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風景區

武陵源風景區

武陵源風景區,位於中國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脈中,由張家界、天子山、索溪峪三大各具特色的風景區組成,方圓369平方公里,屬張家界市管轄。

基本信息

概述

武陵源風景區武陵源風景區奇峰
武陵源風景區,位於中國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脈中,由張家界、天子山、索溪峪三大各具特色的風景區組成,方圓369平方公里,屬張家界市管轄。億萬年前,這裡曾是一片波濤翻的海洋。歲月悠悠,滄海桑田。大自然威力無邊的“燕山運動”,將這裡逐漸抬升為陸地、山脈、江河,隨後又以揮灑自如的鬼斧神工在這裡“穿透切割”、“精雕細琢”,從而有了今天這般個有原始生態體系的砂岩、峰林、峽谷地貌,構成了溪水潺潺、奇峰聳立、怪石崢嶸的獨特自然景觀。武陵源風景區於1992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武陵源風景區武陵源風景區奇峰
中文名稱:武陵源風景區

英文名稱:WulingyuanScenicandHistoricInterestArea

批准時間:1992年12月

遺產種類:自然遺產

遺產遴選標準:武陵源根據自然遺產遴選標準N(III)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基本簡介

武陵源風景區武陵源風景區霧景
主要景觀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境內共有3103座奇峰,姿態萬千,蔚為壯觀。加之溝壑縱橫,溪澗密布,森林茂密,人跡罕至,森林覆蓋率85%,植被覆蓋率99%,中、高等植物3000餘種,喬木樹種700餘種,可供觀賞園林花卉多達450種。陸生脊椎動物50科116種。區內地下溶洞串珠貫玉,已開發的黃龍洞初探長度達11公里。武陵源集“山峻、峰奇、水秀、峽幽、洞美”於一體,五千座岩峰千姿百態,聳立在溝壑深幽之中;八百條溪流蜿蜒曲折,穿行於石林峽谷之間。這裡有甲天下的御筆峰,別有洞天的寶峰湖,有“洞中乾坤大,地下別有天”的黃龍洞,還有高聳入雲的金鞭岩,無論是在黃獅寨攬勝、金鞭溪探幽,還是在神堂灣歷險、十里書廊拾趣,或是在西海觀雲、砂刀溝賞景,都令人有美不勝收的陶醉,發出如詩如畫的讚嘆。武陵源是“天然去雕飾”的人間仙境,也是資源豐富的綠色植物寶庫和野生動物樂園。這裡擁有成片的原始次生林,珙桐、銀杏、水杉、龍蝦花等奇花異卉漫山遍野,還有獼猴、靈貓、角雉、錦雞等珍禽異獸出沒其間,武陵源,美在神秘,美在天然。

地貌景觀

武陵源風景區武陵源風景區霧境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武陵源共有石峰3103座,峰體分布在海拔500~1100米,高度由幾十米至400米不等。峰林造型景體完美元缺,若人、若神、若仙、若禽、若獸、若物,變化萬千。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特點是:質純、石厚,石英含量為75%~95%,岩層厚520餘米。具間層狀層組結構,即厚層石英砂岩夾薄層、極薄層雲母粉砂岩或頁岩,這一層組結構有利於自然造型雕塑,增強形象感。岩層裸露於向斜輪廓產狀平緩(5°~8°,局部最大達20°),增加了岩石的穩定性,為峰林拔地而起提供了先決條件。岩層垂直節理髮育,顯示等距性特點,間距一般15至20餘米,為塑造千姿百態的峰林地貌形態和幽深峽谷提供了條件。基於上述因素,加之在區域新構造運動的間歇抬升、傾斜,流水侵蝕切割、重力作用、物理風化作用、生物化學及根劈等多種外營力的作用下,山體則按複雜的自然演化過程形成峰林,顯示出高峻、頂平、壁陡等特點。

構造溶蝕地貌:武陵源構造溶蝕地貌,主要出露於二疊系、三疊系碳酸鹽分布地區,面積達30.6平方千米,可劃分為五亞類,堪稱為“湘西型”岩溶景觀的典型代表。主要形態有溶紋、溶痕、溶窩、溶斗、溶溝、溶槽、石芽、埋藏石芽、石林、穿洞、窪地、石膜、漏斗、落水洞、豎井、天窗、伏流、地下河、岩溶泉等。溶洞主要集中於索溪峪河谷北側及天子山東南緣,總數達數十個。以黃龍洞最為典型,被稱為“洞穴學研究的寶庫”,在洞穴學上具有遊覽和探險方面特殊的價值。

剝蝕構造地貌:分布於志留系碎屑地區,見及三亞類:碎屑岩中山單面山地貌,分布於石英砂岩峰林景觀外圍的馬頸界至白虎堂和朝天觀至大尖一帶;鯉魚脊Ⅴ谷中山地貌,分布於湖坪石家峪、黃家坪等地;碎屑岩低山地貌,分布於中山外緣,山坡較緩,河谷呈開闊的Ⅴ型。

河谷侵蝕堆積地貌:本類型可分為山前沖洪扇、階地和高漫灘。前者分布於沙坪村,發育於插旗峪―施家峪峪口一帶;索溪兩岸發育兩級階地,二級為基座階地,高出河面3―10米;軍地坪―喻家嘴一線高漫灘發育,面積達4~5平方千米。

