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物
2014年5月,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人員,通過對商代具有鉚頭結構鑄接青銅器的研究,發現安陽殷墟青銅器技術淵源中的商代南方因素。該個案的研究,或許可為青銅器的斷代和產地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角度。
在該項研究中,考古人員蒐集到10件器物,其中包括屬於晚商時期的3件盂、1件甑和1件偶方彝,中商時期的3件鳳鳥斝,以及早商二里崗時期的2件雙耳簋。通過對這10件器物鑄造工藝及類型的演變研究,可以顯示它們之間的技術傳承並排列出清晰的譜系。
考古人員推測,早商的雙耳簋和中商的鳳鳥斝都具有南方風格,是南方某個工匠發明了鑄鉚接分鑄技術,並在很小的範圍內將工藝流傳,發明者和技藝傳承人在南方某個作坊鑄造了這5件屬於早商和中商的青銅器。在商晚期,強大的安陽政權毀棄了南方作坊,將工匠遷移到安陽王室或國家的作坊中。在安陽,具有鑄鉚接工藝的工匠和其徒弟設計鑄造了青銅盂、甑和偶方彝。但末代工匠未能將此技藝流傳下去,隨著他們的離世,這項持續了約200年的工藝不復存在。
藝術特色
殷墟青銅禮器的大量出現,證明中國青銅文化已發展到了最高的階段。以青銅禮器鼎、簋、觚、爵、斝,兵器戈、矛、鉞、刀、鏃,工具錛、鑿、斧、鋸、鏟,樂器鐃、鈴、鉦等為代表的殷墟青銅器,形制豐富多樣,紋飾繁縟神秘。
層層疊疊的線條把動物形象加以抽象變化,採用極精細的幾何紋和深淺凸凹的浮雕,構成形形色色的圖案,布局嚴謹,莊嚴凝重。其誇張而神秘的風格,蘊含著深厚粗獷的原始張力和藝術的魅力,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審美觀念。殷墟在青銅冶鑄方面輝煌的成就使其成為世界古代青銅文明的中心之一。
安陽殷墟青銅器體現了商文化對異域文化和技術的強大吸引力。 中國青銅文化源遠流長,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藝術風格。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銅器,包括禮器、樂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藝術品等,形成了以青銅禮器和兵器為主的青銅文明,達到中國青銅時代發展的巔峰,在中國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