南城、南豐、臨川地區;1934年冬,紅軍自江西瑞金撤離後,毛炳文奉命進駐瑞金,兼駐贛第三綏靖區指揮官,執行‘清剿’任務。
甘肅堵剿 1935年,毛炳文隨朱紹良到陝甘,任西北‘剿匪’軍第一路縱隊司令官,授陸軍中將銜,於陝甘寧一帶堵剿紅軍。
追剿中央紅軍 ‘蔣介石為堵截長征紅軍,從江西調37軍毛炳文部到靜寧、會寧、華家嶺等地布防。當紅軍突破王均防守的武山渭水封鎖線後,蔣介石驚慌失措,一方面嚴厲申斥王均阻擊不力,一方面給毛炳文打氣,要毛“效法湘軍先賢左宗棠在西北所創之楷模,使盡全力確保兩寧(會寧、靜寧)、定西封鎖線,以樹殲滅共軍之功”。 ’ 1935年10月,毛炳文奉令率部從天水秦安駐地經莊浪隆德向固原六盤山堵截毛澤東指揮的中央紅軍,毛炳文部抵達隆德縣時,毛澤東主力已通過六盤山, 跟蹤追至慶陽環縣,最後追至陝北吳起(又名吳旗)鎮。
《界石鋪紅軍長征紀念館》描述的“神馬救駕”的故事 :“ 1935年10月4日後半夜,栓在馬棚里的那匹毛主席騎的白色高頭大馬不停地朝陝北方向驚叫。警衛員陳昌奉覺得有危險,當即叫主席起床收拾好檔案資料,護衛著毛主席、周恩來等連夜翻山撤離界石鋪。結果,二三個小時後,國民黨毛炳文三個團就向界石鋪猛追過來。這時,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已安全轉移,並朝寧夏單家集前進。這生死存亡的幾個小時,在共和國的歷史上成為永恆,那匹潔白的戰馬也定格在了這座小院子。”
阻隔紅軍會師 1936年9至10月, 蔣介石發現紅軍三大主力即將會師,立刻在9月初 調集胡宗南.毛炳文.王均等部,搶占西(安)蘭(州)公路的靜寧、會寧地區,妄圖隔斷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的道路。毛炳文奉命在會寧一帶,阻斷四方面軍北上。 1936年10月下旬,紅四方面軍董振堂第5軍由通渭向會寧北進,21---24日,毛炳文部與董振堂部在華家嶺激戰三晝夜。“23日,紅5軍37、39、43、45團從華家嶺退到會寧縣中川鄉大墩梁地帶,毛炳文部占據大墩梁南山向紅軍進攻,紅軍先後打退毛部5次衝鋒後,突遭7架敵機狂轟濫炸,迫使紅軍沿杜家梁、毛牛川向會寧縣城方向撤退,這次戰鬥紅軍傷亡887人,副軍長羅南輝壯烈犧牲在當地埋葬。”
追剿西路軍 1936年10月底至12月,毛炳文奉命追剿西路軍。
早在“一九三六年九月上旬,為了迎接紅軍二、四方面軍北上會師,中央軍委擬定戰略計畫,準備吸引並消滅毛炳文部。但張國燾在岷洮西戰役結束後,繼續反對北上,按兵不動,提出建立甘南根據地的主張,致使毛炳文部未被殲滅。”十月下旬,“毛炳文在左,王以哲在右,胡宗南居中。左中右三路,齊頭並進,向北攻擊前進,尋紅軍主力決戰。”。 10月30日,紅軍方面,彭德懷下達海打戰役計畫:一方面軍主力6個師及四方面軍之三十一軍集結於古西安州一線,在古西安州地區從東西兩面夾擊胡宗南。四方面軍之第四、第五兩軍,在靖遠——打拉池之間地區阻擊、鉗制毛炳文部。 由於張國燾違抗中央命令,擅自撤走擔任鉗制、阻擊毛炳文任務的第四、第三一軍,從而敞開了海打戰役的左翼戰線,使毛炳文、胡宗南兩部得以合擾,海打戰役被迫終止。11月16日,毛炳文第三十七軍西渡黃河,協同馬家軍“追剿”紅四方面軍的河西部隊。毛炳文跟追至涼州(武威),在山丹與徐向前張國燾激戰,西路軍傷亡慘重,後因西安事變發生,奉命調回固原。
毛炳文---奮勇抗日
