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溪鎮

檀溪鎮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北部山區的中心鎮,是金華市教育強鎮、市衛生鎮。據相關網站統計,面積108平方公里,全鎮轄29個行政村,57個自然村,125個村民小組,有4254戶居民,總人口15470人。完成工業產值1.15億元,稅收1049萬元。出口交貨值8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4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2‰。

基本信息

鄉村概況

檀溪鎮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北部山區的中心鎮,是金華市教育強鎮、市衛生鎮。據相關網站統計[2],面積108平方公里,全鎮轄29個行政村,57個自然村,125個村民小組,有4254戶居民,總人口15470人。完成工業產值1.15億元,稅收1049萬元。出口交貨值8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4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2‰。

建置沿革

轄區在清末屬政內鄉廿六都。民國時期屬壺江鄉。1949年10月,分設平湖、會龍、大元、羅家4鄉。1958年為普豐公社3個管理區。1960年合併為平湖大隊,1961年改稱平湖公社。1960年浦江縣併入義烏,大元、外羅2鄉併入,合為平湖公社。1983年政社分設,分為平湖、大元、外羅家3鄉。1986年12月,平湖鄉改為檀溪鎮。1992年5月,大元、外羅家鄉併入。

經濟發展

農業

檀溪鎮是北部山區農業強鎮,其中農田6917畝、旱地1591畝、山林114948畝,以種植水稻為主,並發展了茶葉、蠶繭、板栗、吊瓜、西瓜、食用筍、生態養殖等產品,全鎮有茶園8000餘畝,為全縣首位,年產春茶160餘噸,其中精品"仙華毛尖"產於莽潭頂、天姻山一帶,2003年被評為浙江省名茶、2004年申報國家名茶。全鎮有農產品註冊商標7隻,特別是"潘周家"手工面,加工工藝傳統,風味獨特。全鎮有10萬方以上水庫3座,1方以上水庫4座,電灌15座。規劃生態公益林6萬畝左右,縣屬三角潭林場坐落於羅家村西北部,是省級森林公園。

工業

該鎮工業主要以制鎖、衍縫、電力、茶葉等產業為主。全鎮有企業48家,其中骨幹企業1家。 檀溪鎮的水晶產業日趨壯大,已成為支柱產業。

科教文衛

全鎮有國中1所,中心國小1所,有中心醫院1所,衛生所2所。寺前龍燈始於清乾隆年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規模宏大。有8個龍燈隊,連同儀仗隊、著裝統一。1999年12月晉京參加中華舞龍大賽暨慶祝澳門回歸活動,獲中國民間藝術表演最高獎-山花獎。境內潘家古村歷史悠久,明清古建築連片成幢,鏤空雕花,美侖美奐,保存完好,中央電視台、浙江電視台曾專門前來拍攝專題片。

地方特色

仙華毛尖

此品產於蟒潭頂、天姆山一帶,山中懸瀑飛流,雲霧繚繞。清代戴殿泗入值御書房,帶此特產入宮,嘉慶皇帝大加讚賞。“仙華毛尖”以幼嫩茶芽為原料,色澤嫩綠,湯清明澈,翠芳玉立,鮮爽甘醇。於1997年評為浙江省名茶。

寺前龍燈

始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規模宏大,有22隊,連同儀仗、執事不下千人,且著裝統一,分黃、紅、綠、黑、蘭、紫、白等隊。龍身畫有五彩斑紋,龍頭嵌有電光明珠,每節配裝燈火。獻舞時,在鑼鼓音樂聲中,群龍起舞。尤其是夜晚獻舞“雙龍搶珠”,兩龍對峙,中間一人耍珠,做出千姿百態,更令觀者叫絕不止。曾先後參加金華市首屆火腿博覽會和浙江省第十屆體育運動會開幕式表演。並攝拍電視,在滬、港、澳等地放映。

改革開放大事記

1983年,在壺源江上建成裝機容量350千瓦的盪江嶺水電站。
1985~1992年,全鎮各村普及自來水。
1989~1993年,投資50萬元建成長2000米、寬10米的檀溪路商業街。
1990~1998年,投資329萬元建造杉木林、板栗與食用筍基地5886畝。
1991年,平湖村投資21萬元,在壺源江上建成89.9米長的金界堰漿砌石壩。
1991~1998年,先後投資135萬元,新建赤岩、項豐、潘周家等完全國小教學樓。
1992~1998年,全鎮各村投資350萬元,修建通村公路5條,全長29.5公里,實現村村通公路。
1994~1995年,鎮村共投資100萬元,將浦江至中余、城頭至潘周家全長16公里的砂石公路鋪築油渣路面。
1994~1997年,投資168萬元,村村通程控電話。
1997年,投資95萬元,地面衛星電視覆蓋全鎮;1998年又與省有線電視台聯網,可輸出25套電視節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