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溫圳鎮檀溪村
檀溪村位於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溫圳鎮,緊傍撫河,依託水陸交通優勢,憑藉豐富的砂石資源,打造特色產業,集體經濟得到較大發展。21世紀以來,該村組織按照村民心愿,圍繞新農村建設目標,結合自身經濟實力,不等不靠,籌資120萬元,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中。為提高建設工程的質量和資金使用的透明度,經村民大會的選薦和村組織反覆醞釀,組建了“三老”理事會,對建設工程進行全程管理,村委會只負責設計策劃,一切事務全部由理事會負責,如此以來,民眾的積極性高漲,踴躍投勞投工,使有限的資金髮揮了最大的效益。到2008年為止,檀溪村已興建“三橫二縱”,改造門塘13畝。
湖北省襄樊市檀溪村
概況坐落於襄陽古城西的檀溪村,截止到2008年擁有11個村民小組、1780人。三國時期,“的盧”馬的奮力一躍,使得“檀溪”名揚天下;21世紀的檀溪憑藉著天時、地利、人和,已初顯十里繁華。
2008年,檀溪村實現了精彩“變臉”:農民戶口轉為城市戶口、村民委員會轉為社區居委會、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土地、集體經濟轉為股份制經濟、830多戶原檀溪村農民住上了配備電梯的高檔住宅大樓。
走近檀溪,厚重的歷史氣息迎面撲來。關於它的故事,檀溪村的老人們如數家珍。檀溪路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這條路過去只是一條牛車路,但它卻多次在襄陽城戰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古襄陽城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歷代兵家攻取襄陽都是選擇“檀溪路”作為突破通道。劉備、張飛、關羽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時,走的就是檀溪路所在地;北宋名將岳飛當年收復襄陽時,也是避開水路,利用檀溪路,用步兵進攻金軍騎兵,大獲全勝;1948年,中原野戰軍也是沿著檀溪路,刀劈三關攻破了鐵打的襄陽城。
解放初期,檀溪村村民和大多數中國農民一樣,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直到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處於優越地理位置的檀溪村,才迎來了快速發展的大好機遇。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就不斷有企業、事業單位在原檀溪村征地。原檀溪村一班人瞄準了這一發展機遇,大力推行以工興農,使村集體經濟逐步發展壯大,到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制箱廠、電鍍廠、軸承廠等14家企業就已先後在檀溪村落戶。1990年,檀溪村獨立投資在長虹大橋旁建起一家全市一流的現代化賓館——溪苑賓館,1990年5月賓館建成並正式營業,該賓館成為20世紀90年代中南五省首家農民辦的星級賓館。
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歷屆村黨委的不懈努力,使檀溪村村民過上了富足的生活,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這裡的村民就已經家家蓋起了小樓,村民們在家門口打工,村民退休可領工資,小學生免費讀書,考上大中專的學生有獎勵、村民負擔為零、村里道路全部硬化。進入21世紀,新的經濟形勢下的檀溪村的城市化建設得到進一步推進。
村民變股民直接推進城市化進程
農民變股民的另一面是快速推進城市化進程。在這裡,農民失去了土地,沒有農業生產,已經脫離了“臉朝黃土背朝天”式的農民生活,大多靠打工為生,但卻仍然實行著農村集體所有制和農村的管理體制,這顯然是不合時宜的。2007年,湖北省著手改變“城中村”體制不順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第一步就是要開展集體資產產權制度創新,成立股份合作社,將社區的經營性資產量化成股份、量化到人,實行財產共有、獨立核算、民主管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達到社區居民責、權、利的統一。2007年10月,作為試點的檀溪湖社區股份合作社成立,原來的村民都變成了股民。經全面清產核資,該社區可量化到人的經營性資產有6424萬元,折股35490股。2007年,社區實現淨利潤267.1萬元,提取公積金、公益金後70%用於分紅,每股紅利49.4元。“通過城中村產權改革達到了‘三清’”,全村有1790人確定為村集體經濟成員。作為配股對象。家底清了,產權制度改革前村裡有多少錢物,大家都說不清楚,產權制度改革後所有的資產全部搞清了;股民的權利和義務搞清了,村里想發展經濟,必須經過股東代表表決後才能幹,村幹部拍腦袋上項目的辦法再也行不通了。
檀溪村在實現了農村變社區、資產變資本、農民變股民、家庭承包制變為社區股份合作制之後,2007年年底,居民們就享受了該市城中村產權改革帶來的好處,該社區居民劉學蘭2007年分紅時,她拿到社區股份合作社的1383.2元紅利。
民房改造為再現一座新城
2008年年初,襄樊市政府把檀溪湖社區確定為全市民房改造試點,改造面積近20萬平方米,涉及10個村民小組、830多戶。通過民房改造,檀溪村被規劃成為全市的行政中心、商務中心、文化中心和理想居住小區。
整個拆遷過程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村民們都很配合。為確保工程順利進行,襄城區成立了工程改造指揮部,向拆遷居民宣傳有關政策並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由民眾選出評估公司對村民住房進行測量、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