抗戰期間,毛炳文率軍抗擊日寇,挽救民族危亡,升任第十一集團軍軍團長仍兼三十七軍軍長。
蘊藻濱戰役 1937年10月,毛炳文部奉命由陝西帶領部隊增援上海”八.一三”上海抗戰,於蘊藻濱一帶,全體官兵同仇敵愾,與日寇肉搏,血戰十九晝夜,所部幾全部殉國,毛炳文亦受重傷,被擔架抬下火線;殘部傷病官兵及炊事員七百餘人,交所屬第八師師長陶峙岳調陝西整補,後被胡宗南收編。
訓練新兵 1938年毛炳文調任湘鄂川黔四省邊區綏靖公署副主任兼軍政部補充兵第三補訓總處總處長,駐湖南芷江,管轄湖南晃縣,貴州黃坪,四川黔江,湖北恩施,四個新兵訓練處,每處訓練新兵八團至十二團,計訓練二期,共五十餘團,增加抗戰新力量,源源補充前線。
修復芷江機場 1943年,毛炳文改任湖南省政府委員兼湘西行署主任,駐沅陵。這時,芷江空軍基地是中日雙方爭奪的焦點,湖南省主席兼戰區司令長官薛岳,全權委託毛炳文負責湘西軍民的財政收支,並令徵集民夫十餘萬人,由第九第十兩行政監督專員監督,隨時修復芷江機場。每當機場遭日機轟炸後,組織成百上千的民眾前去協助填補彈坑.搶修跑道.運送燃料.搶救傷員.扛飛機引擎…等等。因此,機場即便遭受轟炸,一天左右也可修復。
湘西會戰 湘西會戰 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戰場上發動的最後一次進攻戰,目的是為了奪取國民黨空軍芷江機場,由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任總指揮,採取節節阻擊,誘敵深入,包圍聚殲方針。王耀武第四方面軍為正面主力。作戰期間,王將軍每日必將前方戰況詳告毛炳文;毛亦每日復函王,提供湘西地勢民情及作戰意見;並令在沅陵的《中報》《晨報》,將王方面軍殺敵勇敢情形及苦戰獲勝情形,擴大宣傳,以振士氣激勵人心。毛炳文還經常派遣民兵五千名,運送糧食到前線;組織當地士紳募捐,將錢財親自送往前方,慰勞官兵。王耀武曾致緘行署主任秘書劉茂華:“雪峰山戰役(即湘西會戰),賴老成持重之慈公坐鎮沅陵,確收軍民合作之效。”
毛炳文…主要業績
在台北陽明山公墓毛炳文將軍的陵寢上,橫聯是蔣中正的題詞“業績永昭”,兩邊對聯為:
攻堅履險勳業永彪青史
守厚持廉福德長佑子孫
這副對聯概括了毛炳文將軍一生的功績。
攻堅履險勳業永彪青史 毛炳文一生戎馬,參加大小戰役無數次,身先士卒,出生入死,攻堅履險,英勇頑強。十九世紀二十年代軍閥混戰時期,為了國家的統一,毛炳文率部參加北伐,一馬當先,率先攻入南京,因戰功提升為副軍長。1937年10月,為了挽救民族危亡,毛炳文率部參加‘八一三’上海抗戰,於蘊藻濱戰役,浴血拚斗十九晝夜,所部精壯均為國捐軀,毛炳文亦血染疆場身負重傷,以英勇不屈而聞名於世。毛炳文在北伐和抗日期間,為國家為民族立下了汗馬功勞,《上湘毛氏族譜》歌頌他:“揮師北伐,克寧斬關;浴血抗戰,氣壯山河。”1947年,毛出資親自回鄉策劃四修《上湘毛氏族譜》,並令原部下毛炳艾等得力人員回鄉主持四修。該譜修得十分可觀,達85冊之多,至今仍保存完整。在四修完成的慶功會上,毛炳文親自主持並帶一個團的兵力回鄉維持治安。毛炳文愛國愛民的精神,得到鄉親民眾的擁護愛戴,1947年9月1日,由湘鄉縣以高票當選為全國第一屆國民代表大會代表。