主要景點

武陵源有“五絕”: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

武陵源風景區武陵源風景區奇峰
武陵源獨特的石英砂岩峰林為國內外罕見,成為它奇絕超群的勝景。在三百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積中,據航測所知有山峰三千多座,垂直四百米以上的石峰有一千餘個。這裡的峰石與別處不同,直立而密集,那些突兀入眼的岩壁、峰石、如帛、如筍,似屏似柔,一扇扇、一根根,連綿萬頃,給人以層巒疊嶂的磅頡氣勢與恢宏大觀。天子山、張家界有八十多處觀景台,在那裡可以靜觀細賞。峰石名稱很多大如“神堂灣”、“西海長卷”,小如“天女獻花”、“屈子行呤”、“羅漢峰”,同樣使人產生無拘無束的暢想。每當雨過轉晴或陰雨連綿天氣,幽幽山谷中生出了雲煙,雲霧飄緲在層巒疊嶂間,雲海時濃時淡,石峰時隱時現,景象變幻萬千。霧,使晴日下堅硬的山峰變得妖嬈、飄逸和神秘。觀霧的最好季節是夏季,天子山是賞霧的最佳去處,也是攝影家常常涉足的地方。武陵源水繞山轉,據稱僅張家界就有“秀水八百”,眾多的瀑、泉、溪、、湖各呈其妙。水使山林更有生氣,金鞭溪是一條長長的溪流,有十幾公里長,從張家界沿溪一直可以走到索溪峪,它潺緩地流過紙草潭、跳魚潭、楠木坪和天子洲,最後由索溪峪注入澧水。兩岸峽谷對峙,紅岩綠樹倒映溪間。走在溪邊小徑上,一路清涼沁人心脾。踏木橋石階,觀花斑魚潭戲水,聽布穀鳥的叫聲在山谷間迴蕩。這裡的溶洞也很有特色,數量多,規模大。有名可數的就有黃龍洞、觀音洞、響水洞、龜棲洞、飛雲洞、金螺洞……,索溪峪的黃龍洞長七公里半。洞分四層,洞內有一座水庫、二條河流、三掛瀑布、四處潭水、十三個廳堂、九十六條廊。“冰凌鐘聲”、“翠竹夾道”、“龍宮起舞”都是黃龍洞的精華所在。

武陵源漫山遍野,處處入眼的是茂密的山林。是生長了幾千年的森林一直無人砍伐,森林覆蓋率高達97.9%,即使是一座孤兀的石峰上也挺立著幾棵蒼松;大片的原始次生林遮天蔽日,被稱為活化石的水杉、銀杏、珙桐、龍蝦花等古稀植物比比皆是;雉雞、穿山甲、猴面鷹、紅嘴相思鳥、獼猴、飛虎、大鯢等珍禽異獸出沒大林中澗邊。八十年代初,專家考察武陵源時慨嘆這裡是動物“避難所”,是植物“基因庫”。武陵源氣候溫和多雨,無酷暑嚴寒,常年平均氣溫在15度左右,這種小氣候給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居地。與自然風光相映成趣的,是純樸的田園風光。武陵源是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地,一塊塊梯田,一間間房舍星星點點點綴在青山綠水間,綠樹四合,炊煙裊裊,假如有緣趕上當地節日,還可欣賞到民族歌舞。它們與武陵源的大山,密林渾然一體構成一幅原始蒼茫的畫卷。

生態系統

武陵源風景區武陵源風景區幽谷
武陵源位於西部高原亞區與東部丘陵平原亞區的邊緣,東北接湖北,西部直達神農架等地,西南聯於黔東梵淨山。各地生物相互滲透,物種豐富,特別是這裡地形複雜,坡陡溝深,加上氣候溫和,雨量豐富,森林發育茂盛,給眾多物種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加之武陵源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受人為干擾較少,從而保存了豐富的生物資源,成為我國眾多子遺植物和珍稀動植物集中分布地區。據考證,乾百年來武陵源從未發生過較大的氣候異常、水土流失、岩體崩塌或森林病蟲害大發生等現象,證明武陵源保持了一個結構合理而又完整的生態系統,具有極其重要的科研價值。武陵源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在眾多的植物中,武陵松分布最廣,數量最多,形態最奇,有“武陵源里三千峰,峰有十萬八千松”之譽。古樹是自然遺產中的“活文物”。武陵源的古樹名木具有古、大、珍、奇、多的特點。神堂灣、黑樅腦保存。鶴立雞群好的原始森林。張家界村一株銀杏古樹高達44米,胸徑為1.59米,被稱為自然遺產中的活化石。生長於腰子寨的珙桐,是國家一級保護珍貴樹木。這些植物種質資源,有著極高的科研價值,它們的生存環境、林相結構及其保護、保存等都是重大的研究課題。

寶貴的野生珍稀動物:武陵源在動物地理分布上屬於東洋界,華中區,位於西部山地高原亞區與東區部丘陵平原亞區的交界線邊緣。這裡地形複雜,氣候溫和,雨量豐富,經過長期的侵蝕風化,石英砂岩構成巨大的奇峰異石,坡陡溝深,加之森林茂密,給動物生活、繁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條件。經初步調查,陸生脊椎動物共有50科116種,其中包括《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單》中的一級保護動物3種,二級保護動物10種。武陵源動物世界中,較多的是獼猴,據初步觀察統計為300隻以上。當地人叫做“娃娃魚”的大鰓,則遍見於溪流、泉、潭中。研究動物生態在武陵源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及兩者的關係,對於保護動物和維護生態平衡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