守厚持廉福德長佑子孫 毛炳文出生於貧窮的山區,卻受過良好的家教,從小熟讀四書五經,滿腹經綸。他既是持槍躍馬能征善戰的軍人,又是知書識禮德高望重的儒者。著有《機關槍性能及射擊方法》《部兵士兵須知》兩書。蔣介石曾手諭陳辭修: “須知我革命軍中,有學問道德如毛師長其人者,希轉知官兵,不僅以長官事之,更應以師禮視之。”毛炳文為人厚道.廉潔奉公.助人為樂.以身作則,與他曾共事十年的陶峙岳將軍說: “平生不為己甚,不貪貨財,頗為難得”,因此他被譽為軍中楷模。毛炳文以勤儉忠恕治家,故其子女均能秉承庭訓,學有所成, 家庭美滿。他一共生有八個子女,23個孫子,迄今已有22個曾孫,可謂子孫滿堂。除長子毛德生一家定居貴州外,其它子女均定居美國,他的子孫遍及中國大陸及美國東.西兩岸, 對國家社會以及中華文化的傳播, 貢獻良多。
毛炳文---信仰理念
愛國憂民 毛炳文從參加同盟會開始便追隨譚延闓,信仰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救中國是他終生的信念;以後則長期忠實於國民黨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直到1970年在台北病逝。毛炳文愛國憂民,民族的復興和國家的統一是他畢生追求並為之奮鬥的,是強烈的民族主義者和愛國主義者。
懷鄉思國 在那個風雲動盪的年代,一灣淺淺的海水,阻隔了數不勝數的家庭,毛炳文也與在大陸的長子一家和三個小女隔離。初到台灣,毛炳文和赴台老兵一樣,沒有薪俸,靠下級和朋友接濟,窮愁潦倒,含辛茹苦。在台北板橋一間他自己命名的極簡陋的 ‘煩悶之室’里,讀書寫字,修身養性。他書寫的對聯:“家無升斗胸常樂,腹有詩書氣自華”是他晚年生活的寫照。濃濃的大陸情懷,聲聲的鄉音呼喚,異鄉漂泊的煩悶,刻骨銘心的身世之痛,都寫在他所記錄的《革命軍人日記》里。他臨終的遺言諄諄告誡留美的子女:“你們不要貪戀美國的生活,要學好一門技術,將來回祖國大陸服務。”,他渴望落葉歸根,卻未能如願,含著悲痛客死異鄉。
信奉佛教 1916年 毛炳文任職護國軍團長,為黔陽縣最高軍隊指揮官。那年湖南發大水,毛炳文帶領軍民全力抗洪搶險,天災過去後,民間流傳“是濟公顯靈,派毛團長來救災除難”。從此他開始信奉佛教,專拜濟公活佛。毛炳文晚年閒居台灣時,信奉佛教更為虔誠,在他的《革命軍人日記》中,有很多摘錄評點佛教道教的篇章。
相關連結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 賀龍:致毛炳文軍長信》---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人物紀念館---人民網
《朱德與中共黨史重大事件》一書第十一節“朱德周恩來勝利指揮第四次圍剿 ”
《毛炳文自傳》 湖南省檔案館
《濟南慘案發生真相》---《現代史料》 第二集 ,海天出版社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初版
《紅軍長征過靜寧》 靜寧檔案局
《西路軍歷史真相 》 張宏志
《陶峙岳自述》 1985年11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民國軍人志》 1992年10月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發行
《互動百科》 “內戰:‘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